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县杨家将(雁门关杨家将)

代县杨家将(雁门关杨家将)(1)

一、南绛北代,到底说的哪里

五千年看山西,看什么,该说的太多。三千年以前没有明确的文字记载,古老文化根本抓不住铁证据。靠神话,传说,又让人很难置信。反正沒人立案打官司,谁家也敢说自己文化很悠久。但文明的证据正靠考古遗址的发现不断印证。

山西南北文化,以往老听人讲,南绛北代。知道吗?也听好多人不假思索,顺口就回答了,当然知道的,绛是晋南的绛县,代是雁门关下的古代州,今称代县。

代县杨家将(雁门关杨家将)(2)

有这么简单吗?本人过去也是这么认为的,这么忽悠别人的。纠错,搧自己一记耳光,是学问进步的开始。

南绛北代,没这么简单。重新复习功课,才逐渐明白三晋地域文化,三千年的高度概括,包袱里的东西太多。

绛,不只是说绛县。她是晋文化的源头,地域包括了现在的绛县,新绛,侯马,翼城,曲沃等县市。研究有文字以来的三晋文化源头,从绛开始。

代,并不是指忻州市管辖的代县,过去叫代州。代是指商周以来到秦汉,山西北部的文化长卷。古代先后出现过4个代国。

最早是商汤的代国,都城在广灵县北的河北省蔚县。山西雁门关外的广大地区都属代国,历时1100多年,晋北历史,代国是源头。

战国时期,赵国消灭了代国,并接管了代,派公子做了代王,很短命,7年就完蛋了。

第3个代国,是大汉朝的诸侯国。

第4个代国,是五代十国期间,天下大乱,从东北一带迁徏过来的鲜卑拓拔氏逐步强大,在内蒙古和林格尔起家,拓拔氏作战神勇,被封为代国。后被北魏国取代,都城迁到今大同,直至统一了北中国。

南绛北代,一南一北,把隋唐之前的山西二千年历史文化基本可以厘的线条分明。

二、雁门关,中华第一关

雁门关属于山西省代县管辖。读中国,读山西,如果不了解雁门关,那就很悲摧。现在的雁门关已辟为5A级风景名胜区,古关隘修旧如旧,山顶峻险处城门楼子高耸,门洞里千百年脚踏的石条磨成圆弧,巨型木门保存的挺好。亲临此境一看到这些旧的物件,发思古之幽情,那是必然。许多人不由得会问,这有多少年了?实际没有多少年,明清年前,至多可以追溯六、七百年。因为这是雁门关的东陉。

古老的关隘在西陉。两陉相倚,互为犄角。那里靠近山阴县的广武城。

雁门关旅游,门口即是气势磅礴的巨墙浮雕,上面展示了雄关几千年,守关镇边的一批著名将军。有秦汉时期的李牧,卫青,霍去病等,直至宋代的杨家将诸英雄。因为杨家将一干英雄的活动轨迹在代州很多,所以展示的份量较重。

代县杨家将(雁门关杨家将)(3)

雁门关的文化价值,历史价值不是胡说这篇拙文小儿科出来的。景区感觉到挖掘的还不够。雁门关到了明朝修筑了内长城,之后也没发生大的作用。冷兵器时代,一座高墙就是不可逾越的障碍。明清之后火药大规模用到战场,长城的御敌价值降了。

走一下雁门关上保存完好的长城,登高远眺,长城象盘旋的一条巨龙,逶迤远去。气象万千,最是感叹古人的智慧伟大。雁门山高雁难飞,说的是雁门山高峻难攀。实际上雁门山相比高大雄奇的山来说,也就是个小弟弟。

雁门山,古代这里叫勾注关。天下九塞,雁门为首。为什么是雁门关重要,这里南控中原,北拒漠原。

经济地理看,这里是一条气候线,是华夏民族农耕文明和草原游牧文明的过渡线。相传唐代王之焕的边塞诗,“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雁门也有称玉门的。实际上玉门在甘肃省武威。唐宋名家不以雁门边塞作诗的,都挺遗憾。

