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篆特点及捻管技法(篆字识读36寸寺)

「篆字识读」第一辑:与人有关的部首及篆字(36):寸、寺、封

文/图|王万平

在上期《篆字识读35:及、灰、争,手是生存之本,冒险强取均为必要手段》一文里,我们解读分享了“与人有关的部首及篆字”:及、灰、争。有兴趣的朋友可翻看。

今天我们继续解读分享“与人有关的部首及篆字”:寸、寺、封。

106、寸

大篆特点及捻管技法(篆字识读36寸寺)(1)

读音:cùn,仓困切。

《说文解字》:十分也,人手却一寸。动脉谓之“寸口”。

十分,由手掌后退一寸,即动脉位置,叫作“寸口”。

中医把手腕上边用手按时可以察觉到脉搏的部分叫作“寸口”,距离手掌约一寸,即三厘米左右。

甲骨文,字形由“又”和下边的指事符号构成。指事符号代表“寸口”。

金文,基本沿袭了甲骨文形体,只是方向发生了变化,由“左手”变成了“右手”,表示“寸口”的指事符号也简化成了一条线。

小篆,沿袭了金文的形体,字形更规整。

107、寺

大篆特点及捻管技法(篆字识读36寸寺)(2)

读音:sì,祥吏切。

《说文解字》:廷也。有法度者也。朝廷、官府,即拥有执法权的地方。

“寺”是“持”的本字,后来作官署名,尤多指佛教寺庙。

此字甲骨文缺。

金文,上一个由“止”和“又”构成,下一个由“止”和“寸”构成。“止”为“不动”;“又”、“寸”都是“手”的意思,表示“持握”。“寺”即表示“主持”、“维护”、“控制”等,如“主持工作”、寺庙的“住持”等。

金文的另一种形体,右边加了“邑”,即“都邑”。表示是“寺”是设在都城供官员暂住的大型建筑。秦代前后称为“寺”,汉代开始亦称接待外来高僧的地方为“寺”。

小篆,沿袭了金文的形体。

108、封

大篆特点及捻管技法(篆字识读36寸寺)(3)

读音:fēng,府容切。

《说文解字》:爵诸侯之地也。从之,从土,从寸。守其制度。伯爵诸侯的封地。会义,“寸”表示遵守制度。

“封”的本字是“丰”,指枝繁叶茂的树木。在“丰”的基础上加“又”,强调树木种植。

甲骨文,由“丰”和“又”构成,“丰”即为种植在土地上的树木。“丰”字的甲骨文形体,即为种植在土地上树木的样子。

“封”字的金文基本沿袭了甲骨文的形体。

小篆,基本沿袭了金文的形体。只是“又”演化成了“寸”,同样是“手”义。从“封”的甲骨文、金文形体来看,许慎“从之”的解释有待商榷。(完)

您好!

感谢观赏、点赞、关注、转发!

我是王万平,古琴、书法职业教师。读书、弹琴、写字,略有心得,愿与您分享交流。您有任何批评、意见及建议,欢迎留言,我们共同探讨,共同学习。谢谢!

「篆字识读」往期图文:

《篆字识读34:又、父、史,生存之本,权力欲望,公正也是相对而言》

《篆字识读033:失、拜、掇,拜并非双手合十,掇源自缝制衣服》

《篆字识读32:捧、携、承,如果以简体上推篆形,就有可能犯错误》

《篆字识读31:手、惯、奉,奉字背后是一个个压迫与被压迫的故事》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