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德龙儿子近况:48年被华人收养的外籍弃婴熊德龙

印尼富商熊德龙,熊氏集团掌门人,同时也是美国侨领,他在国外大把挣钱,在国内大把捐钱。

改革开放的时候,别人投资中国南方的沿海地区,资产翻了几百几千倍;熊德龙却故意投资西北和西南贫困地区,明知道错过了赚大钱的机会,可他无怨无悔。

熊德龙儿子近况:48年被华人收养的外籍弃婴熊德龙(1)

熊德龙旗下有矿产、房产、报业等等多个大公司,他明明可以在印尼日进斗金,但他却去往美国大把掏钱,斥巨资办《国际日报》。

主要是因为中国在西方的形象,总是被抹黑诽谤,甚至是被恶意调侃。

在上世纪九十年代,熊德龙改变西方对中国的偏见,办报纸亏损了两三千万美元,当时有句话说,如果想害一个人,就劝他去办报纸。

直到那些购买《国际日报》的留学生,成为西方的社会精英,反过来出钱在《国际日报》打广告,熊德龙的报纸才逐渐开始盈利。

熊德龙血管里明明没有任何中国血统,但他以华人富商的身份,多次获得中国国家领导人的接见。这份荣耀,甭说是华人富商,即使是本土企业家,又有几人能获得?  

熊德龙儿子近况:48年被华人收养的外籍弃婴熊德龙(2)

熊德龙办的报纸,在世界各地拥有巨大的影响力,举例来说2016年的时候,菲律宾搞了个所谓的南海“仲裁”。

熊德龙立刻通过报纸发表文章《颠倒黑白的“裁决” 破坏世界和平的祸心》让外国人看清是非曲直。

他没有中国血统,小时候也没去过中国,为何用一生回报中国?而本期文章要带来的内容,便是爱国商人——熊德龙! 

一,被客家人收养的弃婴,以身为中国人为荣耀

关于此事的详细经过,要从印尼华侨熊如淡夫妇说起,他们祖籍是广东梅州,在印尼已经收养了三个女孩,想要再收养一个男孩。

夫妻俩私下里讨论,如果收养个男孩,家里的经济条件是否允许?能不能给孩子很好的教育?

1947年11月,印尼秋风吹过,在一家孤儿院的门口,传来婴儿的哭声。工作人员出门一看,不知是谁把一个混血男婴,放在了孤儿院的门口。

到1948年,熊如淡夫妇经过慎重考虑,决定再收养一个男孩儿,于是去往孤儿院。

夫妻俩原想着,收也是收养华人的后代,他们喜欢黑头发的中国面孔。

可孤儿院当中,有个蓝眼睛卷头发的小男孩(一半荷兰血统一半印尼血统)目光犹如两个小灯泡,望着熊如淡和黄凤娇。

熊德龙儿子近况:48年被华人收养的外籍弃婴熊德龙(3)

夫妻俩动了怜悯之心,于是抱着那个小家伙左看右看,是越看越喜欢,为小家伙取名叫熊德龙,大概意思就是希望熊家能出一条龙。

据熊德龙本人所说,他那时候才八个多月大,而养父母喜欢孩子,也擅长教育孩子。

熊如淡和黄凤娇,教熊德龙学习客家话,希望孩子以客家人吃苦耐劳的传统,迎接生活的挑战。

熊德龙认为他从中国父亲和母亲那里,学会了如何做中国人,处世要正大光明,对穷苦人要以善相待,对周围的邻居要热情帮助。

当然了,最重要的还是吃苦耐劳,爱身边的所有人。

熊德龙虽然长着外国人的面孔,但他声音犹如和风细雨,如果闭着眼睛听他说客家话,腔调完完全全跟客家人一模一样。而且他说普通话的时候,比大多数广东人更加标准。

熊德龙儿子近况:48年被华人收养的外籍弃婴熊德龙(4)

最让熊德龙难忘的,便是八岁那年年底,家里的经济很困难,而唐山那边来信,说无钱买米下锅。

当然了,唐山的意思并不是河北唐山,在这里指的是中国。

母亲从柜子最深处,取出仅剩的一件首饰手镯,带着熊德龙就去了金店,想要拿手镯换点钱。

看到这一幕,童年时期的熊德龙很不解,既然家里已经很穷了,母亲为何要把手镯当了呢?