军事意义讲,这是天然的军事要塞,抵御外敌的"铁裹门",即牢不可破的防线。雁门关西陉古勾注关,隋唐之前,代县与今山阴县广武城是一个县,是最重要的军事屯兵地。秦汉战匈奴,至隋唐战突厥,宋兵战契丹等。这里演绎的战争风云历史故事都是经典级别的。如秦始皇的儿子“忠义扶苏戎边”,汉高祖白登山被围,马邑汉武帝大战匈奴,唐太宗征服契丹,宋钦徽宗二帝被掳,杨家将血战金沙滩等历史大战,上演的舞台都在雁门山附近。

雁门关,最苍凉雄浑的还是文化情结。一座雁门关,倾倒多少诗人墨客,边塞诗文千秋吟涌。“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描述的是西汉飞将李广镇守雁门关。山阴县新广武有一组大型汉白玉雕像群,附近有上千座的汉代墓冢。记录了出塞皇帝名将,血洒疆场的史诗。

现代人吃饱了,唱着“我爱你,塞北的雪,飄飘洒洒……”

北方的雁门关,以及西北的玉门关,阳关,是历代文人骚客落笔最多的地理关隘。雁门关具有的地域人文诗情画意及文学原料,成了华夏文化掘不完的宝库。一塞相隔两风景。南边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北边却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雁门关已是文旅挂牌的5A级景区。景区内复旧建设了关城,牌楼,古村舍,边贸交易市场等景点,还新建了长城步道等旅游景观。雁门关核心的看头就是关城,以及绵延在山上的明代长城。明长城是内长城,往北的右玉,左云等直至北戴河的山海关是外长城。秦汉时的长城大都是板筑夯土的。到了明代,可能砖瓦制作技术进步的多,所以关城及城墙建的就好看。

代县杨家将(雁门关杨家将)(4)

雁门关附近有宁武关,偏头关,平型关等,都是关与城混为一体,唯有雁门要塞,与代州城还相距一段距离,说明屯军和行政城堡分离,作战和动员体系后勤等同样重要。代州的战略地位可见一斑。

雁门关几千年阅尽春秋,生发的故事实在太多,八路军抗日主战场在代县,纪念抗战七十周年,一共两个英雄连方队:“夜袭日寇阳明堡飞机场英雄连”和“雁门关阻击战英雄连”都出自代县!

古往今来多少大仗、恶仗,在雁门关前拼杀,以后再单项闲扯。

捉笔说代州事,好友闫大姐老提到一个人,他叫王凤岗。闫大姐说山西古物多,出来造城英雄耿彦波,修了榆次老城,复古了大同魏都等。有个代县人可以与老耿相媲美。雁门关雄震华夏无疑,但几千年烽烟尘沙,时光摧残,雁门关旧迹已是破败不堪,腐朽一片。一堆破瓦碎砖,变成今日的雄楼,几十里漫道长城昂首,感恩曾任代县县委宣传部长、副县长的王凤岗,他知道雁门关的价值,主动请缨修复雁门关,担任了雁门关景区管理局局长。十多年前代县很穷,县财政也拿不出钱来。贫穷对风景是不兴奋的。就是这样的条件下,先生主动请缨,要为代县家乡擦亮这块金字招牌。他在雁门关的蒙古包里住了整整三年,冬天冻,夏天晒,干打垒,穷使劲,每天早上五点起床,一直过午才能把每一处工地巡查一遍,掌握进度,把控质量。一边考古考证找典籍析历史,一砖一瓦的拼凑复旧迹,确是出了大力,终于让雁门关重现当年古战场的雄伟壮观。

雁门关风景区昭示于天下,感恩代县政府和百姓,功德千秋。

三、代州杨家将故事

雁门关隘在抗战御敌中发挥了天堑的作用。历朝历代都在此布有重兵。冷兵器时代战争攻击,骑兵长驱直入恐怖。阻挡北方强敌,保证中原安全,雁门关至关重要。

唐朝后期的五代十国,晋王石敬瑭为了做皇帝,把幽云十六州割给了辽国。从此二、三百年,北宋即以雁门塞为界,北面成了敌国,代州成了边境重镇。抗辽抗金是宋朝的战争主旋律。战争的大舞台就围绕雁门关。杨家将的祖宗杨继业曾任代州刺史,守边大将,杨家英雄父子,为保大宋江山,舍家为国,血染沙场,前仆后继,上演了可歌可泣的悲壮爱国大戏。

