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和晚明哪个更腐朽 晚明时期最后的战将

袁崇焕诛杀毛文龙一事,在历史中颇受争议。有人说,此举是铲除国贼;也有人说,这是袁崇焕的政治抱负,意在诛杀异己。那么,真相到底是怎样的呢?毛文龙又犯了什么错误呢?

晚清和晚明哪个更腐朽 晚明时期最后的战将(1)

根据文献记载,袁崇焕诛杀毛文龙的直接原因,是因为毛文龙不听号令,这才使其忍无可忍,痛下狠手。毛文龙作为朝中大将,袁崇焕在未经禀报皇帝的情况下,擅自做主杀之,这种后果无疑是十分严重的。

但是,意外的是,崇祯皇帝知道此事后,不仅没有生气,反而对袁崇焕赞赏有加,这种反应未免令人匪夷所思。

晚清和晚明哪个更腐朽 晚明时期最后的战将(2)

正如上文所说,真正促使袁崇焕下手的原因,是源于毛文龙霸占东江之地,不听军令。毛文龙的身份是东江总兵,后来,又加封至左都督,身配尚方宝剑,可谓是荣耀一时。毋庸置疑,毛文龙此人是有能力的,尤其是率军作战,堪称明代一员良将。

但同时,他也有狂妄自大的一面,令朝中大臣避而远之。毛文龙作为征战多年的老将,脾气暴烈,性情耿直,这本是无可厚非。

但是,换个角度去想,带兵之人又岂能是文弱书生之辈呢。粗犷没有错,自傲也可以理解,这些都不是毛文龙的主要问题,最根本的是,他在失去朝廷信任的同时,亦顽固不化,桀骜不驯,拥兵自重,无疑更加令朝廷警惕。

晚清和晚明哪个更腐朽 晚明时期最后的战将(3)

袁崇焕此行上任,或多或少是受到了朝廷的指示,但是否得到命令诛杀袁崇焕,这点尚不可知。文献记载,两人的矛盾主要由于战略的分歧,袁崇焕精心制定有平辽战略,需要控制东江的毛文龙进行配合,但毛文龙性情孤傲,自然不愿意受制于他人。

由此,二人矛盾加深,至后期时已经不可调和。

袁崇焕上任后不久,宁远、锦州等军事要地相继发生兵变,令他脸上有些无光。袁崇焕认为,作为守护边关重镇的军队,却军备废弛、派系林立,是应该进行大力整肃一番。而毛文龙所领的军队,首当其冲成为整肃的第一个目标。

晚清和晚明哪个更腐朽 晚明时期最后的战将(4)

作为东江地区的“土皇帝”,毛文龙自然不甘任人摆布。论名望,他不差于袁崇焕,论势力,他手中有二十万兵力,还真的不会害怕一个袁崇焕。

根据文献记载,袁崇焕来到东江一处岛屿,致书毛文龙前来一见。不久后,毛文龙即率领着三千将士赶到,而袁崇焕并未带多少人,场面一时有些尴尬。初见面时,二人热情寒暄,好似多年的老朋友,气氛融洽。

但是,当袁崇焕把话题转到设饷宁远、更定营制、增设监司等事时,毛文龙面色瞬变,强硬拒绝袁崇焕的一切要求。至此,会谈破裂,袁崇焕碰了一鼻子灰,他了解毛文龙的性格,既然这次谈不拢,以后肯定会成为祸患。于是,他心中起了杀心,决意除掉这个抗令的变数。

晚清和晚明哪个更腐朽 晚明时期最后的战将(5)

毛文龙作为手握重兵的统领,想要诛杀谈何容易,袁崇焕遂采取智取的方式,以计杀之。

六月五日,袁崇焕在营中举办了一场联欢活动,名为“校射领赏”,参与的不仅有袁崇焕的数百亲兵,还邀请了毛文龙及其三千将士前来。显然,袁崇焕醉翁之意不在酒,他邀请毛文龙等人前来,无疑是要一网打尽。

