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学习好的敲门砖(咬紧牙说闲话)

中考还有一个学期就要到来了,每年到了中考季,中考生家长都处于一个非常紧张的焦虑状态中。可是这种紧张心情或多或少都会影响到孩子,看到孩子学习坐在学习桌旁就自我感动觉得孩子懂事,但看到孩子玩一会游戏、发一会儿呆就不停的督促,如果孩子叛逆就不可避免的会发生家庭冲突。

孩子学习好的敲门砖(咬紧牙说闲话)(1)

适度的压力可以为参加中考的助力,但这种过度的紧张的压力则会影响到中考生学习心态。所以,中考之前家长的心态其实比考生的心态更加重要,作为今年即将参加中考家长,我从自身的感受来交流一下个人的看法。

1.切换角度应对问题

其实家长的焦虑最主要的原因是心中有一份期待和担忧,期待孩子有一个超常的发挥,担忧的是孩子会考不出平时的成绩。这两种心情是混杂在一起的因此会有一种无所适从的感觉。

从某个方面讲中考不光是对学生的考试,也是对一个家庭整体教育成果的考试,只不过这个考试体现在学生成绩上而已。既然是对家庭的考试那家长就应该尽可能的承担多一些的压力,同时要教会孩子学会应对中考前的心理焦虑。

孩子学习好的敲门砖(咬紧牙说闲话)(2)

看到孩子的学习成绩尽量以鼓励的语气督促孩子强化学习,比如说孩子的在中考前数学成绩不够理想,最好切换角度“扬长避短”的引导,“孩子你看你这次考试语文、物理等其他的科目都不错,不看数学的话与其他同学比较你的名次应该在前3名,数学拉下总体分数但我觉得问题不大,你看你主要丢分的地方在****个环节,如果这些问题解决的好,你的数学成绩还可以进步***分,这样你总分在班级就可排到前2名了,好好加油宝贝,我们一起努力来将问题解决”。

一般情况下孩子能够减轻压力,引起重视,并且增强信心。但作为家长要清楚问题所在,千万不能掉以轻心,及时与老师沟通将学科的症结解决掉。

2.陪伴其实更加重要

有些时候孩子因中考前的压力总会想把自己关在屋里发呆或是玩一会儿游戏,其实作为家长看到后会很着急,如果强迫孩子刷题、学习未必会起到好的效果,作为家长应当陪伴孩子走出心理上的压力,正视中考的挑战,而不要过度关注孩子一时没有学习或是玩游戏这种表像。

孩子学习好的敲门砖(咬紧牙说闲话)(3)

那如何来陪伴孩子走出压力,不妨试试“咬紧牙,说闲话,做样子”。

“咬紧牙”就是不要对孩子行为过多的关注,时刻纠正孩子的问题,话多了会叫人心烦意乱,只在重要的问题上用加重的语气提示就可以了。

“说闲话”其实就是和孩子说说学习以外的事情,可以谈谈自己学生时代的生活,自己中考前的情况,有时孩子会在不经意间将心里话说给你听,同时交谈也是最好的放松压力的方式。

“做样子”就是给自己树立一个学习的目标,比如可以跟孩子说,“宝贝从今天起到你中考我要读10本书,你看这是我的书单,读完后我要完成这10本书的解读,你觉得我这个目标在你中考结束后能不能实现。”这样你就可以在他学习的时候名正言顺的在他旁边读书或是写作,当然也可以用其他的方式来陪伴孩子学习,根据自身所长确定就可以了,只要证明你也在为自己的目标努力就可以。但千万记住别在孩子学习的时候,在旁边打游戏玩,排位赛,这样会起到反面的示范效果。

孩子学习好的敲门砖(咬紧牙说闲话)(4)

3.需要保障的不仅仅是吃与穿

不管什么时候,家长都要做好后勤保障工作。这里的后勤保障不仅仅是衣食住行等生活的各个方面,同时还要注意不要让孩子因为家庭的问题而分心。也许每个家庭都有各自难处和问题,但是在孩子中考的这段时间要注意将有些问题在孩子面前回避,人生漫长但关键处就只有几步,中考就是孩子人生关键的第一步。

首先保障的是和谐的家庭氛围,不管这时家里有什么要的问题都要放到中考之后解决,不要再孩子面前争执、冲突,让孩子时刻都感到家庭的温暖,每天睡觉前都对孩子说声“今天累坏了吧,好好休息,晚安宝贝”当然如何说可以自己把握,主要的是让孩子知道他的辛苦爸爸和妈妈都能体会的到。

其次保障的是生活的环境,读书和学习的地方要经常看看,有需要整理的要帮助孩子整理下,并事先征得孩子的同意(孩子不同意的地方就不要随便碰)。整洁的环境也是学习状态的关键。

最后要保障的是良好的身体状态,给孩子适当的安排些体育活动。最好每天都有些体育活动的内容,最不济的也要让孩子每天都要跑跑步、散散心,只有体能充足才能更好的完成学习任务。

最后,我想说的是中考是孩子人生中第一个重要考试,家长仅仅付出金钱和时间是不够的,就像孩子成长时迈开的第一步,他们需要外力的扶持和鼓励,也需要对他们每一脚印的赞许,也许家长都觉得自己在帮助孩子成为优秀的人,可细细的想孩子也在帮助家长成为合格的父母,成长从来都不仅仅是父母对孩子的期望,也是作为父母对自己的要求。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