母亲则哭着解释说:“要把钱寄到唐山,寄给你的爷爷奶奶……”

她教导熊德龙,人只要活着,就不能忘了家在哪里;即使印尼这边的生活也很难,但依旧要照顾到家里的老人。

熊德龙也是在这时,深刻认识到自己真正的家,在遥远的中国,那里也成了他魂牵梦绕的土地。

从小到大,熊德龙便以中国人为荣耀,他始终感恩中国父母,无论在外做工多么辛苦,也都会定期寄一笔钱孝顺父母。

熊德龙十九岁那年有了创业的想法,经商虽然冒险,但获得了父母和亲朋的大力支持,给了他关键的启动资金。

熊德龙儿子近况:48年被华人收养的外籍弃婴熊德龙(5)

熊德龙从长辈那里拿到了钱,办了一家小小的海绵工厂,开始了他的创业之路。

在经商的理念上,熊德龙想起了父母的教导,客家人要和气生财,以真诚对待所有伙伴。

经过十多年的打拼,熊德龙成为印尼的一名富商,事业好似早晨的太阳一般红红火火,正如同名字一样,熊家出了一条龙。

他无论是在印尼还是在欧美,最喜欢讲自己是客家人,虽然没有中国人的面孔,但对中国的感情,是百分之百真挚的。

无论走到哪里,无论遭受多少争议,熊德龙都坚定不移地认为,自己是堂堂正正的中华民族一份子。因为有印尼的客家人父母,才有了他熊德龙的事业。

他在自家的花园当中,用毛笔字写“锦绣中华”四个字,希望子孙后代记住,灵魂属于中国。

熊德龙儿子近况:48年被华人收养的外籍弃婴熊德龙(6)

熊德龙为老年人发慰问金

从八十年代到千禧之年,熊德龙以印尼华人富商的身份去美国创业,虽然因为投资报业陷入巨额亏损,但他对此从不后悔。

熊德龙脑子里想着的,并不是通过报纸挣多少钱,而是通过他旗下的报纸,改变西方人对中国的偏见。

在当时来说,两三千万美金,是常人想都不敢想的巨款,但熊德龙面对巨额亏损,却从未说过半句怨言。

虽然亏了很多钱,但熊德龙在美国华人社会,获得了大家的一致认可,拥有极高号召力。

熊德龙常常出钱举办爱国活动,就拿1997年来说,他举办了一次华人大聚会,庆祝香港回归。

当红色的国旗升起,熊德龙望着那五颗金色的星星,因为心情过于激动,所以泪水滚出了眼眶。

二,跪在家里痛哭,带父母回家

早在1978年的时候,熊德龙身为印尼富商,便想着送父母回家,他自幼接受客家人的教育,自然知道落叶归根对于中国人的重要性,这是源自基因深处的执念。

不仅要把父母送回梅县老家养老,他熊德龙本人,也对那片土地魂牵梦绕。

然而,归家之路,困难重重。

熊德龙儿子近况:48年被华人收养的外籍弃婴熊德龙(7)

