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浸式追剧之开端(纯爱美学VS复仇爽剧)

既要在纯爱剧中嗑糖嗑颜,又要跟着复仇剧中女主一起嫉恶如仇,最近的观众在追剧热潮中,不仅忙碌还有些“分裂”。被称作行业“转机之年”的2023,如今Q1已过,剧集市场中扫黑刑侦剧《狂飙》的热潮刚刚刮过,纯爱剧与复仇剧开始接棒,热度双双走高。

一边是爱奇艺站内热度值高达8500的《归路》,开播后多次斩获卫视直播关注度日冠,颇有成为国产纯爱剧代表作的架势。另一边,《黑暗荣耀》第二季上线仅一天即登顶全球多地收视榜,甚至国内微博文娱热搜榜上,几天的时间里都在持续产出与其相关的话题。有趣的是,纯爱剧衍生出的浪漫爱情想象,与复仇戏码中“恶人”进阶实现的情感满足,这两种截然不同的叙事风格,却似乎都暗含着一些相似的观剧动因与创作规律。

沉浸式追剧之开端(纯爱美学VS复仇爽剧)(1)

得女性者得天下

纯爱剧从未曾退潮

对于纯爱剧、纯爱影片来说,目前行业并没有明确的定义,若从字面来拆解,我们可以将其理解为“围绕纯粹爱情讲述的类型故事”,即男女主人公之间的情感更为单纯,不受经济、家庭等其他因素的影响,且叙述风格颇为浪漫、唯美。

大约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日本电影《情书》以及最早期中国观众熟悉的韩剧《蓝色生死恋》等,在亚洲范围内掀起了纯爱类型作品的观看风潮,甚至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这些作品中所涉及的车祸、失忆、绝症导致生死分离等情节套路,影响了后续诸多爱情影视作品的叙事走向。

沉浸式追剧之开端(纯爱美学VS复仇爽剧)(2)

国产纯爱剧方面,“纯爱 古偶”“纯爱 现偶”的情况则比较多见,例如观众比较熟悉的一系列由网络小说改编的古装仙侠作品,或早年间风靡一时的《克拉恋人》《何以笙箫默》等。直到今年,从不久前刚刚收官的《夏花》到近日开播的《归来》,明显都在尝试对这一类作品进行“提纯”,其纯爱风格愈加明显,或者说,更贴近于早期日韩作品所营造出的浪漫感。

《夏花》在弱化主线的叙事选择下,更加强调人物的心理描写,甚至用男女主人公的心里状态来推进叙述,如此安置留白,无疑是非常大胆的。这部作品用开篇理发店中相对昏暗的灯光、萧寒打伞送何冉回家的太阳雨细节,甚至男女主人公的穿衣搭配等,都营造出当下年轻观众经常强调的氛围感表达,而“氛围”二字,与纯爱剧的叙事原则是十分贴合的。

沉浸式追剧之开端(纯爱美学VS复仇爽剧)(3)

被期待为“2023开年以来卫视平台第一部甜燃纯爱大戏”的《归路》,讲述的是一个初恋久别重逢的故事,这里有从校服到婚纱的浪漫,也有重新爱上一个人的宿命感。这部作品根据墨宝非宝同名小说改编,由作者亲自操刀编剧,因此在故事名场面的还原上,的确收获了不少观众的认可。更为值得关注的,男女主人公之间,特警队长与投行精英的爱情,不仅拉升了观众的好奇心,也透过诸如排爆工作的细节、严苛的训练手段等,让整部纯爱作品有了更多现实主义层面的表达。

《归路》既保留了甜蜜爱情中的糖,又加入了男主人公守卫家国的壮志豪情,而无论何种境遇,归晓都坚定选择路炎晨,这种矢志不渝正是纯爱作品的情感核心,一如剧中那段经典的对白:

“你又不是不知道,我最吃道歉这一套,你说对不起,我就没事。”

“对不起。”

沉浸式追剧之开端(纯爱美学VS复仇爽剧)(4)

由此看出,当下创作者对于纯爱剧的探索,初步显露出主动迎合受众、更为贴近现实生活的创作特征,这是一类作品市场化转型的必然,也是剧集市场持续在不同题材上深耕的结果。

题材维度有待扩展

复仇题材下女性意识新变化

近期由于韩剧《黑暗荣耀》的高热度,行业涌现出不少对于复仇剧的内容创作探讨。一般来说,剧中主人公的复仇任务会成为表现重点,主人公的复仇情绪、行为也成为直接推动故事发展的动力。从多数观众比较熟悉的作品谈起,如《情深深雨蒙蒙》中,“复仇女”依萍的设定是报复父亲的女儿,虽然整部更为偏重男女主人公爱情故事的讲述,但依萍“复仇”这一思想根基,也为整部作品后续的叙事转折埋下重大伏笔。

