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后再看看曾经的母校(95岁的她重游母校)

2019年5月1日,又是一个再平常不过的劳动节,但这一天对于培仁女中95岁高龄的老校友刘燕书老人来说,却是生命里至关重要的一天,而且意义深刻。

白驹过隙:青春是一本太仓促的书

20年后再看看曾经的母校(95岁的她重游母校)(1)

摄影/韦宇教

为了这一天的到来,刘阿姨从青丝华发等到了白发苍苍。在培仁女中开馆仪式现场,刘阿姨被一群同样身处耄耋之年的学妹们包围着,簇拥着。大家谈起过往,聊到在培仁女中上学时的种种,激动之余,眼光不禁泛起泪痕,纷纷感慨时光飞逝,岁月不饶人。

20年后再看看曾经的母校(95岁的她重游母校)(2)

摄影/韦宇教

20年后再看看曾经的母校(95岁的她重游母校)(3)

摄影/韦宇教

20年后再看看曾经的母校(95岁的她重游母校)(4)

摄影/韦宇教

她们,曾经也像现在的女孩子一样,青春靓丽,对世界充满了好奇。她们,曾经在这里每日沉浸于书中,在知识的海洋里展望美好的未来。这里是她们的母校,她们在这里一起学习,一起生活,一起度过了人生中最宝贵的时光。

20年后再看看曾经的母校(95岁的她重游母校)(5)

摄影/韦宇教

如今,时光荏苒,青春不再。但她们重新回到了母校,相聚在一起,而那份同学情谊随着时间的流逝更显珍贵。

20年后再看看曾经的母校(95岁的她重游母校)(6)

摄影/韦宇教

20年后再看看曾经的母校(95岁的她重游母校)(7)

摄影/韦宇教

20年后再看看曾经的母校(95岁的她重游母校)(8)

摄影/韦宇教

我站在她们中间,不断的被老人们邀请过去给她们拍照,合影。有许多人几十年未见一面,再见依然如故。这种同学情谊,羡煞旁人。

20年后再看看曾经的母校(95岁的她重游母校)(9)

摄影/韦宇教

20年后再看看曾经的母校(95岁的她重游母校)(10)

摄影/韦宇教

20年后再看看曾经的母校(95岁的她重游母校)(11)

摄影/韦宇教

当我端起相机,取景器对准她们的时候,脑子里想到的是席慕蓉的那首叫《青春》的诗:“在那个古老的不再回来的夏日/无论我如何地去追索/年轻的你只如云影掠过/而你微笑的面容极浅极淡/逐渐隐没在日落后的群岚/遂翻开那发黄的扉页 /命运将它装订得极为拙劣/含着泪/我一读再读/却不得不承认/青春是一本太仓促的书”。

女子学校:单性别教育的前世今生

德国存在主义哲学家卡尔·西奥多·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里曾说过:“教育本质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纵观世界,9世纪前,单性别教育十分常见。17世纪时,女性被社会允许开始接受教育,但仅限于圣经与针线。进入19世纪,学校仍以性别分割学生,男女学生在不同校门进入,在不同范围活动,随着教育的普及化,越来越多的男女校得到建立。到了20世纪末,男女校在世界范围内已经得到较好的普及。女子学校的课程设置较强调德行和才艺,教育的主旨是造就好女儿、好妻子和好母亲。如今,世界著名的女子学校依然有很多,如:

圣保罗女子中学,位于伦敦西部地区,是英国著名的女中,招收11〜18岁的女生。该校以文学和音乐享有盛名,是“九大公学”中唯一一所女校,也是贵族学校中唯一一所不要求穿校服的学校。威克姆阿贝学校,始建于1896年,位于英格兰的白金汉郡,是全英学术上排名第一的女子寄宿中学。维斯理学院,成立于1875年,位于马萨诸塞州波士顿城西的小镇威尔斯利,不单是一所女子文理学院,还是美国“七姐妹学院”之首。史密斯学院,位于美国马萨诸塞州北安普敦,是美国排名第二的一所私立女子学院,也是全美颇负盛名的顶尖文理学院之一。梨花女子大学,始建于1886年,是韩国第一所女子大学,被誉为“亚洲第一名门女校”。御茶水女子大学,始建于1875年,比东京大学还要早。过去是日本女子的最高学府,现在在日本国内仍然是最顶尖最难考取的女子大学。