熊德龙为学校老师发慰问金

先是去澳门,熊德龙带着妻子,以旅游的名义来到了澳门,望着殖民主义的残毒,他内心悲痛不已。

更让熊德龙感到愤怒的是,很多人花一块钱投入望远镜,去看大陆的老人家种地,无非是嘲笑对岸经济落后,这等于是大批的游客排着队嘲笑大陆。

熊德龙怒从心头起,只感觉肠胃犹如打了结一般,满肚子都是悲愤和疼痛,他脑子里闪过九十五岁的奶奶,那乃是母亲最大的牵挂,自己还从未见过那位的善良老人。

在可恶的望远镜旁边,熊德龙暗暗发誓,一定要尽快回老家,尤其是要把父母,送到老家生活。

熊德龙和妻子二人,拿着他们的印尼护照去旅行社,想让对方帮忙,是否能通过别的途径去梅县。

明明“拱北”就在几步之外,熊德龙却无法到拱北;澳门这边修的是水泥路,而拱北那边是泥路。

熊德龙的回家方案,则是护照放一边,取出另外一张纸,盖章做了签证。

总算是顺利到达拱北,望着脚下的泥路,再转身望向澳门,熊德龙哭得是泪流满面。

熊德龙儿子近况:48年被华人收养的外籍弃婴熊德龙(8)

他心里在呐喊:“亲爱的父亲和母亲,我总算是回家了,我的双脚代替你们回家了。”

熊德龙弯下腰,从地上捧了一把泥土放入包里,想着以此作为礼物,送给印尼那边的父母。

几经周折,熊德龙第一次步入梅县的家门,虽然双眼看起来很陌生,但那熟悉的感觉,从心头蔓延而出,直达四肢百骸。

家里人一直问,是谁回来了?

年轻人喊着说:“德龙回来了。”

九十五岁的奶奶卧病在床,而且双眼已经模糊,当她听到德龙回来了,急忙伸出双手,想要摸一摸乖孙。

熊德龙噗通一声,就跪在了奶奶的床前,而奶奶摸着孙子的头,激动地说:“乖孙德龙,乖孙德龙。”

熊德龙听到这句话,再也忍不住心中奔涌的情感,他跪在地上嚎啕大哭。

熊德龙儿子近况:48年被华人收养的外籍弃婴熊德龙(9)

在梅县老家,熊德龙感受到更加强烈的亲情,他虽然是被亲生父母抛弃的孤儿,但客家人给了他快乐的童年,更支持他创业经商。

虽然身份是孤儿,但熊德龙自打记事那天起,就从未吃过孤儿的苦,他始终认为自己是客家人,是熊家的成员之一。

回到印尼,熊德龙立刻就去办手续,经过不懈的努力,成功把父母带回梅县,总算是了却了一桩心事。

父母回到梅县老家很激动,心情非常兴奋,见了谁都夸儿子熊德龙,说儿子是个好孩子。

而熊德龙本人,虽然生意很忙,但他每当有一点闲暇,就会想方设法回梅县,对于他来说那里才是真正的家。

中国有个传统,那就是每到过年的时候,要回去吃一顿团圆饭。熊德龙同样如此,只要到了农历新年,他必然会推开所有的应酬,务必要回梅县老家。

虽然国籍写的不是中国,但对于熊德龙来说,他心心念念的是中国。和父母一起住的时候,才是最舒适最温馨的时刻。

熊德龙儿子近况:48年被华人收养的外籍弃婴熊德龙(10)

熊德龙在美国,每当到了中秋节,必然会出钱组织大联欢,邀请附近的中国留学生共聚一堂,舞动雄狮和长龙,一起品尝美味的月饼。

他公司的员工,因公事去中国出差的时候,一般都会抽出时间回家看看,再去一趟梅县,看望年迈的熊家父母。

对熊德龙影响最深的书籍,便是儿童启蒙读物《增广贤文》记得幼年时期,母亲便一直根据那本书,教育家里的孩子们。

书里讲到,人要孝顺父母,而熊德龙深深记着这句话,把父母视为这一生最重要的人。

母亲晚年身患重病不省人事,昏迷了三个多礼拜,血压从九十一直落到五十。

亲人认为老人家要走,围在病床周围哭泣。

熊德龙则让大家去门外等候,他认为母亲虽然陷入昏迷,但老人家是可以听到哭声的。

病房里,只剩下熊德龙和母亲俩人,他拿起了一把梳子,一边流泪一边为母亲梳头,想起了儿时的点点滴滴,不是亲生胜过亲生。

熊德龙儿子近况:48年被华人收养的外籍弃婴熊德龙(11)