曾于湖南卫视热播的电视剧《回家的诱惑》,一直是女性复仇剧的代表,这部作品用“出轨好友—计划复仇—实现目标”的经典叙事模型,讲述都市家庭主妇林品如的重生故事。剧中的林品如为报“夺夫之恨”把矛头对准了艾莉,艾莉公司破产后,她选择再去破坏她与洪世贤的感情。这时,复仇作品中“女性对立女性”的视角被拉到极致。在后来两三年的时间里,《千金归来》《因为爱情有多美》《爱你,千丝万缕》等多部作品抓住复仇剧的热度乘胜追击,掀起了一波小高潮。

沉浸式追剧之开端(纯爱美学VS复仇爽剧)(5)

后来,国产女性复仇剧的讲述中,我们发现了非常明显的叙事转向。例如去年播出的短句《致命女人》,则更多主打女性共情,融入诸如“煤气灯效应”等心理方向的知识点,尝试从更客观的角度强调女性的困境。

同样如上文提到的纯爱剧创作转向一般,国产复仇剧也开始突显出了较强的现实主义色彩。剧中从女主人公温绮到她的母亲的生活境遇,以及婆媳关系的延展,都尝试将早期“女性对立女性”的视角拉回到中立位置,开始从自身与两性关系的角度出发,呼吁让更多女性懂得如何爱自己,甚至揭开了当下女性的平权之痛。

沉浸式追剧之开端(纯爱美学VS复仇爽剧)(6)

题材深度之外,我们可以尝试纵观海外复仇题材,从关注校园暴力的《黑暗荣耀》、退役军人现实困境的《第一滴血》、财阀之间斗争的《财阀家的小儿子》《顶楼》,到对抗黑帮势力的《小人物》等,它的内容讲述范围是比较广阔的。而国产作品中,多在围绕婚姻家庭故事进行延展,在这一点上,国产复仇剧明显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

传统与觉醒的拉扯

现实生活与剧情创作亦步亦趋

近几年,伴随“她经济”兴起,剧集市场开始进一步迎合女性观众的喜好,创作出不少以女性视角展开讲述的作品,女性角色塑造也呈现出不断进阶的特点。若从观众的观剧需求来解读,这一次纯爱剧与复仇剧热度的节节攀升便不难理解,即在现实生活压力下,观众的情感理念容易分化成两极:一是选择用极高浓度的亲密关系来满足自己的梦幻想象,纯爱故事的功能正中下怀;二是尝试避免亲密关系的出现,例如不少观众支持复仇剧主线或人物重点搞事业,甚至表示爱情戏过多便会选择弃剧。

沉浸式追剧之开端(纯爱美学VS复仇爽剧)(7)

可以想象,当下女性观众在观看复仇剧的过程中,共情于复仇者并对施害者的行为产生憎恨,随着剧集的发展,主人公往往会逆风翻盘,而观众也会收获焦虑的缓解以及负面情绪的宣泄。但当故事结束,回归于现实生活中时,观众对复仇情绪的带入便会被生活的细碎消解,转而投向对甜蜜爱情的期待,因此纯爱剧的观剧需求便会上涨。、

此前,书籍《阅读浪漫小说》曾围绕浪漫小说对女性的生活抚慰作用予以拆解,提出读者选择阅读浪漫小说并通过它达成逃避现实和教化自我的目的,细想来纯爱剧的功能同样如此,甚至与复仇剧一起,站在观众心理的两极,满足着不同的观众或同一个观众不同心理阶段的需求。

沉浸式追剧之开端(纯爱美学VS复仇爽剧)(8)

最后,让我们抛开观众的心理动因,再从内容行业的创作视角整体复盘一下。当下纯爱剧与复仇剧的风靡,对于类型剧的创新无疑可以起到不小的推动作用。具体来说,是运用一套被市场充分检验过的、证明有效的叙述法则,进一步融入当下时代的观众需求,来实现热度与口碑的双赢。

或者说,剧集创新便是要在人性幽微处观察、深挖,并保持比观众“走快一步”的节奏,便能掌握住当下流量的关注点。从这一维度来看,不久的将来,更多“类型剧 新价值理念”的作品将会涌现,剧集情感与情感思辨也将同步走向多元。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