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蚕蛊是什么虫(金蚕蛊有科学道理吗)

为了保护自己的墓穴,古人在墓穴陷阱的设计上可谓是用心良苦。各种大大小小的机关自是不必说,单是“生物武器”就足以写成一本书了。在众多的“生物武器”里,蛊以其悠久的历史、神秘的身份、无敌的效果远近闻名。而在各种蛊中,金蚕蛊又深得众人欢心,流传最为广泛。相传金蚕蛊就是将数种毒虫放置在一个罐子里,任其残杀,直到剩下最后一个吸收了所有毒虫毒性的虫子,蛊就做成了。如果把这个虫子放置上一个月到一年,其威力还可以大幅提高。那么这么传神的金蚕蛊真的有科学道理么?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这个“互相残杀”。金蚕蛊中常见的毒虫有蛇、蜈蚣、蟾蜍、蝎子、蜘蛛等,虽然很多人都因为被它们咬过而谈虎色变,但这不代表它们之间就一定会互相残杀。蛇是肉食动物不假,可只有极少数的种类会吃昆虫。蟾蜍倒是吃昆虫,但有条蛇在,它逃命都来不及。蜈蚣、蝎子、蜘蛛的确可以互相厮杀一会儿,不过最终谁死谁亡还真不好说。反正如果只是简单的把它们放在一个盒子里,互相厮杀还很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金蚕蛊是什么虫(金蚕蛊有科学道理吗)(1)

其次,毒素的传递。捕食不是物质的简单传递,还伴随着物质的消化吸收和转化。虽然有研究表明一些捕食者会保存被捕食者体内的毒素而武装自己,但这毕竟是少数。一个简单的例子就是众所周知蟾蜍的皮肤会分泌一种有刺激性的毒素,如果蛇不能分解它而只是简单的保存在体内,那么那些爱吃蛇的人早就一命呜呼了。

最后,毒素的起效。传说中下蛊一般都是通过加到被害人水里、酒里这种方式,而蛇毒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多肽和一些小分子化合物,蜈蚣的毒素类似蜂毒,蝎毒是蝎毒蛋白,蟾蜍则是一些吲哚系碱类,蜘蛛的最复杂,按作用和功能可分为神经毒素、 坏死毒素和混合毒素。这些毒素一般都是只有直接注射入人体的血液、肌肉中才会起效,口服后往往都会被胃酸破坏。

所以说,金蚕蛊往往更多的是一种民间传说。但是纵观历史,确实也有不少人因为被下了蛊而命丧黄泉,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现代科学分析,那些因虫蛊而死的人往往有四种死因。第一,中毒。虽然虫子的毒性不容易保存,但制蛊的手段多种多样,说不定有的人就掺着别的毒药一起用了。第二,慢性中毒或慢性病。自然界中有很多物质虽然不会立刻致命,却能增加人们患病的风险,如果长期被人下蛊,这种物质摄入多了,自然就可能因为慢性中毒或慢性病死亡。第三,传染病。制蛊的虫子没问题,但沾上了传染病的病原菌,被人误食导致死亡,而古人因科学水平有限,就认为是蛊起了作用。最后是心理作用,说白了就是因为知道了自己被下蛊这件事后,自己把自己吓死了。

总而言之,蛊是一种忽悠大于实效的东西,即使真的起了效果也是完全可以用现代科学解释的清的实物,大家不要轻易相信,更不要自己抓一堆蛇蝎虫子做蛊,毕竟被虫子咬可是实实在在会中毒的。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