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主题作文思维导图(为了填满作文上的那些格子)

文|诚言呈

本文原创,版权归作者所有,欢迎转发分享。


大概是前年夏天的时候,有一天突然八卦心理爆棚,便偷偷地翻了翻表弟的暑假日记本。

本来只是想看个乐子,结果这一看差点没给我气背过气去。

在他那些胡编乱造的日记里,他们整个家族的成员,基本就没过上一天的太平日子。

每天的日常上不是生病了,就是被车给怼了,最轻的也得是走路脚崴着了。

遇见主题作文思维导图(为了填满作文上的那些格子)(1)

虽然严格来说的话,表亲跟我不属于一个家族,但是我也没能逃过这一劫。

也可能是他小时候我吓唬他吓唬得太多,在他的“日记”里,我就是个“反派”。

把他二姨从楼梯上推下去的是我;把他家的狗牵出去咬人的是我;把他养的绿植当柴火给点了引起火灾的还是我。

感情现在的年轻人为了写个日记,都已经这么拼了吗!

从他掏空了灵魂编出的日记素材里,我甚至一时间还有点找不出自己不努力的理由了…

遇见主题作文思维导图(为了填满作文上的那些格子)(2)

我不禁回忆了一下自己上学的年代,突然感觉有点理解他的“苦衷”。

毕竟当年为了编日记、编作文,我和我的小伙伴们的日子其实也没好到哪去。

为了凑满小学400字、初中600字、高中800字的作文格子,谁还没编过那些“如有雷同纯属瞎编乱造”的故事呢。

遇见主题作文思维导图(为了填满作文上的那些格子)(3)

“同款”题材系列

在人物塑造方面,写日记的话,主人公肯定是自己。写作文的话,男一号永远都是小明,女一号永远都是小红。

题材的话,来回来去也就那么几个。

比如说什么《难忘的一天》、《我的妈妈》、《我最尊敬的人》、《让座》…

就拿《难忘的一天》来说,这一天不是读了一整天的书,就是在家大扫除。年龄大一点的话,也就是扶老奶奶过马路这种写“烂”了的题材。

遇见主题作文思维导图(为了填满作文上的那些格子)(4)

扶老奶奶过马路当然是有意义的好事,但是要按照我们当年写过的数量来说,估计全天津市的老奶奶都不够我们扶的。

总之不管是给老爷爷让了座,还是扶老奶奶过了马路,完事之后,胸前的红领巾总会“更加鲜艳”了。

别笑,这都是当年写作文最硬核的高分利器。

如果你碰见的老奶奶个个腿脚利索,老爷爷总是身强体壮,那根本就配不上一个感人的故事。

遇见主题作文思维导图(为了填满作文上的那些格子)(5)

“同款”桥段系列

题材雷同还不算完,过程也基本上是“趋于一致”的。

有人生病了必下雨,天气凉了妈妈必发烧,坐公交肯定没座位,想打车的话更是这辈子都打不到的。

而且在这个时候,你还总会有一个“刚好”出差了的爸爸。

结果就是,只能由你背着妈妈去医院。

但这还不算完,走在路上的时候,肯定会突然飘来一片乌云下起了大雨,而且你们俩人肯定只带了一把伞。

在互相让伞的过程中,妈妈说你懂事了,你说妈妈辛苦了。

在继续往前走的路上,肯定有一个人要摔倒,然后站起来忍痛说“没关系”。

“同一个世界同一个妈”固然没错,但是我觉得在“编排”妈这方面,更“雷同”的是孩子才对。

遇见主题作文思维导图(为了填满作文上的那些格子)(6)

“全能型”父母系列

当然了,写日记再胡编乱造也不可能天天家里有人生病。

所以,这时候脑洞大开的小学生们又把“素材”重心转移到了父母的职业上。

虽然我的父母都是公务员,但是在我的日记里,我妈不仅凌晨四点半卖过煎饼果子,还冒着酷暑蹬过三轮。我爸不仅抗过水泥袋子,还搬过砖。

最终的结果就是,我一定要好好学习,长大了让父母生活得轻松一些。

遇见主题作文思维导图(为了填满作文上的那些格子)(7)

其实在这方面,我还算是好的。

在有的学生笔下,他们的父母甚至连“人”都不是。

忘了是小学几年级了,我们学了一篇老舍的课文叫《猫》。

也不知道是赶寸了,还是老师故意的,紧接着就让我们写一篇命题作文叫《我的妈妈》。

然后我同桌就把《猫》里所有的“猫”换成了“我的妈妈”,把所有的“它”换成了“她”,写完还舔着脸等老师夸他。

他妈妈那个人我是知道的,基本属于贴上胡子就是李逵那种。不用想也能知道,这篇作文究竟会给他带来多深的童年阴影。

遇见主题作文思维导图(为了填满作文上的那些格子)(8)

为名人“代言”系列

这几年,鲁迅的名言被“滥用”了个底儿掉,一度还引得不少人出来辟谣。

但是,这并不是最近刚流行起来的。

早在我们当年写作文的时候,这种办法就已经被玩得滚瓜烂熟了。

大概是5年级左右的时候,老师要求我们写作文里要加一些名人名言。

于是,很多人开始去书店买名人名言集。当然,我也买了。

但是买回来后才发现,这压根就记不住啊。于是,为名人“代言”就成了我们的惯用伎俩。

在那个没有互联网的年代,哪位名人说过什么名言你根本就没处查去。所以如果模仿得像的话,老师不仅看不出来,还会夸你“阅读量大”。

遇见主题作文思维导图(为了填满作文上的那些格子)(9)

这个方法其实还有进阶版,按说应该算是我的“独门秘籍”。

那时候虽然我已经可以流畅地自编“名人名言”了,但是800字的作文格子却总是占不满。

这个问题困扰了我很久,直到我知道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作者名字叫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

从那以后,在我的作文里,名言永远“来自于”车尔尼雪夫斯基、列夫·托尔斯泰和彼得·柴科夫斯基。

再加上点自己杜撰的故事的话,800字基本就稳了。

遇见主题作文思维导图(为了填满作文上的那些格子)(10)

写在最后

想想当年为了凑齐那800字,我一年不知道要过多少次生日。而当想起自己曾经“扶起”过的那些老奶奶时,我更佩服自己那时候胆子真大。

虽然每次编出了新题材,都让自己感觉成就感十足。但是与此同时,语文老师就早在办公室里笑出了鹅叫声。

其实直到今天我都没想明白,为什么要在假期里安排如此密集的日记。

也许降低数量,才能让学生们提高质量,写出真情实感的作文来吧。

你小时候写作文,还用过什么“经典”桥段呢?欢迎分享。


『诚言呈语』每天为您趣谈教育。

在这里,有故事、有观点,有逻辑、有深度。

期待关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