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王朝中康熙最懊悔的时刻(从伍次友和明珠)

康熙王朝中康熙最懊悔的时刻(从伍次友和明珠)(1)

第52期话题:康熙的用人之道

伍次友和纳兰明珠,两人早期人生经历不同,自然也就造就了不同的性格。

伍次友本是家有余财、精通学业的世外高人,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没成想,鳌拜圈了他们家的地,为打官司被人陷害入狱。

在狱中高风亮节,不肯屈服,得到巡抚魏承谟的照顾,救应出狱。

出狱后,魏承谟嘱托他要考取功名,获得权力,才能和奸臣相抗衡。

从他的经历中可以看出,伍次友是一个不畏权贵、敢于抗争的耿直之人。

伍次友的品性如水一般清澈,不受世俗的玷污。

康熙王朝中康熙最懊悔的时刻(从伍次友和明珠)(2)

明珠就不同,明珠为人机灵、圆滑、心眼多,有识人之明,被人称为“万花筒”。

明珠是满人,在京城等候应试时,偶然搭救了伍次友。

伍次友饿晕在客店门前,要被店主人驱赶,明珠一眼看出他是个文人。

立马仗义出手搭救,伍次友倍加感激,二人结盟为兄弟,共读诗书准备应试。

这是明珠第一次展现识人之明。

康熙结识伍次友后,常常过来向他讨教世事。

伍次友只管拿他当朋友,一个富家公子,压根看不出他的身份。

明珠呢?没和康熙打过几个照面,却对康熙的身份起疑。

看到康熙的黄色马鞍后,立马断定他就是当今皇帝。

这是他第二次展现识人之明。

他不失时机跑到康熙面前,一是拜见,一是表功。

皇上啊,我早就看出您器宇不凡啦,是当今天子了。

您来找伍先生的时候,都是我在暗中保护您啊。

嘴圆滑的不得了,虽说是在拍康熙马屁,但康熙听了很受用。

立马加封他为五品候补道台,明珠简直是一步登天啊。

明珠圆滑如油珠,品行不如伍次友,但为人处世的能力却比伍次友要高。

康熙王朝中康熙最懊悔的时刻(从伍次友和明珠)(3)

君子如水,小人如油,两个人什么德性,康熙是一清二楚。

康熙也明白,两个人志趣不同,一个是志在天下搞学问,一个是志在做官搞仕途。

但是,两个人都是能人,都要为我所用。

他打了一个非常形象的比方:

伍次友是君子如水,明珠是小人如油,做菜的时候既离不开水,也少不了油。

尤其是用油,油放的好,饭菜才会香喷喷。

这就是康熙非著名的“用人油水论”。

帝王之道,君子与小人各有其用,当皇帝既要用君子,也要用小人。

为什么呢?原因有二:

其一,君子、小人各有所能,缺一不可。

只要皇帝能驾驭的好,君子和小人就可各尽其职,各施所能,各有其用。

圣君用人不拘小节,以才干和能力为本。

其二,君子、小人互相牵制,是帝王平衡之术。

朝中不能都是君子,水至清则无鱼;朝中也不能都是小人,那会乌烟瘴气。

君子与小人并行不悖,才会相互制衡,各尽其能,为皇帝统御。

用人不拘小节,是康熙的一贯作风。

无论是后来提拔朱国治、周培公,还是启用姚启圣都可以看出。

甚至他对鳌拜也惺惺相惜,如果不是鳌拜势大难除,有篡逆之心,他真想让鳌拜为己所用。

康熙王朝中康熙最懊悔的时刻(从伍次友和明珠)(4)

圣人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君子大义,天下道统,为万世榜样,教化百姓;

小人图利,却能干实事,虽则有私心,不失为能臣。

大义、大利都是皇帝所需要的,他需要道德楷模,更需要物质基础。

所以君子和小人,缺一不可,都要为皇帝所用。

但在生活中,我们不能苛求于人,要求人人都做光辉灿烂的君子。

但是,做不了君子,宁可作小人物,也不要作小人。

剧情来源:《康熙王朝》第11~12集

图片来源:电视视剧截图,侵权立删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