代县杨家将(雁门关杨家将)(5)

代州的杨家祠堂,座落在城东鹿蹄涧。杨家将感动了上天,鹿蹄涧显了不少神迹。据说是杨家七代孙杨山戌边雁门关,有一天打猎,一箭射中梅花鹿的蹄子,梅花鹿带箭而逃,杨山紧追不舍,跑到山根下突然不见了,杨山命部下挖掘,挖出一汪泉水,一块玲珑石,上有梅花鹿,鹿蹄上果然有一支箭!杨山意识到这是仙鹿故意引领他到此,就在此安营扎寨,起村名“鹿蹄箭”,这块玲珑石现在还供在杨家祠堂院子中央。后来感到“箭”字杀气太重,改为“鹿蹄涧”村,杨家世代在此居住,全村只有杨姓一家。文革时期有造反派要砸神像,毁庙宇,杨家人坚决不干,保住了杨家祠堂。祠堂内供奉着杨继业夫妻及他的儿孙们。老令公,佘太君;右为上,是大郎,三郎,五郎,七郎;左为下,是二郎,四郎,六郎,八郎。再下来是杨家历代英雄子孙,有孙子杨宗保,重孙杨文广,杨山,杨再兴等。他们的故事,历朝已创作成各种戏曲版本,神州无不知晓。男儿战死女眷上,佘太君挂帅,带领众儿媳和八姐九妹,连府上的烧火丫头杨排凤也披挂上阵,杨家独苗杨宗保的媳妇穆桂英更是神勇,大破天门阵,代替年老的佘太君挂帅,统帅众位婆母。滹沱河畔,雁门山下就是杨家将的大本营。也是杨家将故事的原发地。

杨家将故事已生发为文学,充满了想象力,走进了千家万户,成为中国老百姓常绕舌头的悲壮历史。迄今为止,还没有任何一部具有民族精神,能融化到骨子里的爱国情结文学超越杨家将。杨家将有老有小,有男有女,故事生动,九曲十八回。悲壮结局,更增强了巨大感染力。将群中任何一个人物,都能衍生岀动人篇章。连反派的潘仁美,王钦等角色,入骨何止三分。

代县鹿蹄涧,杨家祠堂及相关景点,有一位台湾杨家后人曾经投资开发。他叫杨清钦,在海峡两岸尚未三通时,他做一笔生意处于两难境地,成功会大发其财,失败则血本无归。他辗转反侧,难以入睡。朦胧中有一群身穿古代衣服的老者告诉他,你大胆做吧,肯定能成功。突然惊醒,意识到是祖先托梦给他,有祖先保佑,他下决心去做,并暗自许愿,一旦成功,要找到祖先神像所在地,重塑金身。果然,他发了大财!两岸三通后,他来到大陆,在全国各地寻找梦中的祖先,先后去了几十处杨家遗迹,来到鹿蹄涧村的杨家祠堂,正是他梦中所见的祖宗!他从此数次来到鹿蹄涧,为祖先重塑了金身,整修了祠堂,把108国道通到鹿蹄涧的村道铺设成柏油路,还为代县中学捐建了图书馆。可惜的是他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去世,没来得及做大的投资开发,留下了很大遗憾,也留下了文旅的想象力。

代县杨家将(雁门关杨家将)(6)

四、今日代州

代县城中央,有一座兴建约650年的古楼,巍峨高耸,是独一无二的代县地标建筑,也是代县历史的见证活物。她的名字叫“边靖楼”。

古人投巨资修古楼,一是纪念性的以硬物定格塑写历史,二还有接天地镇风水的效用。明代修的边靖楼,镇边祈平安,给代县留下一座历史丰碑。这座楼体量大,重楼高耸,飞檐雄奇。十几年前部分木梁腐朽,古城砖碎裂,已近坍塌,县委县政府决定投资重建,文化局长杨继光把每一件原材料都登记编号,完全按原楼修旧如旧。凡到代县的外乡人,总会和边靖楼合个影。

