生也相从死也相从问世间情为何物(问世间情为何物)

出自金朝元好问的《摸鱼儿·雁丘词 / 迈陂塘》

生也相从死也相从问世间情为何物(问世间情为何物)(1)

元好问(hào),号遗山,世称遗山先生。自幼聪慧,有“神童”之誉。金末至大蒙古国时期著名文学家、历史学家。被尊为“北方文雄”、“一代文宗”。

生也相从死也相从问世间情为何物(问世间情为何物)(2)

《原文》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

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

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

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风雨。

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

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

生也相从死也相从问世间情为何物(问世间情为何物)(3)

《赏析》

非常震撼!请问世间的各位,爱情究竟是什么,竟会令这两只飞雁以生死来相对待?(后来汤显祖在《牡丹亭·题词》中所说:“情之所至,生可以死,死可以复生;生不可以死,死不可以生者,皆非情之至也。)

南飞北归遥远的路程都比翼双飞,任它多少的冬寒夏暑,依旧恩爱相依为命。(“双飞客”,作者赋予它们的比翼双飞以世间夫妻相爱的理想色彩。)

生也相从死也相从问世间情为何物(问世间情为何物)(4)

比翼双飞虽然快乐,但离别才真的是楚痛难受,在平平淡淡的生活中形成了难以割舍的一往深情。到此刻,方知这痴情的双雁竟比人间痴情儿女更加痴情!

相依相伴,形影不离的情侣已逝,殉情的大雁心里应该知道,此去万里,形孤影单,前程渺渺路漫漫,每年寒暑,飞万里越千山,晨风暮雪,失去一生的至爱,形单影只,即使苟且活下去又有什么意义呢?

生也相从死也相从问世间情为何物(问世间情为何物)(5)

这汾水一带,当年本是汉武帝巡幸游乐的地方,每当武帝出巡,总是箫鼓喧天,棹歌四起,何等热闹,而今却是冷烟衰草,一派萧条冷落。

武帝已死,招魂也无济于事。女山神因之枉自悲啼,而死者却不会再归来了!

双雁生死相许的深情连上天也嫉妒,殉情的大雁决不会和莺儿燕子一般,死后化为一抔尘土。

千秋万古后,也会有像他和他的朋友们一样的“忠于情”的诗人墨客,纵酒狂歌,来寻访这小小的雁丘,来祭奠这一对爱侣的亡灵。

生也相从死也相从问世间情为何物(问世间情为何物)(6)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第一次听到它,在电影台词中。我记得好像是新天龙八部之天山童姥(李秋水的台词),当时就感觉特别深沉,很压抑。后来这句话脍炙人口,生活中也常能听到。多年过去了,近段时间又想起来这句话,就查了一下,原型竟然是出自两只大雁,真情不只在人间啊!

创作背景:

金章宗泰和五年(公元1205年),年仅十六岁的青年诗人元好问,在赴并州应试途中,听一位捕雁者说,天空中一对比翼双飞的大雁,其中一只被捕杀后,另一只大雁从天上一头栽了下来,殉情而死。年轻的诗人便买下这一对大雁,把它们合葬在汾水旁,建了一个小小的坟墓,叫“雁丘”,并写《雁丘》辞一阕,其后又加以修改,遂成这首著名的《摸鱼儿· 雁丘词》。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