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减法竖式的由来(史话数学运算符号)

加、减运算是人类最早掌握的两种数学运算,也是现在大家学习数学时候最早开始接触的两种数学运算,在做加减运算的时候,绝大多数都有这样的疑问:“这个加减符号怎么来的?是谁发明的?TA是怎么想到的?最早出现在什么时候?又是怎样流传开的?”那么这篇文章就给大家来扒一扒加减运算符号的从无到有的过程,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加减法竖式的由来?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加减法竖式的由来(史话数学运算符号)

加减法竖式的由来

加、减运算是人类最早掌握的两种数学运算,也是现在大家学习数学时候最早开始接触的两种数学运算,在做加减运算的时候,绝大多数都有这样的疑问:“这个加减符号怎么来的?是谁发明的?TA是怎么想到的?最早出现在什么时候?又是怎样流传开的?”那么这篇文章就给大家来扒一扒加减运算符号的从无到有的过程。

在原始时期,为了计数,利用绳结来进行的,这里就有加减法的影子在里面,加减运算在各个文明古国都有发展,其形式也是多种多样。古代埃及、希腊、印度、阿拉伯都有自己独特的激发。但在中国古代,因为有算盘、算筹(就是竹制的小棍子)这样良好的计算工具,所以,很多时候留下的只有计算的结果,而计算过程很多是用语言叙述的。早期的时候运算量不是很大,所以文字的叙述过程没有什么不妥,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大量运算的时候,人们才开始考虑将语言转变为符号,这一个转变过程中,一些使用字母的拼音文字(比如:英语、德语、法语)较为便利,这样也就可以理解为什么许多符号是取表示该运算的词头字母了。

加号的样子减号大家能够想象的出

好了,到目前为止了,还是没有现在加减号的样子吗,都是用字母在这里表示,还不怎么方便,那么加减号第一次出现在什么时候了?

“ ”和“-”符号起源于文艺复兴时期。现存最早的出现的可查的形式是在德国德累斯顿图书馆,这个图书馆保存了一份约写于1481年的德文数学手稿,这份手稿上面使用了“-”表示减号,同时,该图书馆保存了一份写于1486年的拉丁文手稿,该手稿中则明确使用了“ ”和“-”这两个符号,分别表示加与减。三年后,也就是1489年,德国数学家维德曼的《商业中的巧妙速算法》在莱比锡印刷出版,首先使用了印刷体的“ ”、“-”号。这本书多次再版,对加减号的流传起了重要作用。

这种现代的记号的方法,不易与字母相混淆,慢慢的才得到人们的认可。直到17世纪后才在欧洲普遍使用。大家想想看一个加减号起源与推广花了将近200多年的时间,从字母到符号再到普遍接受,这是一个比较漫长的积累过程,相对于今天来说是不可想象的。也是经过一批又一批广大群众的使用才逐渐成型的,所以,我们每一个人其实都是数学的使用者与创造者。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