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好科普和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工作(科普事业发展壮大)

导言:

一要创造支持科普的社会环境;二要创造支持科普的市场环境;三要创造支持科普的工作环境。

■ 抖音视频:

https://v.douyin.com/6EaaGg1/

本视频发布于2022年8月22日,点看量达4251

■ 精彩呈现:

最近,我在北京参加了由科技部、中国科协主办的网络科普工作座谈会(科技部、中国科协在京举办网络科普工作座谈会)。科技部副部长李萌、中国科协党组副书记徐延豪出席座谈会并讲话。

最前面发言的是五位网络科普大V代表,包括我和中南民族大学韩晓乐老师、北京化工大学戴伟老师(即那位著名的来自英国的化学科普实验家)、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李永乐老师以及清华大学在读博士毕啸天同学(即毕导)。

抓好科普和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工作(科普事业发展壮大)(1)

我介绍了我的科普工作经历和一些思考,最重要的思考是“三个环境”,即为了让科普事业发展壮大:

一要创造支持科普的社会环境,让科普工作者在社会上获得尊重,有成就感;二要创造支持科普的市场环境,让他们能赚到钱,至少能养活自己,让社会普遍接受科普作家是一个正当的职业、一个值得考虑的职业前景;三要创造支持科普的工作环境,让他们有职业上升通道,能跟其他专业工作者平等相处。

抓好科普和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工作(科普事业发展壮大)(2)

然后发言的是若干个平台的代表,包括“学习强国”的代表、“科普中国”的代表、“B站”的代表、新华社的代表、光明日报的代表、科技日报的代表等等。然后发言的有若干位活跃在科普一线的科技工作者,包括中科院院士刘嘉麒、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田艳涛、中国医学科学院协和医院林国乐、中科院计算所王元卓、原航天科工三院304所康兴文、北京交通大学陈征、中科院西南生物多样性中心刘耀文等人,以及央视总台、人民网、新华网、快手、知乎、抖音、新浪微博等平台的代表。

抓好科普和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工作(科普事业发展壮大)(3)

会议持续了四个小时,比预想的长了不少。因为大家都有太多话要说,主持人不停地提醒下面的发言者长话短说,但没有用处,每个人都有很多故事和感悟。最有节操的可以说是我的朋友陈征博士,他准备了长达4000字的稿子,现场只来得及发言5分钟。下来他干脆把稿子给了主持人,这种认真的精神真是令人敬佩。

抓好科普和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工作(科普事业发展壮大)(4)

最后,李萌副部长做总结讲话。他首先说感谢大家的发言,他都认真听了,听到很多金句、警句。然后他挨个列出每个人最重要的金句,首先提到的就是我说的“三个环境”。这令我十分吃惊和感动,这说明他不但全程听了四个小时的发言,而且一直在做笔记。即使不论细心程度,单论体力都付出很大,这份工作真不是容易做的,这种诚意也十分令人感动。

抓好科普和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工作(科普事业发展壮大)(5)

这令我想起2019年参加的一个科技部科普媒体座谈会,那是我第一次参加科技部的会议。那次会议还是按照传统的顺序,首先发言的是人民日报,然后是新华社,然后是CCTV,然后是光明日报、中国政协报等等,央媒一大串。两三个小时下来,跟我一起去的工作人员不禁要发晕:“央媒一轮汇报下来,什么时候轮到我们自强自立的社会机构发声啊?”直到会议的最后,原定时间都快延期了,才轮到自媒体发言。结果我一介绍我是谁,做的什么事情,我的理念是什么,欢迎大家合作,全场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包括主持会议的王志刚部长和李萌副部长。许多媒体当场就来找我合作。

抓好科普和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工作(科普事业发展壮大)(6)

这两次会议相比,进步是明显的。至少说明科技部和科协现在很清楚科普是哪些人在做,首先应该考虑的有哪些问题。希望各界人士继续努力,共同把科普事业推向更高的层次。

几天以后,我坐火车回到合肥。我太太本来说要到火车站接我,结果在我快下火车的时候她打电话来,说困在万象城出不去了,因为王凯来做活动,堵得一塌糊涂,你直接到万象城来吧。我听了一错愕,问她王凯是谁?她说是一个明星。

好吧,这真让我想起著名物理学家张杰院士的那个笑话:张杰有一次一下飞机,发现许多人打着横幅在迎接自己。他很高兴,难道科学家在中国的地位这么高了?仔细一看,人山人海迎接的原来是谢娜的老公、歌手张杰。

抓好科普和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工作(科普事业发展壮大)(7)

■ 扩展阅读:

科技部、中国科协在京举办网络科普工作座谈会

听网络科普专家袁岚峰谈科技创新:谁第一个做出来,谁具有压倒性优势!| 央视网

《关于新时代进一步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意见》为什么让人喜大普奔?| 袁岚峰

科普有多重要?国家有哪些支持?这篇文章都说清楚了 | 袁岚峰

科普需跟一线研究人员接触,传出正确内容 | 袁岚峰

当和尚都需要职业上升通道,何况科普?| 科技袁人

科普的价值,比乍看起来大得多 | 科技袁人

■ 作者简介:本文作者袁岚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博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副研究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传播系副主任,中国科学院科学传播研究中心副主任,科技与战略风云学会会长,“科技袁人”节目主讲人,安徽省科学技术协会常务委员,中国青少年新媒体协会常务理事,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理事,入选“典赞·2018科普中国”十大科学传播人物,微博@中科大胡不归,知乎@袁岚峰(https://www.zhihu.com/people/yuan-lan-feng-8)。

■ 责任编辑:KK.

关注风云之声 提升思维层次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