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6年乌克兰饥荒的原因(1933年的乌克兰大饥荒)

1926年乌克兰饥荒的原因(1933年的乌克兰大饥荒)(1)

苏联速度的背后,是一场鲜为人知的饥荒

20世纪初,前苏联曾经创造过一个奇迹,那便是从一个落后的前农奴制国家,在短短几十年内发展成为世界先进的工业化国家。

1926年乌克兰饥荒的原因(1933年的乌克兰大饥荒)(2)

虽然在1861年已经在名义上废除了农奴制,但这明显是一次非常不彻底的改革,在进入20世纪的前几年,它不仅在欧洲略强面屡屡失利,还败给了亚洲新兴国家日本,成为了彻彻底底的资本主义国家的吊车尾,所以说前苏联建立后,它的发展速度真的是可怕的惊人。

但人们对这几十年他所经历的真实情况,却少有提及,直到前苏联解体以后,部分机密文件被解密,人们才看到了,在那几十年中,前苏联人民是经历了一个怎样的生活,比如这一场发生在1932年-1933年,鲜为人知的乌克兰大饥荒。

1926年乌克兰饥荒的原因(1933年的乌克兰大饥荒)(3)

激进的工业化背后,是被压榨的农业

1924年后,前苏联推动了一项急速工业化改革,其目的也是赶超西方工业化国家,在这份计划中粮食生产占到了核心地位,因为国家需要靠出口粮食换取外汇,进而向外国购买工业机械。想要迅速扩大出口粮食有规模,必须要增强国家对农业生产的管控。

1926年乌克兰饥荒的原因(1933年的乌克兰大饥荒)(4)

其实这种做法在资本主义国家也是十分常见的,当初的英国正是因为农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让一部分农业生产者转移到了城市当中,才逐渐促进了工业化。在英国的这一过程时间较为充裕,且是在广大殖民地为依托的背景下发生的。反观前苏联,这一过程就较为激进了。

在前苏联的这一个5年计划当中,钢铁产量都要成倍增加,这背后就是大量的农产品出口,但如果粮食和土分散在农民手中的话,国家就很难保证粮食的出口规模,所以前苏联采取的策略是将农场集体化,但这一政策对于很多农民来说并非什么好事,尤其是那些生产力水平较高,生活较为富裕的农民,因为如果实行了这项政策,他们的生活质量和收入都会大为缩水。

1926年乌克兰饥荒的原因(1933年的乌克兰大饥荒)(5)

但在前苏联由国家机器主导的行政手段下,即使农民不愿意,表面上也是没有什么办法的,现在背后却产生了极强的抵触情绪,表现在行动上便是农业生产上的不积极。所以根据后来披露出的1931年至1932年的农业生产数据可以看出,前苏联粮食生产的规模不增反降。但在当时的官方宣传中,却是年年“大丰收”。

这在某种程度上为后来的饥荒埋下了伏笔。

1926年乌克兰饥荒的原因(1933年的乌克兰大饥荒)(6)

饥荒来了,为何城市里的人们却不缺粮?

因为官方宣称的大丰收,就意味着在出口规模上不能降低,因为降低便意味着自相矛盾,所以在粮食生产规模下降了这几年,国家征收的粮食数量不降反增。即使部分农民试图藏匿起一部分粮食,会被严格的搜查政策被迫上缴,而一旦被发现有藏匿行为,以罚金形式上缴的粮食将更多,留在农民手中的粮食就更少了。

1926年乌克兰饥荒的原因(1933年的乌克兰大饥荒)(7)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城市中的工人往往拥有充足的粮食供应,对外出口粮食也逐年增加。这一差异在前苏联是十分普遍的,尤其是对于乌克兰这样的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地区,由政府主导的粮食收缴工作更为彻底,也更为积极,当时的行政政策是对于不上缴粮食的农民能够处以死刑或10年监禁。

1926年乌克兰饥荒的原因(1933年的乌克兰大饥荒)(8)

在当时执行这些政策的人们眼中,虽然他们在妇孺的哭嚎声中夺走了她们的口粮,却是在“积极”促进城镇化,让他们忽略了一个事实,对于农民来说,并没有城市人所谓的粮食保障,失去的口粮就意味着失去了一切,也包括活下去的希望。

就这样乌克兰地区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大饥荒。

1926年乌克兰饥荒的原因(1933年的乌克兰大饥荒)(9)

饥荒过后虽有改善,但却为前苏联的衰败埋下了伏笔

当饥荒开始蔓延的时候,那辆士兵被派去守卫城市中的粮食仓库,里面存放着正是从农民手中“上缴”来的粮食。所以我们会发现一个十分怪异的现象,饥荒发生后,饿死的往往是作为粮食生产者的农民,而不参与农业生产的工人,也就是城市人,几乎没有饿死的,甚至生活水平并没有受到影响。

1926年乌克兰饥荒的原因(1933年的乌克兰大饥荒)(10)

在当时乌克兰的广大农村,和历朝历代的饥荒别无二致,人们饥不择食,老鼠,麻雀,蚯蚓,甚至是蚂蚁,都被拿来做食物,皮革和皮鞋更是成为“上好”食材,但当能吃的东西吃完之后,人们就真的没有吃的了。

当时的前苏联官方对这次计划的解释是,这些农民过于懒惰,没有能力种出足够来喂养自己的粮食,总而言之都是他们自己的错。在饥荒的高峰时期,也就是1933年初,前苏联还在国家内部实行了护照制度,目的便是为了防止乌克兰地区的饥荒逃难者,逃往城市。

1926年乌克兰饥荒的原因(1933年的乌克兰大饥荒)(11)

在饥荒结束的1934年,前苏联政府缩减了国家征收粮食的比例,允许了一部分农民拥有自己的土地,正是这部分土地成为后来前苏联的主要粮食生产贡献者,至于那些集体化的农场,所以依旧保持着极低的生产率。

而从此以后,拥有世界最广袤土地的前苏联,却走上了粮食生产依赖进口的窘境……

1926年乌克兰饥荒的原因(1933年的乌克兰大饥荒)(12)

位于基辅的大饥荒纪念碑

直到新世纪,随着前苏联机密文件的公开化,人们才逐渐了解到了上世纪30年代的,那一场饥荒。在2002年,乌克兰政府将11月22日定为“饥荒纪念日”,用于缅怀在那一场饥荒中失去生命的乌克兰农民,如果说他们的这种“牺牲”是前苏联辉煌成就背后的垫脚石,但只可惜就连这份辉煌,也成为了泡影。

谁是谁非,都淹没在了历史长河中……

1926年乌克兰饥荒的原因(1933年的乌克兰大饥荒)(13)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