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静汶所有潮剧唱段(从潮剧状元归乡胡静汶唱词出现)

潮剧《状元归乡》上演,引起了一波小轰动,昨晚汕头电视台新闻报道还特地进行了报道。

《状元归乡》剧中因叙事方式的新颖,一剧且明明是古装剧,却同时出现了“潮州”“潮汕”两词混用的现象,让部分观众不解,昨天的推文《用“潮汕”还是用“潮州”?潮剧《状元归乡》太严谨了》已经解释了其原因,即剧中人无论林大钦还是孙氏都用“潮州”,而作为局外叙事人的检场人则可以用晚近才出现的“潮汕”一词。

我们的定论就放在上面了。但是,从之前流出的视频中,却出现了剧中人孙氏(由胡静汶饰演,这里无攻击胡静汶的意思,一个90后操着潮州话口音普通话的女生对潮州能有什么恶意呢)也用到“潮汕”一词的情况,其唱词是:“你填词,我相伴,潮汕美景任你夸。”

要说明的是,这个不是正式版本,编剧导演也不认同。但这个口误,却从侧面说明“潮汕”一词确实已经至少在部分年轻人中植根了,如果导演不刻意指出来须尊重历史要改回“潮州”的话,唱者可能也一时间不会觉得有什么不妥——可是,如果让这些视频广泛传播的话,较真的人,就会“因小见大”地质疑整个创作团队的能力和学识了。

由此,我就更能理解剧院入口那块警示牌的诉求:

“禁止拍录”

以前只想到可能是为了保护知识产权,现在想到多了一个原因:就是担心作品未获创作团队认可就传播出去,很容易就让原创人员陷入无谓的风囗浪尖之中。——幸好这次我们的观众都比较宽容,喜迎这一个新鲜的婴儿。听导演并兼参与编剧的曾秋玲在谢幕之时的介绍,这个剧这次的呈现的只是它可能形式之一,且排练时间也只短短十日,那么出现一些问题也可以理解,我们帮她指出来,看她成长,也“信可乐也”。

但是,未经允许的视频流出,会给创作人员造成意想不到的这样那样的被动,不说保护知识产权,从保护创作人员角度出发,我们是不是也应该重视剧场门口的那块警示牌:禁止拍录。

据出国演出过的演员介绍,在国外剧场演出时若有人不顾警告拍录是会引来群殴的。

现在是一个资讯时代,各个短视频平台嗷嗷待哺,大家都想抢先发布信息争夺流量,于是偷拍恐怕难以彻底杜绝,如果你侥幸得手,在发布视频时,恳请加上句“此非正式版本”,以保护创作人员。

而这些短视频平台争着发布信息,也有利于宣传艺人作品,所以它是一把双方刃剑,就看怎么把握了。我则希望偏向于保护艺人优先,因为演艺可能是他们一辈子的工作或事业呢,无意中毁了这样的人太可惜了。

其实,我也是一个偷拍者,观看此剧时就被剧场工作人员用激光笔“斯文地"警告过。自己挖的坑就自己填吧,既然文章写到这里了,以后面对这种警示不能拍录的,就老老实实袖手旁观。

因为自己有时希望针对剧情写点文字,却又因不允许现场拍录而引出另一个问题。

这个问题是在观看新剧时常常出现的困惑,同样的困惑也出现在现场观看《李商隐》时。

这种困惑在前面的文章中也提到过,只是没有专门拿出来说。为了说清楚这个困惑,请先聆听取自《状元归乡》的一个片段的音频。

好了,请问你听清楚里面在唱什么了吗?我自己是,认真地吃力地使劲地听,还是没能好好地辨析出文字来。不知道你的情况如何,我希望只是我个人的情况是这样的,否则这问题就大了。

