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码传统村落:村BA球场与山村祠堂

(相关文章)《球规进村规,资本被禁入:“村BA”火爆背后的基层治理细节》

解码传统村落:村BA球场与山村祠堂(1)

2022年7月31日,台盘村篮球比赛现场。 (人民视觉/图)

在做“村BA”这篇报道的时候,发现很多值得思索的地方。比如,台盘村直接将部分球场规则写进了“村规民约”:

“只要闹事、不尊重裁判或打架斗殴,都将列入球场黑名单进行曝光,终身不得踏入球场。”

你不妨设想一下,村干部在说出“球场上的规则,就是台盘的村规民约”这样的表述时,背后想表达的寓意是什么?其实很简单,他们是在强调一种热爱,而且这种爱是纯粹的,因为只有全体村民都很热爱篮球,那么“不准进入球场”的处罚,才会具有威慑力,从而对村民的言行举止形成较强的约束力。

如果,一个人压根对篮球没啥兴趣,允不允许他进篮球场又有什么所谓的呢?

我想,这也是村BA之所以火爆,一个较为直接的原因。

除此之外,我还想到更多东西。看到“不准进球场”的村规民约,我首先想到的是《白鹿原》。黑娃因为做出违背传统道德教义的腌臜事,被族长白嘉轩撵出祠堂,以至于无法在塬上立足,被逼无奈不得不铤而走险、落草为寇。

当时年纪还小,读到这里的时候,满脸疑惑,不让进就不进呗,难道就找不到容身之所?其实,不让进祠堂这件事情,不仅仅只是不让他祭拜先祖这么简单,还意味着被孤立甚至是排挤,那是在传统社会,如果被全村的社会关系排斥在外,那还真就没有容身之地了。

到了现代社会,个人处境早已今非昔比,人们可以自主选择求学、求职和迁徙,自由度大大提升。但是,农村熟人社会那条无形的纽带,约束力仍然还在。比如,农民工可以自由选择到东莞或者昆山打工,但是很少有人留在当地成家立业,到了一定年纪,还是会回到高度人情化的村落。

他们也确实回来了。我采访到台盘村一位大姐,早年间在深圳的汽车厂车间做工,还自学了Excel表格和会计,回来村里已经好几年了,是村子里最早一批网购的人,现在经营着一家快递代收点,小日子红红火火。还采访了好几位年轻人,他们盘算着做生意、开民宿,以及拍短视频、搞直播,谋生出路五花八门,都打算留下来长远发展。

最近三五年,正是第一批农民工,以及厂哥、厂妹集中返乡的高峰期。而且,由于扶贫、乡村振兴政策的推进,农村形势向好,新一代年轻人也不太愿意出远门打工了。早年间,因为出去打工的人太多,很多偏远乡村出现空心村和留守老人、留守儿童等现象,那种嵌套在血缘和邻里当中的道德约束力出现了较长时间的削弱。现在,这种人际关系的渔网,重新张开它那密密麻麻的篦眼。

而且,贵州山区的这种人情纽带,比别的地方的乡村更为强烈。在采访的过程中,村民们会反复提到苗族的传统节日“吃新节”,每年农历“六月六”吃新节,全村男女老少总动员,举行斗牛、斗鸟比赛。因为养牛的成本很高,加之斗牛存在一定危险性,渐渐被接受面广且喜闻乐见的篮球赛所取代,成为一种新传统。我查阅资料发现,吃新节是诞生于贵州山地农耕文明的传统节日。这里偏远、闭塞,耕地面积小,地块袖珍,而且多为梯田,无法实现机械化。生活在这里的民众,在生产活动的长期协作中,形成互帮互助的纽带关系,吃新节是强化和巩固这种关系的仪式。

村BA的一位村民解说员表达更为直接。他说,篮球赛就是全村团结的象征,破坏篮球赛的规矩,就是破坏团结。我从来没有怀疑过村民们对篮球这项运动的真挚,那份写在脸上的开心和愉悦实在是弥足珍贵。村民们是热爱篮球的,不过这份热爱背后,还蕴藏着认同感和凝聚力。

所以,村BA的球场,就是台盘村的“祠堂”,不让进球场,相当于不让进祠堂。不让进球场,不仅意味着看球、打球乐趣的被剥夺,还意味着被村民们孤立,是对一个人较为严重的惩罚。

把村BA球场类比为“祠堂”,可能有些人会不高兴。因为很长一段时间内,在一些文学作品中,祠堂可不是什么好词。祠堂当然有它的历史局限性,但是同样有其历史贡献。而且,在新时期,它又被赋予新功能。

在传统社会,它们承担着调解纠纷、发展经济以及帮助鳏寡孤独的职责,其实是一种古老的基层自治模式。近些年,不少祠堂又重新进行了修缮,成为可供运动、休闲和议事的公共空间。

村BA篮球赛的作用基本与之类似。组织篮球赛的篮球协会独立于村委会存在,经费由村民自筹,经费开支需要公开,村委会对篮协的财务拥有监督权。议事如果发生不同意见,大家举手表决。如此种种,村民们探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基层自治路径。

此外,村民购买新车13万元,协会人员购买鞭炮祝贺;篮球协会推荐家庭困难村民在篮球活动中担任公益性岗位(保洁员);到退役士兵家中探望等等。这其实是承担了一部分的公共功能。

我问过篮球协会几位负责人,他们表达出来的意思是,本村村民以及外村的球员,都对球场规则充满敬畏。不管是球场上,还是平时的日常生活里,如果村子里出现性质恶劣的打架斗殴事件,村民们的第一选择是打110,请警察出面处理。不过,在法律红线之下,出现那种性质不算十分恶劣,而且是是非非比较模糊的事件,就需要搬出篮球场上的“规矩”来评评理了。

南方周末记者 李在磊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