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字在古代是怎么来的(日之名古代纪日小常识)

老师

叮铃铃,古代纪日小课堂开课啦!上课之前我们先提一个问题:今日何日?

我知道,5月14日!

日字在古代是怎么来的(日之名古代纪日小常识)(1)

同学A

还有阴历四月初十日。

日字在古代是怎么来的(日之名古代纪日小常识)(2)

同学B

老师

老师:大家的回答都非常正确!在这里,我们用14日、初十日等纪日的方法就是数字纪日法。

数字纪日

数字纪日是我们今天行用的纪日法,其出现的具体时间目前尚难确言,但是大体可以推测是很早的。《史记•孟尝君列传》记载孟尝君田文的生日时说:“文以五月五日生。婴告其母曰‘勿举也’,其母窃举生之。”司马贞《史记索隐》引《风俗通》云:“俗说五月五日生子,男害父,女害母。”由此可以推想,先秦时期可能已行用数字纪日方法。

在汉代的文献及碑刻材料中,有很多数字纪日的例子,如《史记•三王世家》:“太常臣充言:卜入四月二十八日乙巳,可立诸侯王。”东汉《帝尧碑》:“熹平四年十二月十日癸卯立。” 出土于山东省临沂县银雀山二号汉墓的汉武帝《元光元年历谱》,简端也用数字纪日。由此可知,我们今天仍在使用的数字纪日法,也是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呢!

老师

其实古人也经常问“今日何日”,如:“结夏后一日,忽问侍僧:‘今日何日?’僧曰:‘十六日。’师曰:‘非也,是何日辰?’僧曰:‘辛卯。’”(《省斋文集》卷四〇《寒岩升禅师塔铭》)那么,第二个问题来啦,在这段话中,使用了几种纪日方法呢?

“十六日”是之前讲过的数字纪日法啦!

同学A

emmmm…虽然不能确定,但是“辛卯”和之前举例中的“癸卯”“乙巳”应该是同一种纪日法,还有“结夏”,不知道是什么……

同学B

老师

大家都很敏锐啊,之前所举《史记·三王世家》和《帝尧碑》的例子,确实都是数字纪日和干支纪日结合的纪日方法,也与所谓“日辰”,指的是同一种纪日法。干支纪日就是以十天干,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与十二地支,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配合使用的纪日方法,它是由十干纪日演变而来的,所以我们首先需要介绍十干纪日法。

十干纪日

十干纪日顾名思义,就是用十天干纪日的方法。它出现的很早,大约在夏代已经开始使用,但目前还没有直接的考古资料作为确证。原始社会到夏代间“天有十日”的神话传说,反映了十干纪日的起源。《左传》鲁昭公五年记载卜楚丘的话说“日之数十”,晋代杜预注“甲至癸”。这里的“甲至癸”,是使用十干纪日的确证。(图1 日象图)

日字在古代是怎么来的(日之名古代纪日小常识)(3)

图1 日象图

十干纪日在我们今天的遗存,是“旬”这一纪时单位。《说文》:“旬,遍也。”“旬”字本义,就是十干纪日由甲日至癸日循环一周。我们今天用“上旬”“中旬”和“下旬”将一月三分,大体仍依一旬十日。

干支纪日

干支纪日是在十干纪日基础上产生的,它将十干与十二支相配,从甲子开始,直到癸亥,组成六十个单位,称为“六十甲子”。如下表:

日字在古代是怎么来的(日之名古代纪日小常识)(4)

干支纪日方法在殷代中后期已经普遍使用,这从甲骨文提供的实物资料便可知道。如金祖同编《殷契遗珠》846:“丙辰卜,品贞:禘于岳。”又《甲骨文合集》8155:“庚子卜,宾贞:王往林。”还有甲骨上刻着干支表。这种干支表分为两种,一种是三旬式,从“甲子”至“癸巳”;一种是六旬式,从“甲子”至“癸亥”。它们大都不是用来记录占卜日期的,而可能是用来检查记录占卜日期所用干支正误的。(图2 甲骨干支表)

日字在古代是怎么来的(日之名古代纪日小常识)(5)

图2 甲骨干支表

用干支纪日,一日一个干支名号,六十日一个周期,周而复始,循环不断,为十干纪日周期的六倍,更便于使用。可以推想,从殷代开始,干支纪日应已不间断地连续使用。但是由于殷至西周时期文献缺乏,纪时资料残缺,所以目前尚难贯通后世与殷代之间的纪日干支。今天,由沿续至今的干支纪日向上逆推,准确而又连续的干支纪日可以推算到春秋时期。据《春秋·鲁隐公三年》记载:“三年春王二月己巳,日有食之。”根据科学计算,这次日食发生的时间确在鲁隐公三年殷历(建丑)的二月己巳日,即公元前720年2月22日。今天可以推算出的准确而又连续的干支纪日,从这时算起,至今已有二千七百多年。

干支纪日虽可周而复始地连续使用,但它在每月中所表示的具体日期却无法使人一看便知,为使用带来不便。而数字纪日通过直观即可知道具体日期,在社会生活中比干支纪日更便实用。中国古代,数字纪日与干支纪日两种纪日方法长期并行,在社会生活中或用干支,或用数字,或二者并用;而史家写史,却始终坚持使用干支纪日。直至清朝灭亡,干支纪日被宣布废止,才被数字纪日所取代。

“结夏”具体来说不是一种纪日方法,而是佛教一种纪时方法的体现。佛教僧尼自农历四月十五日起静居寺院九十日,不出门行动,谓之“结夏”,又称结制。佛教纪时方法在纪月法中多有体现,我们将在下节课讲。

老师

除此之外,古代还有一种特殊的纪日方法,即“韵目纪日”。

韵目纪日

“韵目纪日”是取平水韵的韵目用字指代一个月中的各日。具体对应如下表:

日字在古代是怎么来的(日之名古代纪日小常识)(6)

需要注意的是,公历大月有三十一日,无韵目用字指代,则另外取用 “世”“引”二字。

韵目纪日法出现于清代后期,最初使用于中文电报纪日。如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蒙古起义清方档案•宣统三年十月十三日陈夔龙致内阁电》:“据宣化黄镇电称,派驻库伦之杨管带振烈真电禀‘库独立,全营拔回’等语,特闻。龙。元。”元,是平水韵上平声第十三韵的韵目用字,这里用来指代该月的十三日。有的重大历史事件也使用韵目纪日法表示。如1927年5月21日,湖南长沙驻军军官许克祥叛变革命,率所部残杀共产党员和工农群众。二十一日的韵目纪日用字有“马”,史称“马日事变”。

日字在古代是怎么来的(日之名古代纪日小常识)(7)

古代纪日方法就讲到这里啦,不知道大家听懂没有?课下扫码还可以购买张衍田先生新著《中国古代纪时考》一书,学习更多纪日知识哦!

长按右下方二维码,即可预订或购买

日字在古代是怎么来的(日之名古代纪日小常识)(8)

当当网

京东

《中国古代纪时考》

张衍田 著

上海古籍出版社2019年4月出版

定价:48.00元

1

END

1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上海古籍出版社

传播千年文明 奉献传世好书

微信ID shanghaiguji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