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瓷花觚是干什么用品(美人瓷觚婀娜多姿)

觚与瓷觚的出现


​作为酒礼器的觚,大口、细腰、长身、阔底,多为铜制,盛行于殷商。目前所知最早的铜觚出现于商代二里岗时期,在周代逐渐衰落。

古瓷花觚是干什么用品(美人瓷觚婀娜多姿)(1)

南宋官窑瓷觚 杭州老虎洞窑址出土


《考工记图》补注称:“凡觞,一升曰爵,二升曰觚。”《说文·角部》:“乡饮酒之爵也。”因而铜觚最初的基本作用是饮酒,《韩诗外传》中有记载:“二升曰觚。

古瓷花觚是干什么用品(美人瓷觚婀娜多姿)(2)


觚,寡也。饮当寡少。”可见觚也有劝诫人们饮酒有度,不因酒败坏德行的功用。在商后期,觚逐渐发展为一种重要的酒礼器,《考工记》:“献以爵而酬以觚,一献而三酬。”


觚作为礼器主要用于祭祀和陪葬,在二里岗贵族墓葬出土的陪葬品中,爵、觚的数量按一定比例配套出现,且至少出现一爵一觚的定制组合。


古瓷花觚是干什么用品(美人瓷觚婀娜多姿)(3)


西周早期,以爵、觚为中心的礼器系统被以鼎、簋为核心的新体系所代替,铜觚在墓葬中数量剧减,到了春秋时期铜觚已较少运用于墓葬。

古瓷花觚是干什么用品(美人瓷觚婀娜多姿)(4)


周代灭亡之后,中国进入铁器时代,秦汉以降制作的铜器相对罕见,三代青铜器逐渐成为皇室贵族和私人收藏家的藏品。


古瓷花觚是干什么用品(美人瓷觚婀娜多姿)(5)


直到北宋时期,由于文人盛行金石考古,三代古铜器开始成为重要的收藏品和研究对象。三代铜器由于数量稀少,价格昂贵,因此成为人们身份财富的象征,在尚古的社会风气下,古物收藏程度大大超过前朝,铜觚也作为古董再次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


古瓷花觚是干什么用品(美人瓷觚婀娜多姿)(6)

觚因其造型纤美典雅,深得宋代文人的喜爱,除收藏研究之用,也将其用作案头把玩的雅物,尤喜用作插花器物。宋代文人士大夫插花讲究意境,喜插梅、水仙、兰、葵、荷、栀子等花,南宋赵希鹄《洞天清录》中云:“古铜器入土年久,受土气深,以之养花,花色鲜明如枝头,开速而谢迟,或谢则就瓶结实。”


古瓷花觚是干什么用品(美人瓷觚婀娜多姿)(7)


因此宋人喜用古铜器插花,铜觚在宋时开始被称作“花觚”。由于觚的造型别致,器形优美,符合文人的审美雅趣,在宋代逐渐普及。然而铜觚在当时毕竟是少数显贵的收藏,为了适应更多人士的需求,在南宋时期开始出现仿铜觚造型的瓷器。


宋代以后,瓷觚开始大量出现,元代是瓷觚发展的时期,在明清两朝,瓷器烧制技艺高度发达,各种形制、纹饰的瓷觚厚积薄发,在这一时期达到鼎盛。


元代瓷觚特征

元朝统治者将其游牧民族特有的审美风尚带到了中原地区,宋人崇尚的纤美雅致被元代的浑厚豪迈所代替,而觚明显不符合元代统治者审美,因此这一时期出土或传世的瓷觚发现较少,但在这些稀少的瓷器中仍然可以感受到元代瓷觚造型的变化。


古瓷花觚是干什么用品(美人瓷觚婀娜多姿)(8)

元临川窑花觚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瓷觚发展至元代,虽存世数量不多,但无论从釉色还 是纹饰方面,都比南宋瓷觚更加丰富多变。元代除青瓷、 白瓷外,也出现了青花、彩瓷的瓷觚,纹饰也更加规范, 多以蕉叶纹饰颈足,云纹或卷叶纹饰腹部。

古瓷花觚是干什么用品(美人瓷觚婀娜多姿)(9)

元龙泉窑花觚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此外器型上也 出现鼓腹、出戟、花口等多种变化。可见元代的瓷觚不再 单纯模仿青铜器觚,而是将其作为一种新型的瓷器品类看 待,在烧造和装饰方面注重突出其瓷器的自身之美。


明清瓷觚特征

明清时期觚被更广泛地用于陈设器,并逐渐打破了宋代的限制,不再只用于宫室、贵族书房等高等场所,而开始较多地用于日常生活场景中。觚因其谐音“孤”而有孤芳自赏、孤家寡人之意,带有清高色彩,觚来插花陈设,显示文人士大夫所追求的精神境界。

古瓷花觚是干什么用品(美人瓷觚婀娜多姿)(10)

青花龙凤纹出戟花觚,明万历


古瓷花觚是干什么用品(美人瓷觚婀娜多姿)(11)

青花龙凤纹出戟花觚,明万历

此时觚被更广泛地称作“花觚”“美人觚”,明代张岱《陶庵梦忆》中载:“河南为铜薮,所得铜器盈数车,美人觚一种,大小十五六枚……”中便出现了美人觚的说法,应是特指细腰撇口样式的觚,以其形态优美、身段似美人得名。


