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二腈核心技术哪个公司强(己二腈行业专题报告)

(报告出品方/作者:中信证券,孙明新,王喆)

产品描述:尼龙 66 重要原材料

己二腈:生产尼龙 66 主要中间体

己二腈为有机化合物,化学式为(CH2)4(CN)2,它是一种无色至浅黄色液体,溶解性好, 密度低于水,可用于生产己二胺(生产尼龙 66 的主要中间体)、橡胶促进剂、防锈剂等, 其中,主要用途是生产尼龙 66 的主要中间体己二胺,该用途一般占己二腈产量的 90%以 上。己二腈具备良好的化学性能,也可应用于其他领域,例如其化学稳定性、高沸点和低 蒸气压使其可作为安全的电解质溶剂应用于锂离子电池中。

己二腈生产工艺及优缺点对比:丁二烯直接氰化法优势较大

有关己二腈的规模化生产方式,按照原材料的不同,可分为三种不同的技术路线,主 要涉及己二酸、丁二烯、丙烯腈三种原材料。分别为:(1)以己二酸作为原材料:己二酸 与 NH3 在液相或气相中经过二酰胺中间体的脱水胺化反应。(2)以丁二烯作为原材料: 分为丁二烯与 1,4-二氯丁烯中间体氯化氰化反应和丁二烯与 HCN 的直接氢氰化反应。(3) 以丙烯腈作为原材料:丙烯腈在电化学过程中的氢化二聚反应。

(1)以己二酸作为原材料:其中技术路线又分为液相法和气相法

己二酸液相法,是一种较新兴的方法,即己二酸通过中间体己二酸二胺和己二酸二酰 胺与 NH3 转化为己二腈。该反应既可在 200-300°C 的熔体中进行,又可在己二腈和中 间体构成的溶剂中、加入催化剂如 H3PO4 来进行。

己二酸气相法,是一种较传统的方法,即在 300-350°C 的气相中,加入具有过量 NH3 的磷酸硼催化剂进行反应。缺点是己二酸在蒸发时易分解,因此选择性指标被限制在 仅 80%且需要催化剂再生。近年来,由于经济原因以及会产生较多副产物温室气体 N2O, 该方法的应用减少。

己二腈核心技术哪个公司强(己二腈行业专题报告)(1)

(2)以丁二烯作为原材料:其中技术路线又分为氯化氰化法与直接氢氰化法。

氯化氰化法:由美国杜邦公司在 1951 年提出,通过丁二烯的氯化间接发生。最初, 氯化是在液相中进行的;现在通常在 200-300°C 的气相中进行,不需要催化剂。最终得 到 3,4-二氯-1-丁烯和顺式、反式 1,4-二氯-2-丁烯的混合物,选择性指标约为 96%。

之后二氯丁烯与 HCN 或碱金属氰化物在 80°C 液相中反应生成丁烯二腈。3,4-二氰 基-1-丁烯的形成并不是不利的,因为在铜-氰基络合物的存在下,在氢氰化条件下会发生 烯丙基重排。以约 95%的选择性获得 1,4-二氰基-2-丁烯的顺式/反式异构体的混合物。之 后可以使用 Pd 催化剂在 300°C 在气相中以 95-97%的选择性将混合物氢化成己二腈。直到 1983 年,杜邦公司在两家己二腈工厂中使用了这项技术。

直接氢氰化法:同样也由杜邦公司开发,是在原来的氯化氰化法的基础上进行的改进。 先将 HCN 添加到丁二烯中,得到戊烯腈和甲基丁烯腈的异构体混合物,然后将其主要异 构化为 3-和 4-戊烯腈。之后己二腈由 HCN 的反马尔科夫尼科夫加成形成,该反应在常压 和 30-150°C 的液相中进行,过程使用四氢呋喃等溶剂。磷化氢或亚磷酸配体和金属盐促 进剂(如锌或氯化铝)配合物是合适的催化剂。此方法能生产高选 择性的己二腈。

杜邦公司在美国主要通过直接氢氰化法生产己二腈,并在法国与 rhbnepoulenc (Butachimie)共同运营一家工厂,通过直接氢氰化法生产己二腈,年产量为 10 万吨。