代县隋唐以来,或为雁门郡,或独立为代州。因重要的战略地位,一直是边塞重镇,商业贸易发达,是华夏农耕文明和雁门山外的游牧文明结合点,也是多民族文化融汇开放之地。

站在边靖楼上四面眺望,老城一览无余,四面老街轮廓尤在。东侧不远是一座高耸的佛塔,阿育王塔。在全国数座阿育王塔中,这座藏式高塔40米,塔砖砌实心,精美坚固,造型宏伟,是国宝级文物。

遗憾的是历次运动和革命,把一些有历史文化内蕴的老城楼老房子给消灭了。听老代县人讲述,代县城是卧牛形状,四个城门都有翁城,共八个城门,城墙四角还有角楼,城内东西大街有十三座牌坊。假如这些城街保留,是宏伟古城的标本。代县已经注意到古城保护,在遗址上修复了西北城楼角楼,城内不再允许修建高大水泥楼房。好在城里有古风的建筑群尚存,如古代州时建的文庙,武庙,规模都大过同类州县,格局别具一格。代县还有赵杲观,白人岩,杨七郎庙,阳明堡和珅府,阎锡山炮兵司令周岱府(据说他原为炮兵团长,一炮打到日寇炮筒里,被阎锡山破格提拔为炮兵司令),等等很多旅游景点,这些都给代县未来文旅发展留下了珍贵的硬件。值得住下来慢慢游玩,细细品味。

代县杨家将(雁门关杨家将)(7)

代县是中国历史文化老城,现代又冠了两顶新帽子,“中国民间绘画之乡”,“中国民间艺术之乡”。说明代州不仅是雄兵威武的重地,还有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绘画,剪纸等非遗传承,体现的是代州人的心灵手巧。

代县是好地方。农耕社会产粮,工业时代更是好风光。地底下金矿铁矿埋藏极为丰富。铁矿储量山西第一,15亿吨之多。太原钢铁公司的原料矿基地。金红石储量山西首位,全国第二。天然的禀赋,上天的偏心。上有雁门关文旅的铁饭碗,下有工业精粮,未来的代县前景美好。

给代县特意美化一笔的是代县黄酒。代县黄酒将会是代县未来产业的重戏。千年之前即有品牌传颂,“南绍北代”。说的是天下黄酒,江南绍兴糯米酿成的拔头筹。北方呢,雁北关下的代州黍米黄酒数第一。代州黄酒方兴未艾,喝过的都还说好。南绍已品牌天下,北代的黄酒,尚须发力。可喜可贺的是,2020年6月,代县人王继平发心振兴代县黄酒,半年时间,他开发的“雁门山”牌多款黄酒已经上世,他的长远目标是和“会稽山”、“古越龙山”并列为中国三大黄酒品牌。

王继平是统信科技公司董事长,被誉为“安卓中国之父”,就在上个月,华为突然加入了由统信公司发起的“同心生态联盟”,目的是为了在电脑操作系统上打破美国Windows系统在国内的垄断地位,进而往国外市场扩张,争取能在未来跟微软抗争,甚至是超越微软。在通讯领悟走在国人前列的王继平,跨行来做代县黄酒,完全是满满的家乡情怀。

代县杨家将(雁门关杨家将)(8)

代州是值得来的地方,登攀雁门山,领略长城与边塞文化雄风,脚踩雁门关的古迹,到鹿蹄涧杨家将故乡,听悲壮的史诗吟诵,再到代州古城,吃杂粮面食,品代州熬鱼,特别的斟上二两温热的黍米黄酒下肚,慢慢的阅读代州吧。

(来源:胡说胡又说)

代县杨家将(雁门关杨家将)(9)

代县杨家将(雁门关杨家将)(10)

代县杨家将(雁门关杨家将)(11)

代县杨家将(雁门关杨家将)(12)

代县杨家将(雁门关杨家将)(13)

代县杨家将(雁门关杨家将)(14)

代县杨家将(雁门关杨家将)(15)

代县杨家将(雁门关杨家将)(16)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