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出没之伴我熊芯最后票房多少(熊出没伴我熊芯破10亿)

熊出没之伴我熊芯最后票房多少(熊出没伴我熊芯破10亿)(1)

据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月31日9点30分,“熊出没”系列第九部动画电影《熊出没·伴我“熊芯”》(简称《伴我“熊芯”》)上映10天,累计观影人次达2056.5万,累计票房破10亿元,创造“熊出没”系列动画电影单片票房新高,也成为首部春节档票房破10亿动画电影。

“熊出没”系列电影自2014年登陆春节档大银幕以来,累计收获票房超52亿元,成为中国影史首个票房破50亿的系列动画电影。

低幼国产动画电影的雄心

由林永长、邵和麒联合执导的动画电影《伴我“熊芯”》已于1月22日大年初一在全国上映。作为《熊出没》系列的第9部电影,《伴我“熊芯”》为观众分享了一个关于母爱的故事。

在内容上,《伴我“熊芯”》的创作过程正好经历着三年疫情的特殊时期,对于很多人来说,家庭的概念变得前所未有的紧密和重要,导演希望这部电影可以带有现实主义的色彩和切入点,更多倾向于情感上的展示,去更加贴近现实观众,贴近现实生活。

去年春节档上映的《熊出没·重返地球》拿下了接近10亿元票房,今年的《伴我“熊芯”》再创下该系列票房新高。

《伴我“熊芯”》是第6部在春节档上映的《熊出没》系列大电影。该系列的每部作品都有对应的主题,《熊出没·原始时代》(2019年)通过熊大表现了勇气主题,《熊出没·狂野大陆》(2021年)探讨了快乐主题,《熊出没·重返地球》(2022年)则挖掘了熊二的英雄时刻。

《伴我“熊芯”》主创继续挖掘角色背后的故事,8年前熊妈在《熊出没·雪岭熊风》中露了一面,便消失了。她为什么会离开熊大熊二,她到底去了哪里,她的离开给熊大带来怎样的影响,这些都是观众之前留下的疑惑,也是这部电影需要去解决的。

《伴我“熊芯”》延续了“熊出没”系列电影在春节档期的稳定票房走势并持续走强,制作水准在本系列里纵向对比也属中上之作。

经过多年在春节档的历练,出品方对观众的观影需求和观影期待可以说是了然于胸,因此无论是特效制作、还是情节设计都驾轻就熟,几无“翻车”可能,留给观众的悬念仅在于是否能在主题上推陈出新,予人以耳目一新的观感。

熊出没之伴我熊芯最后票房多少(熊出没伴我熊芯破10亿)(2)

据报道,今年《熊出没·伴我“熊芯”》中有大概270个角色,差不多有1400个镜头是有特效的,整个制作量还是挺大的。整部影片耗时最多的是在高潮部分大战潜艇怪的一场戏,这场戏一共有200多个镜头,包含458个特效量。其中一个镜头达到了40多秒,特效制作体量非常大,涉及能量汇聚、闪电攻击、破碎、喷冰、冰冻、群集、喷气尾烟等多种特效制作。渲染192000小时,素材达到80层,3000个合成节点,1500个特效节点,这个镜头制作花费2个月。

业内人士评价称“《伴我“熊芯”》仍然有一些过去“熊出没”系列电影里没能解决的老毛病。编剧还是没能找到更优的叙事方式,以实现在一部电影里同时让熊大、熊二、光头强三个角色都有充足的发挥空间,而只能勉强实现三者“同框”。光头强这一角色在本部电影里彻底打酱油,缺乏存在感。几个新增添的人物角色,也更像是实现情节推进的工具人,没有脱离本集剧情而单独存在的意义,显然下一部“熊出没”电影里就会彻底退场。”

尽管对于名为系列电影,实为独立单元剧的“熊出没”大电影而言,这属于惯常的编剧技法,但观众显然期望这一系列能一定程度上构成彼此联动的有机整体,而非年年岁岁“熊”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如何在保持原有稳定受众的基础上,让逐渐长大的青少年始终跟着继续陪伴?《熊出没》能不能成为中国式的《美女与野兽》《海底总动员》《玩具总动员》?《熊出没》无疑面对巨大的挑战。无疑,系列电影在有了坚实稳定的“人设”之后,应该不断拓展新类型,与各种类型进行叠合。但在坚实的人物关系之外,还应该加进去一些新人,甚至追求形成“复仇者联盟”式的英雄群像、“宇宙世界”,现在熊大、熊二和光头强的角色,久而久之未免稍显单调。

第9部刚上映,第10部前期制作快结束了

《熊出没》系列最近每年都会在春节档与观众见面,这种创作上的持续性与稳定性,与其背后完善有序的制作流程有很大关系。《熊出没》系列的每部大电影基本都由两位或者三位导演联合执导。林永长说,因为每年都要出一部,整个团队是分两个组或三个组,这样的话才能让项目顺利地滚动起来。在创作上,每个导演都有自己擅长的领域,分工合作就能起到互补的作用,这是《熊出没》系列电影的一个工作方式。

