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人寿李红梅(李红梅大道行思)

来源:【中华中医药学会】

个人简介

李红梅,女,助理研究员,现工作于北京中医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整合医学中心,从事中西医结合防治心血管急症的应用基础研究,主攻方向为:1.中医再生医学;2.介入心脏病学与中医药。针对心血管急症介入术后再狭窄和缺血再灌注心肌损伤难题,通过中药复合单体和活性细胞载药模式创新、给药途径和治疗技术手段创新,探索“心血管急危重症介入治疗-介入术后心肌保护”中西医结合全链条防治模式,为拓展中医药和再生医学在心血管急危重症中的抢救治疗空间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2019年入选中华中医药学会“青年人才托举工程”,兼任中国中药协会心血管药物研究专业委员会芳香温通学组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心血管病临床研究方法专业组委员,美国科学促进协会会员,北京中医药大学2012级卓越中医师八年制班兼职班主任,2021级华佗班(中西医临床医学九年制)班主任。主持国自然青年项目1项,北京市自然基金面上项目1项,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一等资助1项,校级自主课题2项,社会实践重点项目1项,作为课题骨干参与北京市科委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研究专项1项,国自然面上项目1项,以第一作者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其中2篇述评文章参与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项目并两次获评《中华中医药杂志》仁心雕龙学术论坛卓越提名论文,入选“第三批青年中医药求真学者”并受聘为《中华中医药杂志》青年编委,授权发明专利1项,参编著作2部,在国际心血管病学术会议进行英文演讲2次,国内心血管学术会议专题报告9次、疑难病例报告1次,具备了较为全面的心血管病基础与临床研究能力。

青年人才成长故事

——大道行思,履践致远

我于2019年有幸入选中华中医药学会青年人才托举工程项目,并得到了中华中医药学会和托举导师的精心指导和大力支持。作为尚处于成长早期的科研人员,依托中华中医药学会提供的优质平台,结识到更多优秀的前辈和同道,在相互学习和成长的过程中,我的临床和科研能力得到了很大提升,这为我未来的远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项目结题之际,回顾我的成长历程,我把获益最多的一些经验和故事,提取片段,予以分享。

一、托举导师引路,在磨砺中成长

中华中医药学会青托项目给我们每个青年科研人员都匹配了最优质的托举导师,导师就像一盏明灯,在我最迷茫的时候给了我坚定的鼓励和最大的支持,照亮我前行的路。作为临床专业的我,跟随托举导师学到了先进的心血管急救技能,锻造出全面的医患沟通交流能力。导师常说:“好的医生一定是临床和科研两条腿走路,你应该在思维活跃的年龄尽早开始科研”,感恩托举导师的启蒙和培养,我从最基本的实验操作开始,一步一步学习科研的思路和方法,锻造出了独立进行科学研究和深度思考的能力。在托举导师的指导下,我将中西医结合防治心血管急症作为研究切入点,从临床科研融合的角度拓展中医药在心脏急症中的抢救治疗空间。在团队前期理论发挥和专利成果基础上,我将中医药与介入心脏病学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思路相结合,用最新的科研手段解析出中药复合单体涂层介入器械在抗再狭窄和血栓形成方面的微观机理,相关研究成果也在国内外心脏病学大会上进行交流和分享。

平安人寿李红梅(李红梅大道行思)(1)

长城国际心脏病学会议论坛报告会后与专家合影

随着研究逐步深入,我的科研工作也遇到了更多挑战,我发现即便研发再好的介入器械,已经梗死/损伤的心肌依旧存在,仍会不同程度影响心脏的整体功能,如何从根本上修复损伤心肌成为我下一步研发的最大难题。感恩托举导师的关键指点,引领我着手进行中医药与再生医学新技术的创新融合。我从临床治疗PCI术后胸痛的效验方中筛选出能促进心肌分化的中药组分组合物,用于干细胞向心肌细胞定向分化的辅助诱导,成功在体外建立了中药优化诱导的2D心肌制备体系,将体外获得的临床级心肌细胞推到胚胎发育晚期成熟水平,为损伤心肌修复提供了除药物和手术治疗之外的第三种治疗方案——细胞生物移植治疗,相关成果得到国家发明专利授权,治疗思路也撰写为2篇述评文章获评《中华中医药杂志》仁心雕龙学术论坛卓越提名论文。

感恩我成长路上的托举导师们,让我深切感受到科研的魅力所在,使我意识到科研的核心不只是验证,更是发现和创新,这种探索未知的过程让我着迷,令我坚定不移的在中医药传承创新之路上走下去。

二、教学相长,公益先行

作为中西医临床医学九年制班的班主任,我把托举导师们传承给我的知识和精神风貌,也带给了刚入学的新生们,“大道行思,履践致远”是我结合自身的成长经历,分享给学生们的些许感悟,期望他们能坚守初心,笃行不怠,求真务实,宁静致远。我相信,从思想上武装起来新生力量,未来一定能成长为发展壮大中医药学的领军人才,他们积极的生活态度、活跃的思维模式、敢想敢拼的学习干劲,也在时时刻刻影响着我,把共同追求一个目标的我们,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

平安人寿李红梅(李红梅大道行思)(2)

我和学生们在教师节的合影

行动是最有力的宣言,落实是最有效的担当。作为班主任,又是医务人员,遇上突发的新冠疫情,我冲锋向前,深入全国特困县门诊一线,助力当地门诊筛查,与所有医务人员一起,为战胜疫情不懈努力。

平安人寿李红梅(李红梅大道行思)(3)

我在中彝医门诊为病人诊疗时的工作场景

在公益活动方面,我积极带领最优秀的硕博生们一起赴贫困地区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博士学术论坛及大型数字化公益义诊和免费药物捐赠活动,用实际行动教会学生们勇于担当,引领他们将自身所学用于社会公益,尤其是面向贫困地区的患者,相关事迹也得到平台官微和新闻媒体报道。

平安人寿李红梅(李红梅大道行思)(4)

新闻媒体对我们公益团队的专访报道

回首这一路,从临床到科研,从学生到老师,不同的成长阶段给了我不同的经历和感悟,“磨砺是一种财富”,感谢托举导师们对我的谆谆教诲,感谢中华中医药学会青托平台给予我的大力支持和精心培养,我将带着我对临床和科研的热情与斗志,带领学生们一起,以学科交叉融合为契机,将基础医学研究与临床医学实践相结合,将现代医学技术和我国传统医学相结合,将实验室研究与医学工程应用产业相结合,从基础到临床,再到成果创新和转化,为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贡献年青一代的新力量!

本微信号为中华中医药学会官方微信,邮箱:xinxibu102@126.com

本文来自【中华中医药学会】,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