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统一的霸业(秦国楚系为何势力庞大)

秦国统一的霸业(秦国楚系为何势力庞大)(1)

作者:我方特邀作者吹雪

公元前307年,秦武王突然去世,因秦武王无子,引发了武王诸弟对王位的争夺。当时“唯魏冉力为能立昭王”,因而在这场权力斗争中秦昭王嬴稷最终依靠楚国外戚势力的支持继承大统。秦昭王继位后,宗族庶长壮自立为季君,与诸公子发动叛乱。秦昭王再次借助魏冉之力平定了叛乱,铲除了异己势力,秦国的政局逐渐稳定下来。此时,秦昭王年少,由原楚国贵族宣太后摄政,国家大事都交由魏冉处理,二人奉行亲楚、联楚的政策,成为秦楚关系改善的契机。秦昭王时期,魏冉曾五次担任丞相,是秦国任相时间最长的一位。因此,楚人魏冉对秦国政局的影响很大。

此时与魏冉同仕秦的楚系外戚还有向寿和芈戎。向寿是宣太后的外族,早在秦武王时期便随同甘茂出使魏国以联合魏国进攻韩国。到了秦昭王时期,向寿因与秦昭王交好得到昭王的重用,并在秦昭王元年(公元前306年)至七年(公元前300年)担任左丞相,再加上宣太后和靠楚系外戚上台的秦昭王希望借此机会改善秦楚关系,以楚国为外援,稳定国内政局,因而秦昭王继位之初便厚赂楚国,请求与楚国联姻。

同时,秦国为了显示诚意,秦昭王三年(公元前304年),秦昭王与楚怀王在黄棘会盟,并把秦惠文王时期攻取的上庸主动归还给楚国。上庸是汉中郡的中心,也是先前秦惠文王和秦武王承诺许楚的“汉中之半”或“汉中”,这一承诺几经周折,最终在秦昭王时期兑现,体现了秦国的诚意。面对秦国的拉拢,楚怀王再次妥协,与秦国和好。在秦国的精心谋划下,楚怀王这次和秦国结盟,这也间接地帮助秦国渡过了“改朝换代”的危难时刻。

秦国统一的霸业(秦国楚系为何势力庞大)(2)

魏冉剧照

西面局势缓和后,楚国与东面齐国的矛盾自然显现了出来,但是楚国之所以屡次背叛齐楚联盟,不仅仅是由于楚国统治者外交策略的失误,还与齐、楚两国的利益争端密不可分。楚国的西面是巴、蜀,地势险要,楚国向西扩展有些难度。相比之下,楚国的东面是平原,再加上东面的一些小国力量较弱,易于征服,因此春秋后期以来楚国的发展方向一直在东方,这恰好与齐国的发展战略相悖。泗上、淮北和江东都是齐国的战略发展要地,对于楚国来说,泗上和淮北是楚国扩张的战略要塞,江东更是楚国得以延续国运的根本,围绕这三个地区齐、楚一直争战不止,双方的利益冲突无法调和。再加上楚国统治者低估了秦的威胁,只顾眼前的利益,因而一旦秦国向楚国示好,利诱楚国,楚国便转而选择与秦联合。秦昭王四年(公元前303年),齐宣王因为楚国背叛合纵伙同韩、魏两国攻击楚国。楚怀王见状,立刻将太子横送到秦国为质,并请求秦国出兵援助楚国,秦昭王立即派兵救助楚国。齐、韩、魏联军得知这一消息后,便主动退兵了。通过这件事情,楚怀王更是对秦国和好的诚意深信不疑。

秦国统一的霸业(秦国楚系为何势力庞大)(3)

秦昭襄王剧照

但不久,意外发生了。秦昭王五年(公元前302年),在秦国为质的楚太子横因为私人恩怨杀死了秦国的一位大夫,逃回了楚国。这一事件发生以后,楚怀王未作任何解释,这便为秦攻楚提供了一个绝佳的理由。再加上此时的楚国因与魏、韩、齐三国结怨而被孤立,齐国又未趁机把握这一机会再度争取与楚联合,而是积极谋划夺取楚国的东地,因此秦国联合韩、魏、齐三国共同伐楚。秦从西侧攻楚,拔楚之重镇新城。韩、魏、齐三国联军从东侧开始进攻,于陉山大败楚军。随后四国军队汇合,先后在重丘和垂沙打败楚军。

总的来看,公元前301年的垂沙之役包含了发生在新城、陉山、重丘和垂沙四个地方的战斗。垂沙之役是楚国继丹阳和蓝田战后遭受的又一大打击,此后很长一段时间内楚国未能复苏。韩、魏在垂沙之役前曾遭到秦国的重创,垂沙之役的发生使两国暂时遏制住了颓势。韩国分得了今河南邓州、南阳、叶县、禹州、汝州等楚地,即南阳盆地北部及叶县以北的汝颍问上游区域。魏国则分得了今河南襄城、舞阳以东,遂平、上蔡、西华一线以北、以西的楚地,今古汝颍间中游区域。而秦国则借机攻取了新城,据有了今河南伊川、汝阳一带区域。所以垂沙之战不仅导致楚国丧师失地,而且也给楚国核一地区带来了极大地隐患。特别是南阳盆地北部的失手,致使楚长城失去了屏障的作用,北部核心区域门户洞开。

秦国统一的霸业(秦国楚系为何势力庞大)(4)

