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自学成才的例子欧阳修(被誉为唐宋以来最成功的老师)

文坛领袖,千古伯乐,最成功的老师

说起欧阳修,估计大家马上想到的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其实欧阳修不光是文章好,他更是宋代文学史上的文坛领袖,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开创了一代文风。

古人自学成才的例子欧阳修(被誉为唐宋以来最成功的老师)(1)

欧阳修为人却耿介切直,豁达不羁,为此在为人处事上得罪不少同僚。不过他对有真才实学的后生却表现出异乎寻常的大度,极尽赞美,竭力推荐,使一大批当时还默默无闻的青年才俊脱颖而出,名垂后世。《宋史·欧阳修传》说他“奖引后进,如恐不及,赏识之下,率为闻人”,如此成就,可堪称千古伯乐,最成功的老师。

古人自学成才的例子欧阳修(被誉为唐宋以来最成功的老师)(2)

欧阳修

包拯、韩琦、文彦博、司马光,这些响当当的人物,都得到过欧阳修的激赏与推荐。“唐宋八大家”,宋代五人均出自他的门下,而且都是以布衣之身被他相中、提携而名扬天下。由于他在政治上的地位和散文创作上的巨大成就,使他在宋代的地位有似于唐代的韩愈。他荐拔和指导了王安石、曾巩、苏洵、苏轼、苏辙等散文家,对他们的散文创作发生过很大影响。他的平易文风,还一直影响到元、明、清各代。

也正是欧阳修堪为人师的道德文章,才有薪火相传的苏门四学士的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耒,才有了曾巩、曾布昆仲,才有了“中国十一世纪最伟大的改革家”王安石。陈寅恪在曾经说:“(欧阳修)贬斥势利,尊崇气节,遂一匡五代之浇漓,返之淳正。故天水一朝之文化,竟为我民族遗留之瑰宝”。

古人自学成才的例子欧阳修(被誉为唐宋以来最成功的老师)(3)

欧阳修

单亲家庭,母贤己勤

欧阳修出生在四川绵阳,四岁时父亲离世。孤儿寡母无依无靠,只得投奔欧阳修并不富裕的小叔叔。由于家境贫寒,没钱读书,欧母就用芦苇秆在沙地上写画,教欧阳修写字。还教他诵读许多古人的篇章。到欧阳修年龄大些了,家里没有书可读,便就近到读书人家去借书来读,有时接着进行抄写。就这样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只是致力读书。从小写的诗、赋文字,下笔就有成人的水平那样高了。

古人自学成才的例子欧阳修(被誉为唐宋以来最成功的老师)(4)

画荻教子

反对华而不实,追求平实实用

六十岁以后,欧阳修主考礼部,专管进士录取工作。他反对华而不实的文风,大力提倡平实文风。欧阳修主持嘉祐二年科考时,共录取进士388人,不但包括苏轼、苏辙、曾巩等文坛巨匠,还包括张载、程颢、吕大钧等旷世大儒,真可谓群星灿烂。之所以一次考试就能录取这么多名动当时、影响后世的人才,与欧阳的学识、眼光和胸怀是密不可分的。他一生桃李满天下,对北宋文化甚至是中国文化影响巨大。

古人自学成才的例子欧阳修(被誉为唐宋以来最成功的老师)(5)

中间就是欧阳修

​曾经有个叫刘几的太学生,最大的特长就是常玩弄古书里的生僻字词。欧阳修的古文向来是通达平易的,最反对“太学体”的文风。批阅试卷时,欧阳修看到一份试卷,开头写道:“天地轧,万物茁,圣人发。”用字看似古奥,其实很别扭,意思无非是说,天地交合,万物产生,然后圣人就出来了。欧阳修便就着他的韵脚,风趣而又犀利地续道:“秀才剌,试官刷!”意思是这秀才学问不行,试官不会录取!

贵而有恭,谦而有礼

欧阳修晚年,还经常拿出自己年轻时写的文章来修改。夫人心疼地规劝道:“这么大岁数了,还费这个心。难道还是小孩子,怕先生骂你吗?”欧阳修笑道:“不怕先生骂,却怕后生笑。”这种文学史意识和认真的态度,成就了一代文学巨匠。

宋仁宗庆历元年(公元1041年),当时还默默无闻的曾巩,给文坛名人欧阳修写了一封自荐信,并献《时务策》,表达政见。欧阳修读了曾巩的文章后,赏识不已,他在给曾巩的回信中说:“其大者固已魁垒,其于小者亦可以中尺度”,充分肯定了曾巩文章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赏识教育的经典案例

曾巩长于古文策论,轻于应举时文,故屡试不第,一直埋没于草莽江湖。为此,欧阳修特撰《送曾巩秀才序》,为其叫屈,为其扬名,又把曾巩纳入门下,悉心教导,把他当成最堪造就的学生。他还盛赞曾巩说:“过吾门者百千人,独于得生为喜。”在欧阳修的培养和帮助下,曾巩于嘉祐二年(公元1057年)高中进士,从此“一举成名天下知”。

苏洵、苏轼、苏辙父子之所以后来能够名扬天下,也得益于欧阳修这位伯乐。苏洵二十七岁才开始发奋为学,后来进军科场,却连连落榜,性格倔强的他,干脆把自己以前写的文章付之一炬,然后闭门谢客,埋头读书,经过数年磨砺,终于文章大进,下笔千言。

宋仁宗嘉祐元年(公元1056年),四十八岁的苏洵携苏轼、苏辙兄弟,拜访了益州知州成都名士张方平,张方平将其父子三人举荐给了欧阳修,欧阳修看过苏洵父子的文章以后,立即向宋仁宗上《荐布衣苏洵状》说:“伏见眉州布衣苏洵,履行淳固,性识明达,亦尝一举有司,不中,遂退而力学。其论议精于物理而善识变权,文章不为空言而期于有用。其所撰《权书》、《衡论》、《几策》二十篇,辞辩闳伟,博于古而宜于今,实有用之言,非特能文之士也……”由于欧阳修在皇帝和士大夫之间的极力推誉,苏洵从此名动京师。

后记

正是欧阳修的真,才有他谈薄名利的性格,也才有了他作为士大夫的担当和胸怀,也才有它不随波逐流,坚守气节,保护了自己的人生理想,成就了高风亮节嫉恶如仇的一代宗师。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