活动开始前,袁崇焕对东江地区的官员进行慰问,并承诺在活动之后,每人都有赏赐。众人听后,欣喜不已,毛文龙也性情高涨,对着众人道:“这些人都是我的儿孙。”此话一出,令袁崇焕为之一惊,他没有想到,毛文龙势力已壮大到了这种地步,来访的东江官员,皆是毛氏一族。

这种公然在军中培养家族亲信的做法,无疑触犯了袁崇焕的大忌,更加坚定其内心的诛毛决心。随后,趁着全军士兵狂欢饮酒时,袁崇焕暗下把己方的亲信士兵遣走,不久后,场上就只剩下毛文龙的士兵。

晚清和晚明哪个更腐朽 晚明时期最后的战将(6)

见时机已到,袁崇焕一声令下,周围瞬间冲出数千位全副武装的士兵,把毛文龙一行人包围在内。由于事发突然,且毛文龙部都在饮酒,身上并未携带武器,所以,他们轻而易举被袁崇焕控制。袁崇焕命人束住毛文龙,历数其十二条罪状,对毛文龙执行死刑。

在场的毛氏三千将士见状,皆一片哗然,但是,碍于眼前形势,无人敢挺身反对。宣布罪状后,袁崇焕当即拔出皇帝所赐宝剑,将毛文龙斩杀。

事后,袁崇焕对毛文龙进行厚葬,并在隔日祭拜时,痛哭流涕道:“我本不忍杀你,但朝廷法律不可抗拒,希望你泉下能够理解。今天我来向你祭拜,也是念及你我二人同僚之情。”袁崇焕的这种表现,究竟是装模作样,还是确实心有愧疚,这或许谁也不知道。

晚清和晚明哪个更腐朽 晚明时期最后的战将(7)

这里,我们再来看看崇祯皇帝的心思。

诛杀毛文龙后,袁崇焕第一时间向崇祯皇帝告知了此事。他在呈上的书信中说:“毛文龙是朝中大将,并非我能够擅自诛杀的。今我犯了大忌,已准备好草席、麻袋,甘愿领死。”崇祯皇帝看完信后,震怒不已。

明知不可杀,却依旧擅自做主诛杀,杀掉后,还正义凛然求死,这不是打皇帝的脸嘛。不过,愤怒归愤怒,崇祯皇帝还是有着一丝理智的,眼下毛文龙已死,朝中大将稀缺,如果杀掉袁崇焕,恐将对朝廷不利。

更何况,后金军队频频来犯,边关地区还需要袁崇焕主持大局,万不可杀掉。思忖一番后,崇祯皇帝强压怒气,对袁崇焕赞赏有加,甚至还安慰他,不要把“诛杀毛文龙”一事放在心里。显然,袁崇焕头脑是十分聪明的。他明白自己对于明室朝廷的作用,这才敢擅自杀掉毛文龙。

晚清和晚明哪个更腐朽 晚明时期最后的战将(8)

但是,他却小看了崇祯皇帝的城府。崇祯皇帝派袁崇焕至边关地区,目的是借其钳制毛文龙壮大。然而毛文龙之死,打乱了崇祯皇帝的一切计划。边关军权落入袁崇焕手中,这对于崇祯皇帝来说,并不是什么好事。对他来说,袁崇焕一旦失去利用价值,就是殒命之时。

袁崇焕控制东江时,多次向朝廷增要粮饷。但每次所取粮饷的数量,都要超过东江军队所需的数量,崇祯皇帝怀疑袁崇焕暗藏粮饷。尽管如此,在国家危难面前,他还是选择了妥协,以讨好袁崇焕。粮饷派送三个月后,皇太极即率军攻破关口,京城岌岌可危。

崇祯皇帝大怒,把内心怒火发泄至袁崇焕身上。本身来说,崇祯皇帝就有诛杀袁崇焕之一,若不是依仗他镇守关口,或许早已杀之后快。不曾想,一味的妥协顺从,还是未能保住关口,眼下,袁崇焕失去了利用价值,崇祯皇帝新账旧账一起算,以“通敌罪”将其杀死。