楚方城与垂沙的大概位置

到了垂沙之役后的第二年和第三年,秦继续攻楚,楚怀王大惊,不再相信秦国,并以太子横质于齐,恢复齐楚联盟。秦国见状,知道光靠武力是不行了。便在秦昭王八年(公元前299年),秦昭王约楚怀王在武关相会。为了表示诚意,秦国将先前攻占的新城归还给楚国。秦昭王还解释是因为楚太子杀了秦国的重臣不作任何解释就逃跑了,所以才发兵攻打楚国,并言明“秦楚不欢,则无以令诸侯”,迫切希望与楚怀王相会,希望双方再像往日一样结成兄弟。楚怀王收到信以后昭雎曾竭力劝谏楚怀王不可轻信秦国,但在亲秦派的公子子兰的鼓动下,楚怀王最终决心与秦昭王会面,结果却被秦军挟持,并逼迫楚怀王割让巫郡和黔中郡。

巫郡北连秦汉中郡,南接楚黔中郡,占据这两个地方,秦便可直接威胁到楚国的国都郢。楚怀王不许,被扣留在秦国。楚怀王被囚的消息在楚国统治集团内部引起了轩然大波。有人想拥立怀王庶子,昭雎大夫坚决要求立在齐国为质的太子横。是年,楚太子横归国继位,为楚顷襄王。秦本想要挟楚怀王割地,未曾料到楚国竟以另立新王的方式来对付秦国。秦昭王恼羞成怒,发兵出武关攻打楚国,攻占了析及周围十五城,斩杀楚军五万余人。楚怀王被囚禁在秦国之时,曾趁机逃跑但未能成功。不久,楚怀王客死秦国,“楚人皆怜之,如悲亲戚。诸侯由是不直秦。”

到了公元前296年,地处中原北面的赵国经过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的军事改革,伐灭了中山国,国力强盛起来,成为当时地缘政治上举足轻重的力量。齐国虽然率领韩、魏打败了楚国,但并没有得到巨大的利益,其灭宋,取淮北的战略目标并没有实现,反而增强了韩、魏的力量。显然,这并不是齐国所期望的。于是,齐国就抛弃韩、魏,与秦国连横起来。没有了齐的支持,韩、魏的大片疆土并秦吞并,原楚国的南阳盆地相继被秦占领。韩、魏只好投靠赵国,三晋又暂时联合了起来。

秦国统一的霸业(秦国楚系为何势力庞大)(5)

赵武灵王雕像

这一时期,最著名的纵横家是苏秦。苏秦计划为燕国复仇、联络三晋及秦合纵伐齐,因此, 就必须瓦解齐、秦的连横。而秦国的计划却正与苏秦相反,因为赵国当了韩、魏的保护者, 而三晋的联合也使得秦不敢轻举妄动,所以就必须联合齐国一起打败赵国,削弱其实力。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秦人先自称西帝,并尊奉齐王为东帝,连横伐赵。然而齐人的志向不在此,而是灭宋以取淮北。赵国是苏秦实现计划的根本,若赵国削弱,燕国就复仇无望。因此苏秦建议齐王去帝号而合纵伐秦,然后再灭宋。齐人接受这个建议,与赵王相会,五国合纵伐秦正式形成。

秦国统一的霸业(秦国楚系为何势力庞大)(6)

苏秦剧照

但是此时的形势异常复杂,五国合纵虽然形成,却并没有实效。被齐国驱逐的孟尝君主张合纵伐齐,而赵相奉阳君则主张合纵伐秦,秦大臣吕礼主张齐、秦连横,但齐闵王则是忽而与秦连横又忽而与赵合纵,其目的是为灭宋创造有利的形势。秦则是为了吞并魏国旧都安邑,为此秦人允许齐国灭宋,两国又暂时连横。

秦国统一的霸业(秦国楚系为何势力庞大)(7)

齐闵王剧照

到了公元前286年,齐灭宋。齐灭宋后,实力大增,对赵、秦都构成了严重的威胁。这样在孟尝君、魏冉等人的奔走下,秦、赵、燕、韩、魏的合纵攻齐就形成了。为了保障伐齐时的后方安全,秦昭王想再次与楚结盟,但是有楚怀王的前车之鉴,楚顷襄王本犹豫再三,最终秦国又是靠着楚人魏冉的多方奔走,到了公元前285年,楚顷襄王终于与秦昭王相会于宛,重申和亲之谊,至此,秦楚再次结盟。

参考资料:司马迁《史记》、刘向 《战国策》、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乐史《太平寰宇记》、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宋杰 《先秦战略地理研究》、施和金 《中国历史地理研究》、饶胜文 《布局天下--中国古代军事地理大势》、宋杰 《中国古代战争的地理枢纽》、魏昌《楚国史》、杨宽《战国史》、张正明《楚史》、张正明《秦与楚》、李红星《论楚败于秦的策略原因》、蒋国华《楚国军事谋略问题研究》、冀凡《论秦拔楚郢之战》、刘蓬春《战国秦蜀楚巴对汉中、黔中的争夺》、孙华、沈常仲《楚国灭巴考》、徐少华《试析楚衰亡的政治原因》、周家洪《论怀襄败楚》、周家洪《楚国灭亡的主要内因——兼论楚国后期下降阶段的楚王》、周家洪《楚国君王对楚国兴衰存亡的作用概论》、周家洪《论楚怀王的两大失误——楚王评传系列之楚怀王研究》、蔡靖泉《楚人事秦与秦朝统一》、梁中效《楚国汉中郡杂考》、梁中效《论秦、楚商於之争》、魏昌《论楚国末年政治的失误与败亡》、严忠良《楚国人才问题浅探》、邓立勋《张仪与秦楚关系新论》、卢鹰《穰侯魏冉新论》、宿巍《穰侯魏冉军事外交战略初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