(3)以丙烯腈作为原材料:工艺为孟山都 EHD 工艺(电加氢二聚化),是一种基于 丙烯腈(AN)氢化二聚为己二腈(AND)的生产方式。这种还原或阴极二聚化最早于 1965 年在美国进行商业规模的实践。相关工厂已经在美国建成,自 1978 年以来,也在西欧开 始建立。这种电化学方法也被 Phillips 开发成商业工艺,在欧洲由 ICI, RhÔne-Poulenc 和 UCB 开发。在日本,自 1971 年以来,旭硝子在一家年产 26000 吨的工厂实践了自己的技 术,该工艺下,对己二腈的选择性为 90%左右,副产物为丙腈和二氰乙醚。

己二腈核心技术哪个公司强(己二腈行业专题报告)(2)

各生产技术路线比较:丁二烯直接氢氰化法合成己二腈的各项优势较大,是目前世界 上最为先进的方法。

丁二烯直接氰化法优点是产品质量极好、能耗相对低、产量高、反应条件温和、无特种设备、且污染小、经济性高;缺点是流程长、原料毒性大,另外还存在催化剂回收及再 生的难点。己二酸法优点较丁二烯法毒性小,潜在安全风险小;缺点是工艺路线长,成本 高。丙烯腈法优点是污染小、流程短、投资少;缺点是丙烯腈毒性高、腐蚀性强,且丙烯 腈价格较高、电解能耗大,难以量产,盈利空间小。

不同生产方式的选择,影响着己二腈的产能以及生产难度,同时影响着下游己二腈己二胺-尼龙 66 产业链的最终输出。不同公司会根据技术难度、商业适用性、区位情况对 生产方案做出不同选择。相较于其他方法来说,丁二烯直接氢氰化法合成己二腈的优势较 大,是目前世界上最为先进的方法,也是我国对于己二腈生产技术研究的主要方向。(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供给:生产难度高,海外厂家为主

己二腈生产具有较多技术难题,供给壁垒高

己二腈的生产具有危险性、高度专业化且建造成本高,具备供给瓶颈。以下我们聚焦 分析全球广泛使用的两类己二腈生产工艺的技术难点:(1)丁二烯直接氢氰化法、(2)丙 烯腈电解二聚法。

(1)丁二烯直接氢氰化法主要有三大技术难点:催化剂的循环再生使用、己二腈和 其他戊烯腈混合液的精馏提纯、氢氰酸合成的纯度和生产。

催化剂的循环再生使用:丁二烯直接氢氰化法合成己二腈使用的催化剂具有中毒失活、 受热易分解、遇水易分解等问题,如果催化剂无法循环利用,会导致己二腈生产成本过高。 而丁二烯直接氢氰化法采用氢氰酸作为生产原料,反应结束后物流中仍有少量氢氰酸,因 为氢氰酸剧毒性,会导致催化剂中毒失活。氢氰酸去除、避免液相氢氰酸长时间高温下聚 合、避免氢氰酸聚合后对管路及设备造成堵塞是主要需要考虑的问题。而催化剂遇水易水 解的特性,更需要对生产原料水分进行严格控制。

己二腈核心技术哪个公司强(己二腈行业专题报告)(3)

己二腈和其他戊烯腈混合液的精馏提纯:丁二烯直接氢氰化法的生产工艺分为三部分: 一级氢氰化、异构化、二级氢氰化。对己二腈的精馏提纯,工业化生产中,二级氢氰化反 应物流体系产物同系物较多、沸点接近、体系相对复杂,分离提纯难度非常大,对反应和 分离的设备要求非常高。

氢氰酸合成的纯度和生产:氢氰酸是剧毒品,运输困难。丁二烯直接氢氰化合成己二 腈需要有配套氢氰酸生产装置,目前高纯度的氢氰酸生产仍有难度,如何获取低成本高纯 度的氢氰酸是另一大技术难题。

(2)丙烯腈电解二聚法中,影响己二腈选择性和电流效率的因素较多,如丙烯腈浓 度、电解液配方、温度、腐蚀控制等。且丙烯腈生产方法成本较高,根据化工孵化微信公 众号测算,丙烯腈电解法合成己二腈 10 万吨/年工业化生产装置,以每台电解槽设计产量 400-500 吨/年计算,整套装置需要 200 台以上的电解槽,每吨己二腈产品消耗原料丙烯腈 量约 1.15 吨,消耗电量为 3500kw/h。算上电解液、滴加液、电耗在内,即使丙烯腈市场价格降到 10000 元左右,己二腈生产成本将达到 14000 元/吨。

