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交往三种礼不要随(这几种礼就不要随了)

“随礼”是什么意思?就是别人家里有什么事情发生,或者办喜事,你要凑个人情,送一个红包给他,表示慰问或者祝贺。

本来,随礼是亲朋好友交往的一种方法,可以增进感情,但有的人,却是打着“感情牌”,谋算着自己的利益,出发点就是“歪风邪气”。因此,随礼的事情,不能一概而论,要区别对待。

与人交往,以下这几种礼就不要随了,除非你的钱花不完。你钱多,没有人拦着你;如果你不是很富有,还是守住自己的口袋,过好自己的日子。

人际交往三种礼不要随(这几种礼就不要随了)(1)

1.看不起你的人,就不要去“随礼”了,别看轻了自己。

有些人,平时根本看不起你,也不会联系你。但是他有事的时候,希望你去凑个数,才想起你。这样的人,本身就不想交往,如果你碍于面子,随礼了,就是花了冤枉钱。

我的一个同学晶晶,从初中毕业后,就没有再见面了。在初中同窗了三年,因为他是工人子弟,我是农家子弟,他穿戴和我不是一个档次,因此总是“斜着眼看我”。这样的人,本来就没有什么交情,自然就慢慢冷落了。

去年,初中同学聚会,我又遇到了他,还加了微信好友。当然,我们从来不聊微信,只是保留了联系方式而已。去年过年之前,他发微信给我,说他买新房子了,请了所有的同学吃饭。言外之意,我懂,就是所有的同学“凑点钱”,一起吃一顿饭。我想,都是老同学,还是去吧,我随礼的时候,单独拿了一个红包,也没有问其他同学随了多少礼。

吃饭的时候,大家都很开心。但是那天晚上,晶晶同学居然把随礼的情况,在同学群里进行了“公开”,我随的礼最少,才两百,别的同学起码是四百以上。这不摆明了看我不起?

礼多礼少,是一份人情,不是用来攀比的,如果你看不起别人,就别主动去交往,何必变着法子贬低别人?如果遇到看不起你的人,就别“随礼”了,他不是你的朋友,也不是你的亲戚,只是一个过路的熟人而已。

2.以“求财”为目标的宴请,就别“随礼”了,人家嫌你的钱太少。

有的人办酒席,动不动就是“一百多桌”,甚至更多。试想一下,他哪里来的这么多亲戚朋友?其实,是他满世界“撒网”,把有一面之缘的人都请来了,把一个村的人都请来了,还把朋友的朋友都请来了。为什么这样做啊?因为大家来了,总是会“随礼”,并且总是有得赚。来的人越多,赚的钱越多。

最可耻的是,有的人,借着自己是一个芝麻官,就把“相关的人”都请来了,凡是不来的人,可能以后会被“穿小鞋”。这样的人,应该很多人都遇到过,特别是一些小企业,别人好不容易爬到了某个级别,还不趁机捞一笔,否则以后下台了,都没有机会捞油水了。

以“求财”为目的的人宴请,多半是要别人多送点钱,如果你送少了,别人看不起你,还觉得你“小气、寒酸”,到处去宣传你的“不对”。这样的宴请,开着车来请你,都别去,自己的钱,也是辛辛苦苦赚来的,凭什么成为你的“财产”。

人际交往三种礼不要随(这几种礼就不要随了)(2)

3.大大小小的事情,都暗示你要“随礼”的人,就别交往了,守住自己的口袋要紧。

这里,还是要说一说我的一个同学黎明牛,他前年请我们吃了五次饭,每次都随了礼。一次是他生了二孩,一次是他的小店开业,一次是房子搞了装修,一次是他过生日,一次是他妈妈过生日。一年下来,我花了一千多块钱。

今年,截止到八月份,他已经通知我参加了四次酒宴。一次是二孩满一岁,一次是小店重新装修开业,一次是他父亲过生日,一次是他特意邀请所有同学吃饭。他还因为另外一件事,所有同学就随了礼,就是他的妻子住院,同学们都一起到看望。

我就想不通,为什么黎明牛那么喜欢请吃请喝,还要别人“随礼”。我看,他一方面是用这样的方法“赚钱”,一方面是过分爱热闹,好面子,又要别人为他买单。

我想好了,黎明牛再次请我“随礼”,就假装答应,但我绝对不去。得罪了他,就算了。如果他是大老板,喜欢讲排场,就自己掏钱,请别人吃多少回,都没有关系;如果他是为了赚钱,何必总是用“感情牌”;如果他真的有什么大喜事,或者遇到了难处,大家为他捐款也愿意。这不明不白的“随礼”,没必要,浪费了钱,也没有买到开心。

4.距离很遥远的人,请你去喝喜酒,如果关系不是特别好,就别“随礼”了。

因为漂泊在外,总会在每一座城市和别人交往,有的人,交往的时间长了,就成了好朋友,有的人,只是认识而已,没有什么交情。就像《永远是朋友》里唱的:结识新朋友,不忘老朋友,多少新朋友,变成老朋友,天高地也厚,山高水长流,愿我们到处都有好朋友......

但现实情况,不是唱歌一样简单,因为现实是有距离的,当你离开一座城市,注定要冷落一些老朋友,或者一辈子就再也不能重逢了。

“不打扰,不联系”,再好的感情,都会慢慢变淡,成为一段记忆。如果一个多年不联系、还是在另一座城市的朋友,请你喝喜酒,你应该掂量一下,别碍于面子,一定要去,一定要“随礼”。如果你去,路上的开销不是小数字,也没有人报销;去喝喜酒,起码要花几天的功夫,你也没有那么多时间;随礼的事情,如果你在那座城市还有其他熟人,请他们送一个红包,简简单单,也算是对得起了。如果你和对方,压根就没有什么真感情了,就不必要再交往了,“很久不联系,就不要再联系了。”

人际交往三种礼不要随(这几种礼就不要随了)(3)

5.不懂回礼的人,你“随礼”一两次就算了,以后别“随礼”了。

一听到说“回礼”,你就觉得我很小气了吧。因为随礼,不是为了别人回礼,只是为了交往,增进感情。

《礼记》中写道:来而不往,非礼也。一个人,对别人的付出,觉得理所当然,从来没有表示善意,是不礼貌的。人与人最好的关系是“互相需要”;人与人最好的交往是“礼尚往来”。 如果别人把你的“随礼”当成应该的,过后你有什么事情,请他来参与,就找不到人了,“打电话不接,发微信不回”,你觉得还有必要“随礼”吗?

当然,现实生活中,还有很多情况,不必要“随礼”。比方说,非常势利眼的亲戚,平时你求他办事,从来不理会你,这样的人有事找你,别理会;比谁老板大的“随礼”,你没有必要“打肿脸充胖子”;一些专门作恶多端的人聚会,你要不要“随礼”,还是你要“同流合污”;都不知道请客的人是谁,别人转了几个弯,找到你,我看也不必掺和了......

做人不要被当成了傻子,自己的钱,都是自己的劳动成果,哪怕是投机取巧得来的,也费了脑筋。与人交往,你要对所有的人,都“随礼”,除非你的钱是天上掉下来的,多得没有地方放了,否则,还是先看清情况,再决定要不要“随礼”,随多少礼,不要失了礼数。

其实,“随礼”看人品,人品不好的人,还是尽量别交往了,费“礼”不讨好。

作者:布衣粗食。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

文中配图来源网络。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