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讲自身强大的句子(论语40:代表的人越多代表的东西越重)

#颜读论语#

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三家者以雍彻。子曰:“‘相维辟公,天子穆穆’,奚取于三家之堂?”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论语讲自身强大的句子(论语40:代表的人越多代表的东西越重)(1)

论语的第一篇《为学》讲个人修养,第二篇《为政》讲在官场职场上的具体应用,今天开始的第三篇《八佾》,开始讲礼乐,是个人修养的外在形式。礼乐是儒学非常重要的内容,是一个人行走世间的言谈举止的具体表现。为学的部分是内修,礼乐是外显。

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季氏,是鲁国的大夫。孟孙叔孙季孙是当时最有权势的三个家族,季氏为首,他们的势力盖过了国君,拿他们也没办法。中央一旦失去了掌控,是多么可怜可怕的事儿。佾,是列的意思,也是当时舞蹈的一种组队方式;一佾就是八个人一列跳舞,八佾就是八组八人舞蹈,合计六十四人的方队。在周礼当中,八佾只能是周天子才能享有八佾的权利,季氏的级别只能是四佾。

说有一天,有人跟孔子说季氏在家里享用天子才能做的八佾舞蹈,明显是不把天子放在眼里,是极其大不敬的行为,完全不遵循礼法做事、气焰嚣张,难道他就不怕传出去让天子知道吗?怕就不做了,因为有恃无恐,天子拿他也没办法。孔子听说了这件事,忧心忡忡地说,季孙这样的事都干得出来,还有什么事是他不敢干的呢?之前我们讲过,十世可知也。通过季孙当下的所作所为去推理推断未来,果然后来季氏以下犯上,赶走了鲁国公。

这节里的,是可忍孰不可忍,要正确理解,和我们现在的理解有些出入。我们现在理解是忍无可忍,是拍桌子瞪眼,怒发冲冠时讲的话,孔子温良恭俭让,是不可能有如此表现的。孔子智慧地洞察先机,并能很好控制自己的情绪,他听说了八佾之事后,情绪不是生气愤怒,而是忧心忡忡才对。

所以,是可忍孰不可忍,是他一边担心一边对未来所做的推断,是在很平静的状态下说出的话。而且,是可忍孰不可忍的人称,依然是季氏,说的是季氏到最后什么事都是干得出来的。很多人的翻译,人称变成了我、我们了,表示听了季氏八佾的事情后,我们觉得愤怒,这样的事都能容忍,还有什么不能忍呢?简直就是忍无可忍。

忍无可忍又怎样?孔子当时并没有能力也没有想法去讨伐季氏三家,只是作为一个学者冷眼看这个自己无能为力的社会而已。所以,是可忍孰不可忍,不是愤怒而是一种无奈无力。

三家者以雍彻。子曰:“‘相维辟公,天子穆穆’,奚取于三家之堂?”接下去,进一步讲三家的无礼。雍,是当时只有天子宴席上才能唱的歌;彻,是撤,就是宴席结束撤桌子台子;以雍彻,就是宴席结束后开始唱的歌,类似于每年春晚结束以后的《难忘今宵》一样感觉,一听这个歌就知道要结束了。

这个雍是歌颂天子的,只有天子设宴才能吟唱的。歌里唱到,相维辟公天子穆穆,说众臣相拥着天子,留出一条路给天子,左右文武百官相拥,天子表情庄严肃穆。这首歌是歌颂天子的,奚取于三家之堂?季孙孟孙叔孙,三家大摆宴席以后也唱这首歌,又是歌唱谁呢?

明摆着,他们太狂妄了,完全忘了自己的身份,丝毫不把天子放在眼里。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孔子说,如果一个人内心不仁不义,只做外在的礼乐又有什么用呢?

这三节,是从三家的两件事,引出来这个结论,礼乐是服务于仁心的形式,仁心才是根本。内心不懂得尊重敬畏,没有规则纪律感,表面形式再做都是没用的,更何况三家连表面的礼乐形式都不愿意遵循礼法去做,实在是太过份了。

礼乐是相互调和的,相辅相成的。只讲礼数规范太过死板,要结合乐才能缓和活泼一些;只讲乐太散漫没有约束,要结合礼数才能更加周全。礼可以通过乐表现表达,礼乐都是一个人内心修养的外在体现。

对于表里如一的人,是仁心礼乐一致的,仁心是根本,是为学的内容。礼乐也非常重要,也就是我们今天讲的仪式感,今天我们讲究的商务礼仪,也是要起于内心的修养的。礼仪是做给别人看的,但也是自己内心修养的一种表达和抒发,就像舞蹈一样,是用肢体语言伴着音乐去表达内心的情感。

一个懂得礼仪礼貌的人,内心一定是谦逊温和的人。我们去见客户时的穿戴形象言谈举止,透露的都是自己的修养。如果你发自内心尊重一个人重视一件事,一定是用心准备争取尽善尽美,而难在面对人人事事都严格要求自己慎言慎行,这种一视同仁就是一种修养。

无论面对的人是比你地位高低比你财富多寡,都能以礼相待,这就是一个人内心强大的表现。所以,礼是仁的表现,我们从事这个与人打交道的工作,就是要格外重视这种外在的礼仪规范,因为礼仪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界面,人与人是通过相处交往共事才能彼此了解内心的。

对事也一样。每天早上唱司歌念司训时,你的表现又是如何呢?有没有非常认真庄重地参与其中呢?还是马马虎虎走个过场,一边唱歌一边东张西望,交头接耳,低头玩手机?礼乐非同小可,听到国歌想起,你又会怎样表现呢?

在隆重的仪式上,少不了升国旗唱国歌领导讲话,这就是当今社会的礼乐。婚宴生日宴送别仪式等,都离不开礼和乐两件事,这就是2000多年以来传承下来的一定之规。虽然我们现在没有那么森严的等级之分,但依然要懂得把握分寸,做好适当的安排,不失礼节,不能草草了事。

不能用实在淳朴,作为没有礼数礼节的借口。会不会,做不做,是两个问题。如果不会,就要好好学习;不做,就要端正态度。礼乐之事,做了就是一次修炼,就是一次洗礼。如果你一大清早赶去天安门广场,看升旗仪式,一边唱着义勇军进行曲,一边看着鲜艳的五星红旗和太阳一起升起,你就深刻体会礼乐对一个人的精神洗礼,会情不自禁热泪盈眶。

任何时候任何场合,都不要做越格破礼的事儿。突破了礼数不是勇敢,是无知鲁莽,是把自己游离于普世价值观之外,是非常危险的树敌行为,是自掘坟墓的愚蠢行为。是可忍孰不可忍,不要去做突破底线的事儿,因为因果关系会在不远处等着你。师徒伦理不能破,父母养育之恩不能忘等等,这些都是为人处事最最基本的底线。切记!切记!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