技术难度高导致国内己二腈生产在过去是“卡脖子”领域。己二腈的生产技术难点较 多,且在生产环节中需要注重众多安全问题,故己二腈的生产作为海外对国内的“卡脖子” 技术,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一直被海外企业控制。

己二腈的海外供给:由四个世界级工厂控制

海外己二腈的生产地区主要位于美国与欧洲,日本旭化成也有少量产量,而四家工厂 的己二腈制造方法以丙烯腈路线和丁二烯路线为主,根据 CHEManager、Plasteurope 等的数据,当前己二腈海外产能在 210 万吨左右,根据各公司投产计划,在 2022 年预计 达到 270 万吨左右。

目前己二腈主要产能由三家公司(奥升德、英威达、巴斯夫)的四个工厂掌握,其中 巴斯夫产能主要来自和英威达共同持有的法国世界级工厂 Butachimie。

根据 Butachimie 官网,Butachimie 由英威达与巴斯夫各持有 50%股份(巴斯夫于 2019 年通过收购索尔维 50%股权入股),当前产能为 62 万吨/年。

己二腈核心技术哪个公司强(己二腈行业专题报告)(4)

奥升德 2020 年在美国阿拉巴马州迪凯特工厂已有 40 万吨/年己二腈产能,并耗资 1.75 亿美元建设 9 万吨/年的尼龙中间体工厂和热电联产装置,规划 2022 年将增产己二 腈 18 万吨/年,预计 2022 年奥升德己二腈总产能为 58 万吨/年。

英威达在美国德克萨斯拥有两座己二腈工厂,当前产能共 103.3 万吨。同时,英威达 计划 2022 年在上海增加 40 万吨/年的产能,且最高可优化至 47 万吨/年,该项目预计在 2022 年投产。

全球曾经出现尼龙 66 短缺现象,主要源自于己二腈的短缺,进一步验证了己二腈具 备供给瓶颈。2018 年 7 月 10 日,全球最大的一体化尼龙 66 生产商奥升德对外宣布,其 在彭萨科拉的工厂遭遇火灾,导致聚合装置运作中断,公司旗下所有聚合物、化合物和工 业丝供应受到影响。

当时奥升德己二腈产能约 50.5 万吨/年,占全球总产能约 29.5%;尼龙 66 产能约 56 万吨,占全球总产能约 18.7%。在这之前,巴斯夫己二胺原料供应商英力士丙烯腈装置也 遭遇不可抗力停产。由于英力士一套 28 万吨/年和一套 10 万吨/年的丙烯腈装置故障引发 停产数周,奥升德装置起火导致短期内尼龙 66 盐及下游尼龙 66 切片、工业丝等产量下降, 造成下游供应短缺,带来产品价格上涨。

2019 年全球尼龙 66 供需紧缩主要与关键原料己二腈 供应紧张有关,并且供应限制持续到 2020 年。

己二腈的国内供给:努力推进己二腈国产化,解决“卡脖子”项目

目前国内己二腈产能较低,多数依赖进口,主要源自于技术突破难度,需要具备技术 实力的企业进行研发及资金的投入。目前国内已有多家企业准备陆续投产己二腈,缓解产 能供应瓶颈及依赖进口的现状。随着国内己二腈项目逐渐上线投产,预计全国总产能可达 250 万吨(含海外企业在国内的投产),且生产模式主要为丁二烯法和己二酸法。由于多 数产能仍在签约和规划阶段,考虑到国内尼龙 66 对己二腈的需求约在 200 万吨(中国石 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预测),尽管未来国内己二腈总产能或能覆盖总需求,但 2022 年投产 的己二腈产能仍然过低(72 万吨左右),产能集中释放预计将在 2023 年。

己二腈核心技术哪个公司强(己二腈行业专题报告)(5)

己二腈至尼龙 66 生产链

己二腈90%以上被氢化成 1,6-二氨基己烷(己二胺)来生产尼龙 66,己二腈在较低 温度、较低压力、稀释剂和催化剂存在的前提下,加氢反应生成己二胺。

生成己二胺目前有两种方法,一种为高压法一种为低压法,两种方法的相同点是都采 用循环加氢工艺流程,由于所选用的催化剂种类不同,高压法与低压法所选用的反应压力 与反应温度不同。