当然,当我在现场看,对照着字幕,又觉得唱得多么明白。这就给创作团队造成了错觉:“你觉得听不清楚,但我自己觉得明明白白,一点问题也没有。你听不清楚,那是你自己的问题了。”所以就忽略了问题的存在。——这就是一种“知识的诅咒”,博士知识丰富,他无法想象自己秒懂的东西为什么小学生不懂,这也是一个博士无法胜任小学教师的原因,他只会用高深的方式表达,无法用小学生能理解的方式教。

要知道,做母亲的,肯定知道自己儿女身上的每一块胎记,戏剧中不也经常借此让母子相认的吗?问题是,观众并不是戏剧这个“婴儿”的“母亲”(创作团队),并不会知道这个剧本的内里旯旮,观众对它是完全陌生的。当观众听到你唱出来了却没有听懂,这才能说明这唱词可能有问题,创作团队说“我能听懂呀”并不能代表观众的真相,由观众说了算,这相当于产品的“盲测”。

所谓盲测,是指通过技术处理有关产品的品牌标志,用户在不知具体品牌的情况下,通过实际使用几个同类产品,来比较各个产品的性能。盲测可以使得用户抛弃偏见,抛弃品牌因素,了解自己最中意的是那一个产品。比如肯德基现在推出一种人造植物肉,你可以同时买两个汉堡,一个真牛肉的,一个人造牛肉的。事先不说明哪个是真牛肉哪个是人造牛肉,你闭上眼睛咬,看能不能尝出区别。听说比尔·盖茨在2013年尝了一家公司的一款人造鸡肉卷后觉得,也太像肉了吧,然后就投资了这家公司。

如果你先看了歌词,再来听唱段,这不算盲测。

刚才我们播放的那段音频,让你听,就是一种盲测,当你先前并没有听过这段音频,最好甚至连出自什么戏剧都不知道,这才达到了盲测的基本条件,这时候测试的结论才有价值,你听懂了才是这段唱词真正能够做到通俗易懂。——这就是白居易每写成一首诗要念给一位老婆子听的原因了,因为白居易追求的是他的诗能做到一听就懂,而不是看了字才明白。

赵元任这个音乐家,为讽刺一些只有看字才能理解的作品,特地创作了《施氏食狮史》这个作品:(不建议你朗读)

石室诗士施氏,嗜狮,誓食十狮。施氏时时适市视狮。十时,适十狮适市。是时,适施氏适市。施氏视是十狮,恃矢势,使是十狮逝世。氏拾是十狮尸,适石室。石室湿,氏使侍拭石室。石室拭,施氏始试食是十狮尸。食时,始识是十狮尸,实十石狮尸。试释是事。

问你读出来,别人能听清楚你在说什么吗?

当然,诗的发展最后分化为用来阅读的诗与用来合乐演唱的诗。入乐的为歌词唱词,出乐的为阅读的诗。无疑戏曲的唱词是可入乐的,同时也就要求它是能够被听懂的。

因为剧场不给拍录,我没有《状元归乡》的唱词,即使有,我也没有能力分析出为什么他们在唱,有一些片段,我就是始终没有听明白。

是唱词一开始就不够像白居易作品那样的接地气?

还是作曲没有很好地因词成曲?

还是演唱者的问题?

还是观众没有一双能听的耳朵?

从白居易的做法看,他不会去怪那个老婆子,因为他不能换观众,他只能苦逼自己的作品。

如果创作团队呈现的作品,能够让我们这些“盲测者”入耳即懂,那么我们不在演出过程中拍录,事后要写文章的话,也不会因为好多都没有听明白而瞎写一气了,就两全其美了。——这个绝不是为在剧场拍录辩解,希望唱腔能做到易懂,从业人员无妨一听。

现在我们在乡下田埂野足,常会听到村里的大喇叭飘来一听就懂的潮剧唱段,这种感觉太好了,因为大人小孩都听懂了,你还可以就唱腔的内容和孩子交流呢。我们乐见这样的作品。

胡静汶所有潮剧唱段(从潮剧状元归乡胡静汶唱词出现)(1)

【本文相关文章】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