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系示意图以及九大行星(科学家推测太阳可能存在伴星)

地球曾经历过20多次较大规模的生物灭绝事件,其中包括5次超大规模灭绝事件,最近一次的超级大灭绝发生在6500万年前的白垩纪末期,这场由小行星撞击造成的惨绝人寰的悲剧让恐龙们彻底灭绝。劳普和塞普科斯基,他们发现这样一个惊人的事实,他们搜集的物种灭绝数据指出,每2600万年地球就会出现一次大范围的物种灭绝。例如,始新世末期,在3500-3900万年前,同样因小行星撞击所致的物种灭绝,夺取了很多陆地哺乳动物的生命,这让人类开始意识到,太阳可能真的有一颗伴星,就是它,给地球带来了威胁,当初,科学家为了解释生物灭绝的周期问题,设想太阳可能有一颗伴星,即涅墨西斯,涅墨西斯也被称为黑暗伴星,或是复仇星。

太阳系示意图以及九大行星(科学家推测太阳可能存在伴星)(1)

所谓伴星,说的正是那些围绕主星运动的恒星,亮的那颗叫做主星,较暗的那颗叫做伴星,这就是“双星系统”,在银河系里,双星系统的数量超过单星系统,或者说,在宇宙中,双星系统十分普遍,并且还存在“三星系统”等,自从涅墨西斯星这颗暗淡的伴星,每2600万年会来会接近太阳系一次的假说被提出后,这种说法就饱受争议,尽管说起来很讽刺,但的确有物理学家这么说,即如果它发生了,那么它一定是可能的。注意,他们所说的为地球带来灾难,是说这颗伴星每隔2600万年到达近日点,它的引力扰动,势必会将奥尔特星云带里原来很本分的天体,引向太阳系内部,太阳系外围“奥尔特云”中天体的异动无疑会增加地球被小行星或者彗星撞击的概率。当时也有人指出,太阳没有伴星,他们更倾向于,太阳系在银河系中的周期性运转,可能太阳也会因穿过银盘,让奥尔特云里的天体向地球奔去。

太阳系示意图以及九大行星(科学家推测太阳可能存在伴星)(2)

为了让太阳可能有一颗伴星的说法更有说服力,科学家多次试图寻找涅墨西斯,但每一次都以失败告终,不过,有一项研究指出,复仇星可能真的存在,当科学家们发现这颗外海王星时,他们也渐渐得知,它的公转周期约为1万多年,最奇怪的是,它的远日点和近日点相比,足足大了12倍。塞德娜的轨道为何如此诡异?研究人员认为,塞德娜也许被一颗未知天体的影响,也有可能塞德娜并非是太阳系里土生土长的天体,它来自另外一个恒星,当这个身份成谜的恒星路过太阳系时,太阳的引力恰好俘获了塞德娜,而这里所说的恒星就是太阳系的伴星。

太阳系示意图以及九大行星(科学家推测太阳可能存在伴星)(3)

在他们看来,也许,太阳系的伴星并不是一颗恒星,它或许是一颗比木星还要大的气态行星,路易斯安那大学的科学家们,曾指出,包括恐龙灭绝在内的地球物种灭绝,都可以说是这颗身份未知的伴星在“作祟”,尤卡坦半岛水域遭受的撞击就是致使6500万年前恐龙灭绝的罪魁祸首,当年,那颗小行星袭击地球后,那场大爆炸,将数千公里以内的一切事物统统夺去。海啸的冲击波以及难以忍受的高温,那之后,地球被熊熊大火吞噬,地球也因此迎来了无尽的黑暗!这并非地球上首次大消亡,也不可能是最后一次,它甚至不是史上最大的灭绝事件,有数据表示,史上最惨灭绝事件是二叠纪大灭绝事件,那时,约有95%的海洋生物和80%的陆地生物在地球上彻底消失。

太阳系示意图以及九大行星(科学家推测太阳可能存在伴星)(4)

如果说太阳可能有一颗伴星的说法真的成立,地球大约还有1300万年的时间做准备。不过,科学家将地球的灾难都归咎于太阳可能存在的伴星,仍然错漏百出,首先,地球上发生的大大小小的灭绝事件并非都是小行星撞击所致,很多时候是因地球上的火山大规模喷发,或者氧气含量剧增等原因。由于这一问题上的时间尺度过于漫长,人类所能掌握的情况十分有限,且缺乏相关证据,所以人们无法将地球上发生的物种灭绝事件直接和太阳系的周期性摆动或太阳的潜在伴星联系在一起。关于太阳是否存在一颗伴星,从现阶段的观察结果来看,这种概率很低很低,但仍有一定可能性,没有人可以百分百确定答案。只是,大多天文学家都不愿意相信太阳可能有一颗伴星,毕竟人们很容易发现恒星,即便这颗所谓的伴星是一颗亮度不高的褐矮星,它也应该会被射电望远镜捕捉到才对,另外,恒星会发光,主要是因它内部的热核聚变,而人类之所以可以观测到行星,是因为行星反射了太阳光,对,行星本身并不发光。

太阳系示意图以及九大行星(科学家推测太阳可能存在伴星)(5)

而星体是否会发光,主要由它的质量决定,刚才我们提到的褐矮星,褐矮星因质量太小,以至于其中心温度不足以使物质发生核反应。褐矮星其实也会因某些其它原因,使得表面温度达到数百度,并且发出十分暗淡的光,但是和最小最黯淡的恒星红矮星比起,它们还是太冷和太暗。褐矮星一般被认为是鉴于小恒星和大行星之间的流产(发育不良)的恒星,天文学家们在1995年才在宇宙中发现第一颗褐矮星,它距我们18光年,在可见光波段的亮度是17.5等。简单来说,这颗褐矮星的亮度仅仅是人眼可见的最暗的亮度的两万五千分之一!

太阳系示意图以及九大行星(科学家推测太阳可能存在伴星)(6)

看到这,估计支持“2003年5月末世论”的人会辩解道,褐矮星在红外波段(1毫米-750纳米 (真空中))才是明亮的,人类的眼睛无法看到红外线!在这种前提下,一些科学家们更加认同,太阳系可能拥有一个没有被发现的、位于太阳系边缘的“X行星”,也就是“第九大行星”,好吧,就当做X行星在光学波段不可见,但它还是会反射太阳光。一颗大小和木星差不多的褐矮星反射太阳光后,它的亮度足以让肉眼看到,毕竟木星是全天仅次于太阳、月球和金星的第四亮星。至此,你认为太阳是否有可能有一颗伴星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