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读点书好不好(多读点书不要太有用)

多读点书好不好(多读点书不要太有用)(1)

国庆之后,有不少朋友找我聊天,有的是想开辟副业,有的是想考研深造,还有的单纯是聊聊天,吐槽吐槽生活和工作。

不过在聊天的过程中,我发现一个普遍的现象:他们的阅读量太小。

由于工作性质,我身边的朋友也大多是同行,身处在较为封闭的环境中,导致视野比较狭窄,语言的逻辑性也不是很强,很多时候都是我在说。

比如学习这个话题,考研的朋友说最近一直在刷题,但现在年龄二十好几,总是记不住答案。这时候我就跟他交流一些学习的方法,比如交替学习法,1小时学数学,1小时学英语,交替进行,研究证明这个方法对学习效果的提高很有帮助(Robert Kerr&Bernard Booth,1978)。但他对这种学习方法知之甚少,对学习的认知基本还停留在高中的题海战术上。

再比如,有位想跳槽换工作、但迟迟不见行动的朋友,他说“只要你有能力,去哪里都行,即便现在裸辞都可以”。

但这句话在我看来,完全是一句大道理,更是一句废话。他更应该问的是:我可以培养什么能力?这项能力在未来有什么前景和贡献?如何培养这项能力?如果一个人经常用这些“大道理”、“废话”来告诉自己,那他就是缺乏批判性思维,也就会变成“知道很多道理依旧过不好这一生”的典范。

多读点书好不好(多读点书不要太有用)(2)

缺乏阅读量,就会使自己的见识受限, 对世界的理解过于片面,除了自身周围的一小圈子,几乎认识不到其他可能性。

阅读的目的是什么?

阿兰•德波顿认为,读书是为了理解自己,理解自己的环境。所以,读书时一个很高的境界就是:你长久以来心有所感的那些事,那些模模糊糊有感觉,但是又没办法明白表达出来的东西,你就去读书,好的书会帮你清楚地说出来。这才是阅读的价值,书比我们更了解我们自己。

在《如何阅读一本书》中,作者艾德勒和范多伦认为,阅读是为了增进我们对世界的理解。

确实,阅读经济学,你可以了解经济机器的运行规律;阅读心理学,你可以增进对自己的认识;阅读历史学,你可以获得对宏大叙事的了解。

在我看来,阅读的目的,就是为了帮助我们理解三种关系:

1)自己与自己的关系:你对自己的认知有多少?你做什么事情能感到无比满足和快乐?你的理想和目标是什么?

2)自己与他人的关系:你为人处世的基本原则和底线是什么?你如何看待自己与家人、爱人、孩子的关系?你在工作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3)自己与世界的关系:你认为现行经济政策对你有什么影响?你怎么看待新的房产规定?你觉得自己获取财富的目的是什么?

一旦你能清晰地回答这三种关系,那你的思维就已经登堂入室,迈向卓越了。

多读点书好不好(多读点书不要太有用)(3)

当然,要回答这三种关系,你必须阅读好书和好文章。

一本消遣或娱乐的书可能会给你带来一时的欢愉,但除了享乐之外,你不能再期待其他更多的收获了。还有一些新闻媒体,只是报道一些你不知道的或引发你兴趣的事实,却没法增进你对这些事实的理解。

我并不是反对娱乐性、新闻性作品,只是觉得不能把阅读这些作品,当做自己在成长进步。

为了讯息或娱乐而阅读,没有办法促进你的心智成长,除了增加一些茶余饭后的谈资,只会让你自以为懂了很多。

你看再多的言情小说、霸道总裁、温柔杀手,只会徒增你的幻想,甚至蒙蔽你对现实的正确感知,让你活在梦里,不断期待白马王子的出现。

你看再多的武侠小说、金融巨子、互联网新贵的崛起,也只会徒增你的焦虑,甚至让你对成功产生一些误解,以为致富与成功,只要努力就行,让你在焦虑与混沌中,迷失自我。

所谓对世界的理解,并非是通过这些娱乐新闻、即时讯息来增进的。

因此,为什么很多人缺乏阅读量?

我觉得有几种原因:

1)以为看垃圾信息、心灵鸡汤就是在看书,提高自身认知。

2)日程安排太满,一点时间都不愿意留给阅读,或者根本就心浮气躁,看不下去任何严肃一点的文字。

3)越是缺乏知识的人,越不喜欢看书。达克效应就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

多读点书好不好(多读点书不要太有用)(4)

所以说,现代人的基本素养之一,必然是要有基本的阅读量,起码对经济、社会、管理、心理、政治、法律、医学等都有一定的了解,不然知识面真的太狭窄了,你的人生也会随之狭隘起来。

懂点管理学,知道如何管理自己的人生;

懂点心理学,更好地与自己相处、与他人相处;

懂点法律,帮助你避坑;

懂点医学,知道如何吃、如何运动。

你的人生,会随着你的阅读量的提高,越过越好。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