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的人生都身不由己(人为什么常常是身不由己的)

空巢老人有很多在外打拼的年轻人都遇到过这样的现象:为了孝敬父母,他们把父母接到身边,但父母住不了多久就会回到家乡对此,流行的解释是:人老了,就念旧了,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是这样吗?这样解释不算错,人年纪大了的确会抗拒新环境但这种抗拒是不由自主的,往往不受我们主观意识的控制老人们有时候也很矛盾,困惑,既想和孩子在一起,又不愿离开家乡,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大多数的人生都身不由己?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大多数的人生都身不由己(人为什么常常是身不由己的)

大多数的人生都身不由己

空巢老人

有很多在外打拼的年轻人都遇到过这样的现象:为了孝敬父母,他们把父母接到身边,但父母住不了多久就会回到家乡。对此,流行的解释是:人老了,就念旧了,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是这样吗?这样解释不算错,人年纪大了的确会抗拒新环境。但这种抗拒是不由自主的,往往不受我们主观意识的控制。老人们有时候也很矛盾,困惑,既想和孩子在一起,又不愿离开家乡。

这样的现象其实是普遍存在的,我们的理智给出一个解决方案,但我们的身体并不赞同。西奥迪尼在他的经典著作《影响力》开篇就讲了类似的故事,火鸡妈妈根据小火鸡吱吱声去照顾它,如果用黄鼠狼模型装上小火鸡的录音,火鸡妈妈就会去照顾这个“黄鼠狼”。人其实并不比火鸡高明多少,我们也会经常不由自主地做出判断。老年人不愿意离开家乡,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地盘效应”,陌生地方会引起人的高度警惕,对老人来说增加了精神负担,身体不是太好的老人会感觉很不舒服,这种感觉促使老人回到自己的地盘上,即便生活不怎么便利,老人会觉得一切都在自己的掌握中。

低头一族

当你做事的时候,手机上不断发出嘀嘀的消息提示音,你能够忍住不去看吗?很难,每一次响动都是一次诱惑,你甚至会找出各种理由来劝服自己去看一看,比如“万一有重要消息呢”。人的本能反应就是这样难以压抑,所以,我们常常需要从根源上消除隐患,比如在需要集中注意力做事的时候关掉手机的语音提示。可以联系前面提过的系统一、系统二来理解。

以前常听人说琼瑶电视剧如何矫揉造作,里面的人物多么的情绪化、不理智,现如今,龙傲天、叶良辰满屏幕乱飞,玛丽苏到处招摇,也不见人批评了。利伯曼在《社会天性》里指出,我们自以为自己无比的独特,我们的思想牢不可破,但事实上我们极容易接受被人的观念,让别人的观念改造我们原有的自以为坚固的观念。这也是属于系统一的一种典型心理反应。

基思·斯坦诺维奇在《超越智商》中指出了系统一(类型一)的特点:

类型一加工又称为自动化加工,原因如下:①执行迅速;②只要触发性刺激出现,就会强制性执行;③不会加重中枢处理能力(centralprocessing capacity)的负荷(换句话说,就是不需要有意注意);④不依赖高层次控制系统的信息输入;⑤可以平行运作,而不会相互干扰,也不影响类型二加工。 类型一加工包括:情绪对行为的调控;由进化心理学家提出的,为解决特定适应性问题而存在的封闭性心理模块;内隐学习的加工过程;过度学习联结而产生的自动化激活。

《机器人叛乱》封面

因为人常会有不经过大脑的行为,基思·斯坦诺维奇提出了“机器人叛乱”的建议。他提出的例子其实并不算多,让人记忆清晰的是“配偶遭遇性侵害后,该不该给予精神支持”,人的理智会告诉我们,遭遇伤害不是对方的错,但我们的本能会让我们产生情绪的厌恶,认为“不再完整地属于我了”,非但不给予精神支持,反而变本加厉地进行精神侵害。按照这个思路,夫妻吵架也是如此。理智告诉我们说,忍让对方一下又能怎样?但本能反应带起的情绪却让我们常常失控地大吼大叫。身不由己,这是多么可悲可怜的一件事!

《摩登原始人》

我们其实都是“摩登原始人”。我们带着石器时代的大脑生活在后工业化时代,大脑一心一意地努力做好“管家”的工作,有时候难免会剥夺我们深思熟虑的权力,根据很久很久以前得到的经验来做选择。比如对甜食的偏好,对储存脂肪的热衷,对情绪的过度依赖,等等。如果我们不能认清我们的现状,明白自己有时候是遭到了挟持,身不由己的状态就没办法取消。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