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当代英语教学的建议 语言具身认知及其对英语教学的价值

具身认知是第二代认知科学兴起后出现的一种认知观,其核心观点聚焦于身体在认知过程中的作用,即从“身”与“心”的分离——“离身”状态转向到“身”与“心”的契合——“具身”状态人类的一切认知活动都是基于自身生理结构和感觉活动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身体与环境之间始终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对当代英语教学的建议 语言具身认知及其对英语教学的价值?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对当代英语教学的建议 语言具身认知及其对英语教学的价值

对当代英语教学的建议 语言具身认知及其对英语教学的价值

具身认知是第二代认知科学兴起后出现的一种认知观,其核心观点聚焦于身体在认知过程中的作用,即从“身”与“心”的分离——“离身”状态转向到“身”与“心”的契合——“具身”状态。人类的一切认知活动都是基于自身生理结构和感觉活动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身体与环境之间始终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认知语言学:身体的缺位

当下的语言认知方式是以第一代认知科学为背景,从历史到当下,学界对语言的理解及应用依然存在着工具主义、抽象主义及功利主义等认知方式,无论哪种认知方式,大都是以计算式的科学主义方式来认知语言、理解语言和应用语言。原本包含人生体验、文化语境及身体能动参与的语言认知活动被简单地理解为符号或编码的输入和输出活动。学习者被认为是被动的知识容器,拥有可处理信息的大脑,全部的学习过程被简化为学习者接受知识体系并输出知识体系的活动。通过对比输入和输出的信息来推断大脑的信息加工认知过程。这种认知方式忽略了身体在语言认知活动中的作用及地位。这表明,以第一代认知科学为引领的认知语言学所主张和倡导的语言认知活动中身体是缺位的,这使得认知语言加工过程变得简单而狭隘,语言体系的学习也成为外部灌输而无法动员全部身心参与的表层认知活动。

语言具身认知:身体的回归

语言具身认知范式的提出,反映出具身认知观所引领的语言学发生根本性变革,以及英语教育价值观走向革新的可能性。语言是人类动员自身力量创造的一种文化现象。语言作为人类认知的一个领域,是人类自身心理、生态和社会等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将具身概念引入认知语言学,对于重新认识语言本质和引领身体的回归具有重要的作用。按照罗素的观点,语言和世界之间有着“符号化”或者“对应化”关系。这种关系表明语言与外部世界总是映射的,语言本身就是构成世界不可或缺的部分。

按照具身认知观,大脑—身体—环境的认知架构是人类认知活动的完整系统,也当然是认识语言和理解语言的认知框架。因为语言本身具有本体论意义,更多是人类以自身的全部身心力量所创造的一种社会建构和内化于人类灵魂深处,并充满了主体性质和人生体验的认知活动。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明确表达了认识不是主体对客体的简单描摹,而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该思想已经大大超越了笛卡尔的身心二元论关于身体的拒绝与隔离的主张。以具身认知观认识语言现象,身体是认识和理解语言的主体和参与者,在身体与外界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实现有效认知。语言认知被视为是主体内化语言知识的过程,包含价值内化、意义生成和文化建构。

只有身体真正参与到认知过程,认知主体才能在与环境的互动中真正体验和领会到语言的精髓,语言才能表达出人类对世界、对生命和自我的深刻理解和感悟。当身体寓于认知时,人认识语言的过程才能使语言本质和本体价值得以彰显。所以,语言认知过程是在身体与环境的互动中进行的,并依赖于身体与环境互动所形成的某种经验。

语言具身认知对英语教学的价值

以第一代认知科学为引领的离身认知观对语言的理解不免失之偏狭,所获得的语言信息加工是外在灌输而非主动内化,这也是我国目前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语言具身认知从深层次揭示了语言认知的本质,主张语言内涵是基于人对外部世界的体验,根源于人的身体与外部世界的互动,引领身体回归语言认知过程。身体的参与才能激发个体的经验和创造性,这对英语教学有着重要的启示和价值。

第一,具身认知观是语言学习的出发点。具身认知观的核心主题是“身体”的参与,表明具身认知观引领语言符号的习得完成了从传统的简单记忆、灌输和接受转向了教师、学生和教学情境的互动。语言认知的掌握和体验,离不开诸如感知觉、实践、交流与合作等活动,而这些活动的开展离不开学生、教师在特定教学情境中的互动。有效的外语教学需要以具身认知观为指导,探究在真实的教学情境中,身体如何在与环境互动中获得语言信息。变革传统语言认知观,实现认知语言加工从离身性、静止性和客体化向具身性、动态性和主体化的转向,将是外语教学革新的必然趋势。

第二,教师敢于解放学生的“身体”。具身认知观认为身体能影响人的认知。身体与心灵一样具有相同的感受能力和领悟能力。如果身体受到束缚和制约,那么,心灵同样也会受到压制,继而影响到对语言信息的加工和掌握。适当放松学生的身体,增强学生的身体体验,会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第三,创设有利于主客体互动的教学情境。良好、有序而积极的教学情境有利于提高学生语言信息加工的实效性。已有研究表明,身体和对象之间有着高度联系的语言信息更能为学生理解和接受。在特定的教学情境中充分发挥和增强身体在语言建构活动中的作用,才能真正在语言认知加工中建构起“脑—身体—环境”相统一的认知系统。因此,教师要创设这样的教学情境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语言活动中,在活动和情境中习得语言知识。

(作者单位:黑龙江大学应用外语学院;鲁东大学外国语学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