高压法的选择性达到 90%~95%,但高压法反应条件比较苛刻,操作安全性要求较高, 设备投资较大,适合于单套装置 10 万 t/a 以上的规模。美国杜邦公司采用高压法工艺,但 因低压法的反应温度、压力较低,安全性能较好,目前世界上生产己二胺的主导工艺路线 是低压法生产工艺。目前,河南神马尼龙化工有限公司采用日本旭化成的低压法工艺。

己二腈在制成己二胺后,再生成尼龙 66,尼龙 66 是两种起始材料己二胺和己二酸的 最终组合,在压力和热量下,它们结合形成称为聚合物的链。

制成尼龙 66,需要己二酸和六亚甲基二胺(己二胺)。为制造己二胺,首先需要制造 己二腈作为关键成分。通过利用催化剂将己二腈氢化成己二胺(尼龙 66 中的第一个六碳 分子)来制造己二胺。之后将己二胺与己二酸或尼龙 66 中的下一个六碳分子混合,在水 中形成盐溶液。盐溶液经受高温和高压排出水后,熔融的聚酰胺链延长和加强。最后,将 这些熔融的聚酰胺挤出到冷水槽中进行固化,接着被送到切割机加工成尼龙 66 颗粒。(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需求:尼龙 66 难以替代,使用渗透率不断提升

尼龙 66 具备优异性能,下游应用广阔

尼龙 66(聚酰胺)是己二腈的主要终端产品,是一种主要的高性能工程热塑性塑料, 具有多重性能优势。

己二腈核心技术哪个公司强(己二腈行业专题报告)(6)

尼龙 66 具有机械强度高、耐疲劳、耐磨、耐腐蚀、绝缘性、纤维弹性、密度低等特 性。其下游应用主要分为纤维领域和工程塑料领域。纤维领域的尼龙 66 主要用于生产民 用丝、工业丝等,包括制作针织品、轮胎帘子线、滤布、绳索、鱼网等;工程塑料领域的 尼龙 66 常用于生产强度高、耐磨、自润滑性优良的各种高档汽车部件、机械部件、电子 电器、包装材料等。尼龙 66 在工程塑料领域应用占比更高,达 49%,其中最大的消费市 场为汽车用工程塑料。未来随着全球汽车轻量化的发展和下游客户降本的需求,尼龙 66 在工程塑料市场的增长大有潜力。

尼龙 66 难以全方位替代,现今价格具备性价比

与尼龙 66 最为接近的材料为尼龙 6。在民用领域,尼龙 66 与尼龙 6 的用途相似,一 些国家如美国长期以尼龙 66 为主,而其他一些国家如日本长期以尼龙 6 为主。但在工业 领域,特别是轮胎等领域,尼龙 66 由于其耐温性能而具有更大的发展潜力。相较于尼龙 6, 尼龙 66 的各项性能更优,但尼龙 66 在供应端生产难度更高。

在尼龙 66 的前五大替代材料中,除尼龙 6 外,其他替代方案虽在某些方面较尼龙 66 有一定优势,但劣势也不可忽视,且每一种替代方式只能适用于不同下游行业使用特性, 而不能全方位替代尼龙 66。

比如,在可燃性方面,尼龙 66 的 UL94 可燃性等级为 V2,而尼龙 6 和 PBT 为 HB, 尼龙 66 较替代材料更不易燃。此外,尼龙 66 的密度和吸湿性也较部分替代材料具有优势。

工程塑料应用占比尼龙 66 下游使用占比的 49%,其中,汽车领域、轨道交通领域、 电子电气领域分别占比工程塑料应用端的 23%、12%、14%。

在汽车领域中,对比不同材料的蠕变模量和疲劳性能,尼龙 66 相较于其他材料能更 好地处理恒定和周期性应力,为车辆提供更可靠的性能。

在民用丝及工业丝领域,尼龙 66 运用场景众多,例如在清洁护理行业,特别家用电 器运作和工业清洁过程中,由于单丝刷毛常常处于高温状态,或者处于机械往复运动中, 需要考验单丝刷毛的蠕变性和疲劳性。120°C 的条件下尼龙 66 的蠕变性能优于尼龙 6 或 PBT,同样尼龙 66 在循环应力或疲劳下的性能优于尼龙 6 或 PBT。

己二腈核心技术哪个公司强(己二腈行业专题报告)(7)

