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农业催生菌菇大产业(小蘑菇成富民大产业)

智慧农业催生菌菇大产业(小蘑菇成富民大产业)(1)

智慧农业催生菌菇大产业(小蘑菇成富民大产业)(2)

在大兴安岭东麓有一个美丽的小镇——蘑菇气,那里依山傍水,景色宜人,是春赏杜娟夏漂流、秋季采摘冬滑雪的理想去处。近两年,当地借“林”发力,做足“林”文章,大力发展食用菌产业,探索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致富新路。

靠山吃山:

一年四季有钱赚

“蘑菇气”为汉、鄂温克混合语,意为“盛产蘑菇的地方”。这里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得天独厚,榛子、蕨菜、黑木耳、蘑菇等野生山产品类繁多、蕴藏量极大,且又因山野土特产品天然清洁、营养丰富而远近闻名。近两年,该地区降雨充沛,每年的八九月份,丛林里到处弥漫着蘑菇的芳香,有大腿蘑、黄花蘑、变色蘑、榛蘑、趟子蘑、羊肚蘑、油蘑、花脸蘑等近20个种类,给当地采摘的农民带来了丰厚的收益。

惠凤川村的吕景林今年66岁,到了采蘑菇的季节,他每天清晨穿上水靴,背着筐,天刚放亮,就到山上采蘑菇。他说:“每一次看着刚刚钻出地面的小蘑菇头,矮矮的、胖墩墩的,就特别兴奋,采起蘑菇可有劲儿头了。”

他每天能采上15-25公斤蘑菇,下山后简单将各类蘑菇分好类,就被商贩以每公斤3-10元不等的价格收购,一天平均能赚200多元,这让老人十分开心。他卖蘑菇的钱全部用于贴补家用。

每年采蘑菇的季节,当地许多农民和吕景林老人一样忙得不亦乐乎。平均每户收入3000多元,高的突破万元。农忙种粮食,农闲采蘑菇,该镇农民成为一年四季有钱赚的“两栖农民”。

筑巢引凤:

串起一条产业链

这么多优质的蘑菇被采下山,它们将到哪里去?农民如何能获得最大收益?是当地党委、政府最关心的事情。

张国昌是呼伦贝尔昌晟食用菌有限公司、国昌农副产品收购合作社的负责人。他说:“本地产的蘑菇混身都是宝,品质最好的可以做整株速冻,稍好一些的做切片,一般品质的做切块,就连‘泥角子’烘干后也照样有人收购。我们收购的蘑菇目前主要销往云南,出口至亚洲、欧洲等国家。”

“我们和昌晟食用菌公司合作10多年了,蘑菇气的蘑菇在云南一带有很好的市场,品质好、香味浓、营养价值高,很受消费者青睐。”云南省丽江中源绿色食品有限公司收购商一边清点装车蘑菇的数量,一边介绍道。

合作社自2010年成立以来,生产加工规模不断扩大,预计今年可加工生产食用菌干品800吨,速冻2000吨,每年带动130多户贫困户就业 。

夜幕降临,合作社里一派繁忙景象,前来卖蘑菇的小商贩车仍有100余辆。商贩朱富说,收购蘑菇已有五六年了,以前没有合作时就自已小打小闹,收回来的蘑菇处理不及时当天就会变质,很容易赔钱。现在不一样了,有了合作社,有了生产线,不论什么时候下山,蘑菇都有人收,每年不到两个月的收购季,就能收入1.5万至2万元。全镇像我们一样收蘑菇的小商贩有几百人,家乡的蘑菇产业做大做强,老百姓是最获益的。”

整合资金:

建设园区和生产基地

野生食用菌原材料精加工的季节性较强,该镇从长远发展的角度,引导更多的开发项目采取“公司 合作社 农户”和“订单”模式,使龙头企业与农民结成利益共同体,大力发展人工菌生产,着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走进湾龙沟村,村部后院的食用菌大棚引人注目。聊起新建的食用菌基地,第一书记卢俊洋兴趣盎然:“今年利用5万元建起3个滑子菇食用菌种植大棚,一个大棚可以有6万元收入。大棚分别租给村里3个致富带头人,试点种植,条件成熟后再推广全村 。”

随着滑子菇生长旺季到来,村里首先想到的是建档立卡贫困户。6月中下旬进入滑子菇采摘期,建档立卡贫困户于金龙、李晓玲夫妇成为第一批进入种植大棚进行采摘和修剪的雇工。在滑子菇大棚做工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有10余户。

蘑菇气镇从产业布局和结构调整上,整合各类项目资金,建设食用菌园区一个,并在东南西北中5个村进行布点,建设食用菌生产基地5个,确保一年四季稳增收。该镇将食用菌产业不断做大做强,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推动下,通过创新技术、延伸链条、加强监管以及集群发展,从原材料型向精分类、精包装、商品型转化,初步走出了一条“绿色发展、富民强镇”之路。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