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国神机妙算诸葛亮(④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记得儿时听《三国》,稍大翻“演义”,那足智多谋并有几分仙气的诸葛亮,曾令我崇拜得近乎五体投地。如今笔者已过不惑之年,自然不再信孔明能“呼风唤雨”那些鬼话,但对此公的“神机妙算”反倒愈发敬仰不已。

新三国神机妙算诸葛亮(④诸葛亮的神机妙算)(1)

在我看来,作为一个历史人物也好,作为一个艺术形象也罢,诸葛亮的“经天纬地之才,出鬼入神之计”,都是令人惊叹和折服的。他未出茅庐,便知三分天下;他审时度势,始终料敌如神;他知己知彼,近乎百战不殆;他遇险不惊,时常出奇制胜……可以说,孔明公正是凭着自己那“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非凡智慧和杰出才能,才为“匡扶汉室”立下了丰功伟绩。诚如有副楹联对其一生所高度概括的那样: “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愿;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革爻卦,水面偏能用火攻”。因之我常想,一部《三国》倘是没有这位神机妙算的诸葛孔明,恐怕早就“国将不国”、更不会“演义”流传至今了。

新三国神机妙算诸葛亮(④诸葛亮的神机妙算)(2)

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或曰聪明才智从何而来?究其原因虽可见仁见智,但我以为:一靠勤奋学习,二靠勤于实践,这两条怕是最为重要、也是缺一不可的。据道家《仙鉴》记载:道号叫作“卧龙先生”的诸葛孔明,曾拜汝南灵山酆公为师,得到《三才秘箓》、《兵法阵图》、《孤虚相旺》秘本兵书;又到武当山拜北极教主,观览琅书、金简、玉册、灵符,掌握六甲秘术、五行道德,遂成为当时一流的军事家。此说可靠与否姑且勿论,但至少说明诸葛亮曾四处拜师求学,这才能积累起丰富的知识,绝非仅靠“爹妈给个好脑袋”。记得在其“不费江东半分之力,已得十万余箭”之后,东吴军师鲁肃曾问,先生在三天前“何以知今日如此大雾?”孔明似乎不大谦逊地答曰:“为将而不通天文,不识地理,不知奇门,不晓阴阳,不看阵图,不明兵势,是庸才也。”据此可以说,“智慧”离不开“知识”,“无知”者势必“无计”。

新三国神机妙算诸葛亮(④诸葛亮的神机妙算)(3)

不过我还想,如同“文凭”并不等同“水平”一样,如果离开具体实践,“知识”也照样变不成“智慧”。人们常说,诸葛亮只要“眉头一皱”,就会“计上心来”。若问这“心” 上之“计”又从何而来?我看大概只能从实践中来。从古书上写的、电视里演的来看,孔明公亦确实如此:火烧博望坡,他战前曾亲往实地观察地形。定计捉张任,他事先曾乘马“绕河看了一遍”。安居平五路,他更是具体情况分析,从实际出发确定战略方针:羌人不是敬畏马超么?他专令马超率兵守关迎敌;蛮兵不是勇而多疑么?他则遣魏延采用疑兵之计;孟达不是与李严结过生死之交么?他就模仿李严笔迹作书策反;阳平关这地方不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么?他便令虎将赵云引兵把关守隘……如此这般,纵然有50万曹军压境,诸葛亮照样“稳坐钩鱼台”。要是卧龙先生也像马谡那般只会背兵书, 不注重实践,不认真调查研究,其结果又会如何?

新三国神机妙算诸葛亮(④诸葛亮的神机妙算)(4)

走笔至此本应打住,适逢电视屏幕又在播放据说可以使人 “聪明”、给人“智慧”的“多灵多”“脑黄金”等广告。此类药物是否果真具有如此神奇魔力,在下没体验故没资格评说,还是留给“上帝”和质量监督部门另作公论。我只想说,谁要想成为诸葛亮式足智多谋、神机妙算的人物,最管用的还得靠勤奋学习,靠努力实践,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不断增长才干。否则,倘是不学无术之辈,却总想“眉头一皱,计上心来”,或吃点“脑黄金”之类便聪明过人智慧超群,十之八九怕是靠不大住的。

(原刊于1995.6.13《解放军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