晚清和晚明哪个更腐朽 晚明时期最后的战将(9)

魏忠贤遗党王永光、高捷、袁弘勋、史褷等人想趁机给魏忠贤报仇,以擅自与后金军议和、擅杀毛文龙两条罪名定袁崇焕死罪,并意图一并杀死钱龙锡。崇祯三年八月,袁崇焕被凌迟处死活剐三千刀,家人被流徙三千里,并抄没家产,实则家无余财。

那么,此时的袁崇焕到底应不应该杀?

后世对于袁崇焕的评价,主要是通过毛文龙体现。若毛文龙是当代功勋,那么,袁崇焕就是诛杀功勋,最后,落得凄惨下场就属于罪有应得。可是,若是毛文龙之死咎由自取,那么,袁崇焕的死,则会显得悲壮许多。对于学术界来说,最重要的是弄清毛文龙该不该杀?

这是古今一直争论的问题,有人觉得毛文龙该杀,否则,早晚会成祸患,而有的人则觉得,毛文龙之死,只是袁崇焕达成政治野心的第一步。换言之,真正的问题在于袁崇焕身上,毛文龙只是政治的牺牲品。具体真相如何,我们已无从考证,但可从后世给出的说法上,一窥真相。

晚清和晚明哪个更腐朽 晚明时期最后的战将(10)

首先,我们先来说说毛文龙该杀的理由:

须知,古时军队作战,军令为基本。袁崇焕作为抗金前线总指挥官,他有着命令毛文龙的资格,然毛文龙却抗命不从,这已经犯了兵家大忌。若是不杀一儆百,势必会造成军心动摇,甚至出现大批效仿者。这样的话,整个军队就是一盘散沙,谈何资本与后金军队作战?

袁崇焕诛杀毛文龙,不仅是为了稳定军心,更多的是塑造个人威严,整肃军纪。根据上文可知,军纪松懈、军备废弛的军队很多,为何袁崇焕仅挑毛文龙下手?

晚清和晚明哪个更腐朽 晚明时期最后的战将(11)

其实,原因也很简单。

一是毛文龙桀骜不驯,跋扈盛行,最难约束,袁崇焕借机杀一儆百,可以有效震慑其他蠢蠢欲动将领。

二是普遍有传毛文龙通敌后金,尽管没有实质证据,但袁崇焕作为前线总指挥官,有必要引起足够重视,加之毛文龙抗拒军令,无疑加大了通敌的可能性。综合之下,袁崇焕选择诛杀毛文龙,绝除后患。这样看来,袁崇焕并未有什么过错。

晚清和晚明哪个更腐朽 晚明时期最后的战将(12)

其次,我们再来说说毛文龙不该杀的理由:

上文已说,毛文龙作战能力卓著,多次在战斗中重创后金军队,荣立战功。可以说,在正面战场上,后金军队最为惧怕的就是毛文龙,甚至,达到闻之色变的地步。

有人认为,毛文龙与后金议和之事,应当是皇太极方面的计策,借袁崇焕之手除掉毛文龙。毛文龙死后,军心涣散,原本忠毛的士兵尽皆叛逃,边关军队战斗力下滑严重。以至于后来,仅凭袁崇焕一己之力,是不足以抵抗后金大军的。

晚清和晚明哪个更腐朽 晚明时期最后的战将(13)

因此,明朝的灭亡,与毛文龙之死有着很大关联。

现今,丹东大鹿岛上的毛文龙碑亭内设有石碑两块,分别立于天启六年和崇祯元年,其中,崇祯元年所立之碑的正面铭刻着毛文龙的铮铮誓言:“指日恢复全辽,神色苞孕于此,吾侪赤心报国,忠义指据于此。”碑的背面,镌刻着毛文龙等众将士的官职和姓名。

参考资料:

『《袁崇焕列传》、《毛太保公传》、《明熹宗实录》、《毛文龙碑亭》』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