《熊出没·伴我“熊芯”》由林永长和邵和麒联合执导,这种执导模式在国外很常见,双导演制赋予了影片更多的可能,两人的分工很明确,林永长更倾向于内容创作,主要负责内容和画面的一些镜头,包括动画的呈现,后期的配音、音效。邵和麒主要负责美术和视效,跟制作总监去配合,画面视效部分更多是在他的执导下实现的。这样分工合作效率会更高一些。参与影片制作的团队不到500人,分别分布在深圳、北京、芜湖、厦门等地。

《熊出没》电影的剧本团队也是有两个组,他们也会互相给对方一些想法意见,互相配合。“你看到《熊出没》第9部电影上映了,其实第10部前期制作已经快结束了,有两个组在滚动工作,”林永长说,这样算下来,每部《熊出没》大电影差不多是两年一个制作周期。

在林永长看来,这种每年一部接着一部的持续创作,过程其实特别艰难。“因为我们希望电影的品质每年都有进步和提升,但是创作这个东西,每一部的题材都不一样,它也不是一个流程化就能够解决的问题,所以创作还是比较有难度的”。

“熊出没”这个IP,让背后的华强方特公司赚得盆满钵满?

华强方特2019年提交的招股书显示,在动画电影制作和宣发环节,方特会与合作方按照投资比例共同承担制作成本和宣发费用。电影上映之后,再按照投资比例进行收益分成。

以2018年上映的《熊出没·变形记》为例,由方特承担的影片成本仅有2321.44万元。该片最终取得6.05亿元的票房成绩,其中7606.05万元的收益归属方特。再加上新媒体播映、电视台播映等其他收益,方特最终获得高达1.028亿元的营收。

低投入带来高收益的同时,在方特的公司战略规划中,IP系列电影仅是公司业务收入的一小部分。

数据显示,2016年电影仅上映3部时,总票房只有8.3亿元,华强方特单靠动漫授权商品的价值就高达20亿元。2016年至2019年,华强方特的净利润从7.11亿元增长至8.13亿元。

财报显示,华强方特主要业务包括文化科技主题公园及文化内容产品两大部分,相对应的营收来源,前者来自主题公园的门票和入园后的二次消费,后者包括《熊出没》系列电影的数字动画和特种电影等相关业务。

虽然方特主题公园名气远不及迪士尼、环球影城、长隆等乐园,但赚钱能力一点也不差。旗下的文化产业为主题公园提供IP支援,“熊出没”便是孵化的成功案例之一。

熊出没之伴我熊芯最后票房多少(熊出没伴我熊芯破10亿)(3)

由中国主题公园研究院统计的《2022中国主题公园竞争力评价报告》显示,2022年营业收入排名前十的主题乐园中有三家来自华强方特,分别是绵阳方特东方神画、荆州方特东方神画、郑州方特欢乐世界。

与市场主流的一二线城市的选址思路不同,华强方特的特点是扎根绵阳、荆州、泰安、芜湖、邯郸等三四线城市,在建项目中更是有鹰潭这类五线城市。

据统计,运营方特乐园的城市中,将近一半是三线及以下城市,在建和拟建的城市中,三线及以下城市的比例上升至70%。

以IP内容为基础,进而提升主题公园的商业价值,华强方特想打造类迪士尼的产业架构其实也只完成了第一步。

目前,“熊出没”IP与主题乐园联动的方式,更多体现在建立园中园“熊出没乐园”。“园中园”的运营方式对游客的吸引力有多大呢?从2022年半年报公布的23家分公司营收情况来看,超半数均处于亏损的状态。

此外,主题公园业务占比高达87%,而毛利率却远低于其他业务。主题公园建设的毛利率为13.15%,运营业务的毛利率更是负数。仅占比13%的文化内容产业业务的毛利率,高达78.26%。

占比高的不能赚钱,能赚钱的占比不高,华强方特正在努力找到两者的平衡点。

近几年,方特先后推出《小鸡不好惹》《虫虫闹翻天》《十二生肖闹翻天》等几十部动画片和动漫电影,耗时5年打造的动画电影《佣之城》上映时被寄予厚望,宣传时大打“国漫之光”的标签。

最终表现差强人意,以6299.7万元的票房收官,豆瓣评分仅5.8分,未及合格线,《佣之城》显然不能同《熊出没》共扛大旗。

“熊出没”全民级的大IP已经将孩子的爸爸妈妈带进了电影院,华强方特下一步该想想,如何再通过“熊出没”把一家人再带回到游乐园来。

熊出没之伴我熊芯最后票房多少(熊出没伴我熊芯破10亿)(4)

综合新京报;1905电影网;新周刊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