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转债交易新规是利空吗(可转债新规来了)

自从2020年开始疯狂炒作后,可转债凭借一己之力,在投资领域打下了一片天地,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可转债交易新规是利空吗?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可转债交易新规是利空吗(可转债新规来了)

可转债交易新规是利空吗

自从2020年开始疯狂炒作后,可转债凭借一己之力,在投资领域打下了一片天地。

短短两年中,可转债市场出现了多只被爆炒的“妖债”,给投资者们带来了成倍的“快乐”。

然而从今天起,这份“快乐”要和我们彻底说拜拜了。

根据7月29日晚沪深两市交易所发布的细则,可转债新规将在今日起正式实施。

值得注意的是,与旧规相比,此次新规在交易规则上的变动可谓是“天翻地覆”。

接下来,就尽量通俗地给大家说一说,新规究竟“新”在哪。

首先就来说一说本次变动最大的一点:日内涨跌限制。

熟悉的朋友应该清楚,此前可转债单个交易日内是没有涨跌幅限制的,这也为“妖债”的出现,奠定了规则上的基础。

像在以往,单日涨幅超30%的可转债不胜枚举,最疯狂的时候一天中便可暴涨2到3倍,当然跌起来也一样。

随便举个例子——再升转债,2020年3月9日“一柱擎天”,最高涨幅逼近60%,结果第二天便就全部跌了回去:

所以可转债虽然名义上兼具债券和股票的双重熟悉,但二级市场的交易风险,却比它们任意一个都要大许多。

但是从8月1日起,可转债市场也将有涨跌幅限制了!

上市首日采用57.3%和-43.3%的涨跌幅机制,非上市首日则增加了20%的涨跌幅限制。

这也意味着“妖债”的时代一去不返,大大降低了可转债二级市场的交易风险。

另外,在开盘价与委托规则上,新规也做出了比较大的变动。

先说开盘价吧,按照旧规,沪深两市用的是两套标准:

上市首日,沪市开盘价定在70-150之间,深市则是70-130;非上市首日沪市为前收盘价的70%-150%,深市为前收盘价的90%-110%。

可以说两市在开盘价的范围限定上,差距还是蛮大的。

不过,8月1日起,新规对两市进行了统一,上市首日开盘价限定范围均为70-130,非上市首日则为前收盘价的80%-120%。

再来看和交易者关系比较大的委托价。

按照旧规,沪市的盘中委托价格规定是比较复杂的:

不低于买一价的90%且不高于卖一价格110%,并且不低于买一价与卖一价平均数的70%且不高于买一价于卖一价平均数的130%。

是不是很绕?举个简单的例子,比如买一价为90,卖一价为110,如果你此时下单,那么委托价格既要在81-121之间,又要在70-130之间,然后再取二者的交集。

相比之下,深市就简单多了,委托价格必须在最新成交价的90%-110%范围内。

而新规同样也对两市进行了统一,并向深市靠拢,盘中委托价格限定在最近成交价的80%-120%之间。

第三个就是临停方面的规定。

由于旧规没有涨跌停限制,所以在临停方面规定:涨跌幅≥20%时停牌30分钟;涨跌幅≥30%时停牌至14:57。

但从过往的经验来看,临停制度的效果比较一般,真想爆炒,尾盘三分钟完全足够。

而在新规试行后,上述临停规则便只应用于上市首日了。

第四个就是有关强化风险的提示,这是对投资者非常友好的一个变动。

我们知道,可转债最大的一个特色便是“强制赎回”。

一般在满足一定价格条件后,债券主体会发布强赎公告,而且强赎的价格是远低于市场价格的。一旦启动强赎,可转债交易便停止。

因此,此时投资者最正确的选择便是在赎回登记日(最后交易日)前,要么选择转股,要么就是把可转债卖掉。

但是总有相当一部分投资者,没注意公告,错过了交易时间,最后不得已被强赎,造成的损失往往达到30%甚至更多。

而新规也是针对这个情况,特意做了改动,在可转债最后交易日的证券简称前增加“Z”标识,可以说是一目了然。

投资者只要及时关注行情,就不会再错过交易时间了。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