综上,尼龙 66 的难替代性明显,相关替代材料只能适用于单个领域的单个产品,并 不能全方面覆盖尼龙 66 的性能优势。

价格方面,对于国内价格而言,因目前疫情影响,下游相关企业开工有限,导致国内 尼龙 66 现货价格近期出现下滑,价格处于相对低位,降至 27625 元/吨左右,而其他大宗 材料尤其是金属材料价格较高,使得尼龙 66 更加难以被替代。

预计全球尼龙 66 需求未来年均增长 3%

尼龙 66 正在成为对多个行业越来越重要的材料,在当前全球市场,它的前体-己二腈 只有四家世界级工厂(奥升德 1 家 英威达 2 家 Butachimie1 家)供应,这些工厂的任何 中断都将影响尼龙 66 的供应。

汽车轻量化领域是尼龙 66 需求增长的主要驱动力。由于市场越来越关注燃油效率和 车辆减排,促使汽车制造商选材更倾向轻量化塑料代替金属,尼龙 66 用来替代金属,并 且其具有良好的可加工性,通常用作汽车引擎盖下零件的金属替代品。根据美国能源部数 据,汽车重量每减轻 10%可使得车辆的燃油经济性提高 6%-8%。因为尼龙 66 的设计灵活性、耐温性、耐化学性,其有助于减轻汽车重量,在提升汽车性能表现的同时,减少二氧 化碳排放,且其机械性能(刚度、抗蠕变性)有助于提高汽车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在轨道交通领域,玻纤增强尼龙 66 强度高、质量轻、耐磨、耐腐蚀、易于成型,经 增韧、耐候、绝缘方面的改性,在轨交领域应用广泛,同时玻纤增强尼龙 66 在高铁轨道 部件的应用主要有绝缘轨板块、绝缘管套、道岔轨撑座等。改性尼龙 66 的力学性能优良, 兼有比重小的特点,和金属部件相比质轻、抗振动、抗冲击,并且具备优异的加工性能, 可以解决机车运行时的抖动、噪音等问题,并能保持轴距稳定,减少维修次数。

在电子电气领域,尼龙 66 可用于生产电子电气的绝缘件、精密电子仪器部件等电子 零部件,进而可用于电饭锅、电动吸尘器、高频电子食品加热器等终端电子产品。其具有 优良耐锡焊性,还广泛用作接线盒、开关和电阻器的生产。

己二腈核心技术哪个公司强(己二腈行业专题报告)(8)

据 IPSNEWS BUSINESS 预测,到 2024 年,全球尼龙 66 市场规模预计将从 2020 年的 52 亿美元增至 58 亿美元,2020-2024 年的复合增速为 3%。

供给端瓶颈抑制需求增长,预计国内需求具备成长空间。我国依然是尼龙 66 进口大 国,2021 年总进口数量达到 25 万吨。随着国内产能的不断投产,自给率逐渐提高,但是 对海外依赖度依然很大。

在应用端,北美是尼龙 66 最大的区域市场,国内尼龙 66 用量和渗透率较海外仍有一 定差距。

以汽车为例,根据工程塑料应用数据显示,我国单车尼龙使用量为 8kg。而根据 Radici Group 和 Plastic Today 数据,海外单车尼龙使用量为 15kg,我国单车尼龙使用量有较大 提升空间。若我国单车尼龙使用量也达到 15kg,参考 2021 年我国汽车产量 2267.95 万辆, 共需约 34 万吨尼龙。

我们认为尼龙 66 行业是需求创造型行业,得益于其优异性能,渗透率可以不断提升, 但是目前国内尼龙 66 生产受制于海外己二腈产能,这极大的影响了国内尼龙 66 相关下游 产业发展。

考虑到尼龙 66 的生产主要源自己二腈,其成本约占尼龙 66 的 40%~50%。生产 1 吨 尼龙 66 需要消耗己二胺约 0.520 吨,而生产 1 吨己二胺需要消耗己二腈约 0.95 吨(数据 源自化工新材料微信公众号)。己二腈供应瓶颈的逐步缓解有利于提升我国尼龙 66 在下游 应用领域的拓展,从供给端促进需求端的增长。根据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预测,未 来 5 年,如果国内己二腈可下降到一定的边际生产成本,尼龙 66 需求预计将达到目前尼 龙 6 的 400 万吨需求规模。而尼龙 66 国内综合产能预计未来将达到 380.85 万吨。

中国化学:打通“己二腈-己二胺-尼龙 66”完整生产 链,顺利达产后预计贡献 225 亿元营收

己二腈机遇并非偶然,中国化学技术储备充足,业务领域经验丰富

己二腈核心技术哪个公司强(己二腈行业专题报告)(9)