目光回收到国内,中国第一所女子学校是由英国女传教士奥特绥小姐于1844年投资兴办的宁波女塾。第一所由中国人自己投资兴办的女子学校是上海经正女塾。其他还有务本女塾、贝满女中、江南女子公学、平阳“益智高等女学校”等。

培仁女中:把岁月融入掌心

95岁高龄的刘阿姨曾经就读的培仁女中,始建于1911年,原名为“仁爱孤儿院”,由法国天主教会仁爱会修女白松林在开滦资金支持下成立。1921年,“仁爱孤儿院”改称“私立培仁女子小学”,后陆续增设初高中部。1935年9月,学校正式改称“私立培仁女子中学”。培仁女中从建校到1941年,一直是冀东地区第一所、也是仅有的一所完全女子学校。从历史上看,培仁女中是唐山近代工业蓬勃发展时期的产物,学校教学楼是典型的中西合璧式建筑,整个建筑物虽经历唐山大地震,却毫发未损,让培仁女中校址更加具有特殊的意义。

20年后再看看曾经的母校(95岁的她重游母校)(12)

摄影/韦宇教

20年后再看看曾经的母校(95岁的她重游母校)(13)

摄影/韦宇教

2018年,为再现唐山近代教育发展历史,“培仁女中”被改造为“培仁教育记忆馆”。在尊重历史的基础上,通过专业的文物古建修缮手段,整旧如故,恢复女中原有建筑风貌。

20年后再看看曾经的母校(95岁的她重游母校)(14)

摄影/韦宇教

20年后再看看曾经的母校(95岁的她重游母校)(15)

摄影/韦宇教

走进现在的培仁女中,你可以看到18世纪末19世纪初装饰风格的校长室、19世纪20-30年代风格的教室。尤其是那面电子展墙,它立体展示了培仁百年名校历史的教室走廊,让到访游客深切了解、感受和体验唐山近代教育的历史。

20年后再看看曾经的母校(95岁的她重游母校)(16)

资料图

20年后再看看曾经的母校(95岁的她重游母校)(17)

资料图

20年后再看看曾经的母校(95岁的她重游母校)(18)

摄影/韦宇教

培仁女中是中国女子学校和单性别教育的一个历史缩影,它再现了一段特殊时期里的教育行进图。而刘燕书老人不仅是一个见证者,更是参与者。她把灿烂的青春年华留在了这里,也把最温情的记忆珍藏于心。

20年后再看看曾经的母校(95岁的她重游母校)(19)

摄影/韦宇教

20年后再看看曾经的母校(95岁的她重游母校)(20)

摄影/韦宇教

阳光透过树梢,洒向写着“学高身正“的培仁女中教学楼,看着从身旁经过的手捧着书、穿着民国服饰的小姑娘,刘阿姨感觉一切都是那么亲切,仿佛时光倒回,耳边满是琅琅的读书声。

【作者】韦宇教,行者,出版散文集《愿无岁月可回头》。媒体人,专注于旅行、摄影、写作。独立摄影师,多个微信公众号特约撰稿人。搜狐自媒体,乐途灵感旅行家,百度百家、今日头条、一点资讯、看点号、网易号等专栏作者,驴妈妈旅游达人。辗转流年,策马扬尘,心向远方,不问归程。本文图片和文字所有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署名,未经许可请勿用于商业用途。如有其它需求请与作者联系。(weiyujiao1985 微博:@韦宇教)

贴士

我采集了关于唐山的旅游灵感,这里适合与所有人共同体验。

5-6月、9-10月来玩最佳。

乐途旅游网与乐途灵感旅行家:韦宇教 发布:2019.05.02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