此时的铜觚主要功能是用于插花及室内陈设,而瓷觚作为铜觚的替代品,其功能自然相类。

古瓷花觚是干什么用品(美人瓷觚婀娜多姿)(12)

明龙泉窑划花花口觚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插花需以“撇”来使花枝得以舒展,以“直立、收腹”固定花枝根部,而觚的大撇口、细腰、长足的造型非常符合插花器的要求,在明清时期几乎成为专门插花的瓷器。

古瓷花觚是干什么用品(美人瓷觚婀娜多姿)(13)

青花出戟花觚 明天启


许之衡在《饮流斋说瓷》中评论瓷觚:“口大腹小者谓之‘花觚’,明制者身段直下,绝无波折。康熙以后则腰际凸起,略如香案中插花之具矣。康仿明制粗五彩花者为多,于粗率中更见老横……”即描述了明清时期瓷觚的大致形状,身段垂直而下,没有波折,康熙以后则腰部凸起。

古瓷花觚是干什么用品(美人瓷觚婀娜多姿)(14)

青花异兽纹花觚,明万历

然而明代身段直下的瓷觚是从崇祯时期开始出现的,此前的明万历时期也曾出现鼓腹的形制,因而此段文字尚不能概括明清时期多种多样的瓷觚样式。

古瓷花觚是干什么用品(美人瓷觚婀娜多姿)(15)

天蓝釉花觚,清康熙


瓷觚发展至清代,在保留明代艺术特征的同时又有其独特的发展和创新。此时瓷觚已经成为极为常见的一种器型,并仍沿袭其陈设品(或插花器)和佛教用具的功能,在宫廷及民间均有使用。


"瓷觚"工艺


明代瓷觚釉色多样,器型多变,相比宋元的瓷觚更趋于表现瓷器之美,已不再追求仿制青铜觚的面貌。明代景德镇瓷窑成为全国制瓷中心,其制瓷工艺已经大大超过前朝,也为瓷觚的制作与创新奠定了基础。存世明代瓷觚以万历时期数量最多,工艺最为精湛。


明代瓷觚的釉色除青瓷、白瓷等单色釉外,还广泛运用釉下彩和釉上彩工艺,制造出美轮美奂的五彩、青花、颜色釉瓷觚。


古瓷花觚是干什么用品(美人瓷觚婀娜多姿)(16)


清代的制瓷技艺在明代基础上变得更加精巧,釉下彩工艺日臻完善,并发明了粉彩及多种颜色釉瓷的烧制技巧,因而这些新的制瓷工艺也体现在瓷觚上。除青花、五彩、粉彩等几类常见的釉色外,清代还出现了专为仿古而烧制的古铜彩。


"瓷觚"纹饰

明代瓷觚的纹饰相比元代更加繁复,色彩鲜艳,其纹饰最突出的变化是开始运用佛教相关纹饰,如缠枝莲纹、八宝纹、十字杵等。这一变化应是由于觚在佛教祭具五供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其纹饰应与宗教功能相辅相成。作为日常陈设器的瓷觚纹饰包括云龙纹、如意云纹、卷草纹、灵芝纹等,主纹饰包括花鸟、龙凤、人物故事图等。

古瓷花觚是干什么用品(美人瓷觚婀娜多姿)(17)


相比元代青花瓷觚颈足常绘蕉叶纹、腹部绘云纹等规范纹饰,明代的纹饰选择更加多样化,且觚的各部位都包含一种以上的纹饰,是瓷器烧造技术与社会审美的双重提升。

清代瓷觚纹饰较明代更加繁缛,大致分为以下几类:


古瓷花觚是干什么用品(美人瓷觚婀娜多姿)(18)


首先是通体装饰组合纹饰,如故宫博物院藏清康熙青花底白牡丹蟠螭纹花觚,通体饰牡丹纹和蟠螭纹,纹饰繁复规律,有华贵之感.再如清乾隆青花缠枝莲纹觚,颈部和口沿饰蕉叶纹和缠枝莲纹,腹部饰缠枝莲纹。

古瓷花觚是干什么用品(美人瓷觚婀娜多姿)(19)


第二种为图画纹饰,此种纹饰多为花鸟、人物、典故等绘画题材,多见于彩瓷。


自南宋开始,宫廷、贵族使用瓷觚代替市面上稀缺的古铜器觚,作为案上文玩和用于插花的器皿,后更成为佛教五供之一摆上佛龛,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陈设器。初现之时,瓷觚作为仿青铜觚的替代品,其釉色、纹饰、器型均仿制青铜觚的样式,而不突出其瓷器的艺术美。


古瓷花觚是干什么用品(美人瓷觚婀娜多姿)(20)

 古铜彩蕉叶纹出戟花觚,清乾隆


到元明清三代,瓷觚从单纯仿制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新型的瓷器样式,加之制瓷技艺的逐渐完善,瓷觚吸收了瓷器工艺的精髓,在釉色、纹饰、器型方面都有了丰富的变化。发展至清代,瓷觚达到了其工艺的最高峰,多变的釉色、繁缛精美的纹饰、在沿袭中创新的器物样式,为瓷觚的流变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

这是中国千年不断传承的文化,

亦是自古至今代代相传的智慧,

更是书写在血液里的祖先密码。

您且留步来聆听这生活的脉搏,

关注我们,一同感受陶瓷艺美。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