技术方面,中国化学拥有众多技术储备,且拥有众多创新平台。目前中国化学已拥有 12 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 家国家能源研发中心、5 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8 家省级工 程技术研究中心、6 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9 家所属企业被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在 北京、日本、欧洲等国家和地区布局成立研发基地和研发中心。中国化学“一十百千”人 才发展规划,总计有中国工程院院士 1 人,高级工程师 5662 人,勘察设计大师 5 人正高 级工程师 1236 人。在化学工程生产领域,中国化学有较多的技术创新储备,如在煤制天 然气、煤制油、煤制烯烃、煤制乙二醇等新型煤化工领域,氮肥、磷肥、钾肥、新型复合 肥、甲醇、电石、氯碱、PVC 及纯碱等基础化工领域,以及己内酰胺、TDI、己二酸、多 晶硅、有机硅 等化工新材料领域等化学工程领域掌握了一批关键技术。

业务方面,中国化学在化学工程端经验丰富,深耕国内外。中国化学在化工领域多个 项目上有着丰富经验,目前已设计建造了中国 90%的化工项目和 70%的石油化工项目, 创造了化工领域众多中国之最和世界之最。中国化学自 1995 年以来连续入选美国权威刊 物《工程新闻记录》(ENR)发布的全球最大的 250 家承包商名录,2020 年名列第 19 位, 在国内石油化工工程领域多年排名首位。在美国《化学周刊》公布的最新一期全球油气相 关行业工程建设公司排名中,公司名列第二位,仅次于美国福陆公司。

因有化学工程端高端技术储备 丰富业务经历的双重领航,中国化学在己二腈和相关 产线建设推进中有着较高保障。中国化学天辰齐翔公司成功研发己二腈的丁二烯直接氢氰 化生产方法,为全球第三家掌握丁二烯法生产己二腈的公司。此前,中国化学尼龙新材料 项目(一期)己二胺装置已一次开车成功,顺利产出第一批合格产品,产品质量达到优级 品。我们预计己二腈项目有望较快迎来投产,投产后将对补齐我国尼龙产业链短板、推动 国防领域材料技术升级、促进行业健康发展、扩大市场应用格局起到重要作用。

己二腈国产化意义重大,不仅能够打破国内对己二腈的进口依存格局,同时更能释放 国内尼龙 66 的产能,对相关汽车、电气电子相关领域有积极作用。中国化学己二腈产能 顺利释放后,将成为国内首个采用民族自有技术开创己二腈工业化生产的标志性项目,有 助于彻底打破国际高端尼龙技术垄断,填补国内技术和产业空白。

己二腈核心技术哪个公司强(己二腈行业专题报告)(10)

形成“己二腈-己二胺-尼龙 66”完整产业链,打造“1 N”园区发展战略

我们预计公司己二腈项目有望较快迎来投产,且随着下游产业园区内企业尼龙 66 陆 续投产,中国化学将打通“己二腈-己二胺-尼龙 66”的完整产业链,通过自有技术完成生 产,有效降低生产成本及运输成本。

中国化学所采用的丁二烯直接氢氰化工艺,原料成本为所有方法中最低。据吕洁《丁 二烯直接氰化法生产己二腈工艺技术进展》中测算,丁二烯直接氢氰化工艺每生产 1t 已二 腈需消耗丁二烯 583kg、液氨 537kg(工业级 1800 元)、天然气 994m3 (3.88 元/m3 )、动 力电 200kW·h,合计成本较丙烯腈电解二聚法低 800 美金/吨。

在生产的同时,中国化学于山东淄博打造新材料基地,打造“1 N”发展战略,“1” 为己二腈项目,“N”为引进与己二腈下游相关企业到园中投资,实现园中园,激励发展相 关产业链,依托行业优势,推进相关属性领域,瞄准高端化学品材料。

若顺利达产,完整产业链预计带来 225 亿元年收入

中国化学的己二腈产线一期产能为年产 20 万吨,经流程优化后最大产能预计可提升 至年产 30 万吨,二期预计 2022 年启动,未来总产能将达到 60 万吨,为国内产能最高。 全部投产后,预计公司将占据国内 24%的市场份额,且在全球己二腈产能竞争格局中,中 国化学同样占领主要供应商位置,全球产能排名第四,占据全球 13%的市场份额,为全球 己二腈供应、尼龙 66 生产、下游相关产业起到了促进作用。

