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b2b的收入来源(阿里巴巴B2B业务Q1业绩分析与展望)

北京时间5月7日晚,阿里巴巴集团财报数据公布的同时,阿里巴巴2015年第一季度的B2B业务数据浮出水面。2015年第一季度,阿里巴巴国际营收达约12亿人民币,同比增长达49%,环比微跌0.74%;阿里巴巴中国营收达8.46亿人民币,同比增长达19%,环比下滑1.11%。在外贸、内贸业务的共同推动下,阿里巴巴B2B业务总营收达20.46亿人民币,同比增长达27.6%,阿里巴巴季度营收连续三个季度同比增长率超过25%。与多家B2B上市公司相比,阿里巴巴的营收增长幅度明显优于行业平均水平。(上海钢联的模型由于不能简单通过营收单项对比,刨除在外)

阿里巴巴b2b的收入来源(阿里巴巴B2B业务Q1业绩分析与展望)(1)

阿里巴巴内贸连续3个季度占比超过40%,占比有望继续上升

尽管阿里巴巴内部对于B2B 业务中内贸与外贸的比重并没有设定目标值,不过从行业的角度,其比值可以一定程度反映出B2B行业内贸/外贸的景气程度,从而为行业其他业者提供参考。

阿里巴巴b2b的收入来源(阿里巴巴B2B业务Q1业绩分析与展望)(2)

尽管外贸大环境不佳 阿里巴巴外贸仍有可能出现超预期的营收增长

根据阿里业绩中的表述,阿里巴巴国际与阿里巴巴中国的增长因素有着微妙的不同,前者主要影响因素是付费用户的增长;而后者的主要影响因素是付费用户的人均贡献增长。对于阿里巴巴国际而言,付费用户的增长应该与阿里旗下一达通的外贸补贴活动,信保体系推行有着重要关系。上述两个事件导致外部客户的流入,一达通和阿里巴巴国际用户的重合度进一步升高两大现象,从而推升了阿里巴巴国际新付费客户的注册量。考虑到阿里信保体系的推行时间较晚,对一季度带来的实际贡献有限,在之后的若干季度,随着信保体系的进一步推行,阿里巴巴国际有望获得新的增长点。而在阿里巴巴看来,信保体系建立带来的数据价值,将远远大于带来的营收贡献。

阿里巴巴中国将寻求新业务增长点

与阿里巴巴国际正在努力建立围绕信保体系的数据系统不同,与淘宝、支付宝体系打通的阿里巴巴中国业务重心不在于以交易为中心的数据系统搭建——“1688目前的体量已经足够大”(吴敏芝4月份一次内部讲话中的表态),而在于通过新业务的尝试对接客户新的业务需求,从而客观上给未来的业务营收带来新动力。跨境进口业务和产业带专业市场业务将成为阿里新业务中的重中之重。

阿里的跨境进口业务已于近期启动招商,而18日预计第一批接入的跨境业务将正式上线。根据相关访谈信息,阿里的跨境进口业务将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进口品牌的现有代理商将成为最重要的合作伙伴,第二阶段跨境直批将作为主角,前述代理商将可能与新代理商一样,成为网状代理商网络中的一员。在第二阶段,包括一达通在内的服务型贸易合作伙伴将共享其中的服务营收——而阿里,无疑将成为最大的获益者。由于跨境进口业务流程复杂,阿里从第一阶段向第二阶段的迁移将需要较长的时间,这可能意味着在最近的两个季度都无法为阿里巴巴中国的营收带来贡献。

相比跨境进口业务,产业带专业市场的业务在变现速度上更具优势。对于阿里来说,难度在于线下的专业市场往往将阿里作为强劲的竞争对手看待。阿里若要寻求破局,通过梳理相关行业的数据,将巨大的买家需求与专业市场共享,就有可能改变专业市场对阿里的看法。从笔者掌握的信息看,目前这一业务还未真正展开。个人猜测,这一业务将在第三季度将深入展开,因为第四季度的双11,双12将对专业市场的卖家带来不小的吸引。

综上所述,阿里巴巴B2B的第二季度和第三季度业绩仍有望快速增长,但阿里巴巴中国新业务的贡献将比较有限。这主要受三方面的因素影响,1)阿里巴巴外贸信用保障体系的助力;2)需求旺季的刺激;3)阿里巴巴新业务可能存在较长的摸索和调整期。然而,对于阿里巴巴中国,却有可能通过新业务带来不一样的发展。引用阿里一位朋友的话,现在是“1688新时代第一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