蕲艾什么时候开花结果(罗浮山下种红脚艾)

蕲艾什么时候开花结果(罗浮山下种红脚艾)(1)

南都讯 罗浮山下种红脚艾,年产值或超5亿元,种植户亩收入可达5万元。近日,由博罗县生命健康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及广东暨晴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共同举办的“罗浮山红脚艾产业发展战略研讨会”举行,提出大力传播葛洪、鲍姑的文化故事,抓好红脚艾、沉香等本地物种培育,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重要地区。

揭开鲍姑千年用艾之谜

惠州罗浮山有着天然百草库之说,号称洞天药市,汇聚了200多种中草药资源,是中国岭南医脉之始。

“鲍姑是史料记载使用艾灸的第一人,她常用岭南盛产的红脚艾施灸治病。”据广东暨晴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黄建香介绍,罗浮山是南传艾灸的发源地。1600年前,东晋医家葛洪、鲍姑夫妇在此救死扶伤。葛洪在其《肘后备急方》录有鲍姑灸法90余条,对灸法的作用、效果、操作方法、注意事项等都有较全面的论述。鲍姑最擅长的是以艾灸的方式治疗赘瘤和赘疣。后人又称红脚艾为“鲍姑艾”“神艾”。

黄建香称,近年来,随着传统中医药文化复兴,艾草的用途被发掘出来,官方与民间都发起了寻找红脚艾的活动。暨晴艾草产业研究院首席科学家杨崇仁教授携团队与中科院华南植物园、惠州大学生命科学院等进行产学研合作,经过艰苦的野外调查,建立了艾草品种库,揭开了鲍姑千年用艾之谜。

据悉,暨晴公司研究人员耗时三年多,通过对多个种植周期的物候观察及种子、根系子一代、二代、多代的繁育实验,结合植物的成绒性、灸疗实践做出了南艾蒿即为红脚艾的认定结果。该认定结果已取得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颁发的鉴定报告。

红脚艾已扩种到2000亩

研讨会上,博罗县委常委、大健康产业办公室主任郑展基向参会嘉宾讲述了在博罗县发展大健康产业的6大优势,以及博罗发展大健康产业的规划布局。“红脚艾发展要走差异化发展的路子,向药食同源方向,向保健养生方向,避免同质化。”郑展基提出,要发挥罗浮山生态资源的优势,利用罗浮山中医药文化的历史底蕴,大力传播葛洪、鲍姑的文化故事,抓好红脚艾、沉香等本地物种培育,把艾灸办成一种健康文化,把艾食办成一种饮食文化,做深加工、精加工产品,向附加值更高领域延伸。

“艾草的功效会因地理位置不同而有别,罗浮山脉气候适宜,雨水充沛,土壤肥沃,是种植红脚艾的理想之地。”黄建香说,该企业已经与博罗县政府、柏塘镇政府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发动罗浮山下的农民种植红脚艾,今年已经扩种到2000亩。

“提取的艾叶油按照目前市价每公斤1.8万元算,年产值或将超过5亿元,而种植户亩收入可达5万元。”暨晴公司相关负责人称,该企业提供种苗和技术,安排专业人员对农户进行培训指导,还将配套标准的生产线,实现产业化种植,“取之自然,还富于民”。

暨南大学生物医药研究院副院长王一飞表示,惠州要打造生命健康产业必须抓住机会,要利用好罗浮山的独特生态资源、文化资源和旅游资源,有意识地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注重产业间的结合,使用新兴技术推动红脚艾产业往高端方向发展。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