当“己二腈-己二胺”产线全面投产后,预计中国化学将能够生产 50 万吨己二胺最终 产品,按己二胺当前均价 45000 元/吨计算,预计己二胺年产值达到 225 亿元,占公司 2021 年收入的 16.31%。

作为技术密集型公司,中国化学在高端化学品新材料等方面储备了大量的经验技术,结合公司市场化的考核方式及风险、收益共担的业务模式,我们预计公司未来在实业板块 不断的会有类似己二腈的新材料业务涌现。

己二腈核心技术哪个公司强(己二腈行业专题报告)(11)

华峰化学:己二酸行业龙头,受益于母公司尼龙 66 和己二腈业务发展

华峰化学主要从事氨纶纤维、聚氨酯原液、己二酸的生产、销售和研发。公司是全国 最大的氨纶纤维制造企业之一,公司氨纶产品性能、生产效率和盈利能力均居国内行业前 列。公司孙公司重庆化工是国内最大的己二酸生产企业,国内市场份额达到 40%以上(资 料来源:华峰化学年报),拥有有效专利 43 项,产品销往全球 30 多个国家和地区。

司己二酸主营业务受益于母公司尼龙 66 和己二腈业务发展。华峰集团是华峰化学 的母公司,在国内率先突破己二腈工业化生产技术,目前拥有己二腈产能 10 万吨(己二 酸法工艺生产)和尼龙 66 产能 8 万吨,未来规划己二腈产能达到 30 万吨、尼龙 66 产能 达到 30 万吨。己二酸是生产己二腈(己二酸法)和尼龙 66 所需的主要原材料之一。公司 的己二酸业务具备竞争优势,有望受益于母公司尼龙 66 和己二腈业务发展,以及己二腈 行业的国产化,迎来需求提升。截至 2021 年末,公司己二酸设计产能 75.5 万吨,在建产 能 20 万吨,龙头地位有望持续巩固。

巴斯夫:己二腈至尼龙 66 产业链布局完整,计划进 一步扩张己二胺和尼龙 66 产能

巴斯夫是来自德国的全球化工巨头,2021 年收入达到 785.98 亿欧元,在全球各大洲 均有销售布局,业务板块包括化学品、材料、表面技术、营养品、工业解决方案、农业解决方案等,终端需求几乎覆盖日常生活的所有领域——房屋、汽车、食品、农作物、医药、 纺织、运动服装、家居用品、电子设备、包装等等。

巴斯夫具有“己二腈-己二胺-尼龙 66”的完整产业链布局,2022 年宣布将在欧洲进 一步扩大己二胺和尼龙 66 的生产能力,体现长期看好尼龙 66 的供需格局。

己二腈核心技术哪个公司强(己二腈行业专题报告)(12)

2003 年起,巴斯夫通过接管霍尼韦尔的工程塑料业务,开始涉足尼龙领域。公司对 尼龙 66 产业链的布局,来自于对索尔维的收购。公司在 2017 年启动对索尔维尼龙 66 业 务 50%股权的收购,当时,索尔维是欧洲唯一的尼龙 66 制造商,拥有尼龙 66 产业链上 各级产品的生产能力。随着 2020 年收购完成,公司拥有了“己二腈-己二胺-尼龙 66”的 全产业链布局,其中己二腈产能目前为 31 万吨(来自与英威达共同运营的法国合资工厂 Butachimie 的 50%产能,原为索尔维与英威达共同运营)。此外,巴斯夫在 2020 年还收 购了己二酸工厂 Alsachimie JV 的 51%股权,进一步增加尼龙 66 产业链布局(尼龙 66 需 由己二胺和己二酸反应生成,但己二酸生产技术壁垒相对不高)。

2022 年 1 月,巴斯夫在官网宣布将扩大在欧洲的己二胺和尼龙 66 产能。公司计划在 法国沙朗佩新建己二胺工厂,预计于 2024 年投产,投产后公司己二胺产能将增加到 26 万 吨。公司还宣布将从 2022 年起在德国弗莱堡扩大尼龙 66 的产能,体现公司对尼龙 66 的 供需格局的长期看好。

投资分析

通过分析己二腈的产品特性、供给格局和需求情况,我们认为行业具备技术壁垒,竞 争格局优异,且产品渗透率具备提升空间。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精选报告来源:【未来智库】。未来智库 - 官方网站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