熊德龙突然想起了小时候、母亲教他唱的歌谣,于是他一字一句唱了起来。歌声响起后没过多久,母亲的血压居然恢复到了七十。

熊德龙唱着唱着,母亲也跟着唱了起来,母子二人一人一句,万万没想到母亲昏迷了这么久,还可以发出声音。

母亲的眼角在流泪,很显然她知道剩下的时间已经不多了,嘴里哼着歌谣,仿佛回到了往日。

当血压再次开始降低,熊德龙只感觉胸口被掏空,在母亲去世之后,他感受到有生以来最大的孤独。

熊德龙早就为父母选好了最后的栖身之所,他平常无论有多忙,总会抽出时间,去坟前磕头上香。无论时间多么的紧迫,熊德龙磕头之后,也会围着父母的墓地走几圈。

他在世界各地,有十几个住所,每一栋房子里,都会摆上父母的照片,要求每天都要擦得干干净净。

熊德龙儿子近况:48年被华人收养的外籍弃婴熊德龙(12)

2021年:759名老师获得2020年熊德龙奖教金

熊德龙喜欢音乐,每当他晚上回到家,就会拨动琴弦在客厅里演奏,动听的琴声响起,再望着父母的照片,仿佛老人家依旧陪伴在自己身边。  

三,在国外事业飞黄腾达,在国内投资贫困地区

熊德龙旗下的产业虽然有很多,对于他来说最重要的是报业,他所掌管的报纸,免费刊登中国的文章,从未收过任何一毛钱。

中国的风景区负责人,去《国际日报》刊登文章的时候,一般都能顺利通过。

提起当年亏损的那几千万美金,熊德龙次次都是莞尔一笑,他认为报纸发行之后,让自己精神富足,让国与国之间的隔阂更小,人与人之间的了解更多。

他笑着说:“其实那时候挺好玩的,亏钱亏钱一直在亏钱,当时有句话说,如果想害谁,就劝谁去做报纸。”

当然了,赔钱已经是过去式了,熊德龙的《国际日报》早就开始盈利。

就连西方和东南亚的一些党派竞选的时候,都会求助于熊德龙的报纸,刊登竞选广告。

熊德龙儿子近况:48年被华人收养的外籍弃婴熊德龙(13)

熊德龙热衷于慈善事业,动辄都是数亿人民币的捐款,据2007年的数据,他单单是捐到梅州的,就有五千多万元。更别提熊德龙晚年,每次出手都是几百上千万。

举例来说,梅州1999年的时候,要修一条跨江大桥,连接梅县新城区。

熊德龙立刻买机票回国,赶到梅州提出捐款,他深知这座桥会拉动当地经济,更深知这片土地的恩情。

梅州市政府,为了感谢熊德龙多年来的支持,于是跟熊先生说,要把大桥命名为“德龙大桥”。

因为这件事,熊德龙思考了整整一夜,天一亮就联络市政府,同意以他的名字作为大桥名字。

以熊德龙的身家来说,并不在乎宣传,他真正希望看到的,是若干年后熊家子子孙孙,以“德龙大桥”为榜样,记得为国家做贡献。

熊德龙儿子近况:48年被华人收养的外籍弃婴熊德龙(14)

熊德龙谈起公益事业,虽然为多个领域捐款,但最让他感到骄傲的,便是德龙大桥。(总共捐过六座大桥)

当大桥建成,亮起了霓虹灯的时候,熊德龙心情很兴奋,指着大桥说:“快看快看,太靓了!”

改革开放之后,海外华人纷纷在中国投资,民间评价熊德龙的时候,说他投资一块钱,等于别人投资一百块钱。

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别人在改革开放之后,都把钱投到沿海城市。

可熊德龙绝大部分的投资,都放到了偏远的西北地区,和西南的大片山区,他明知道内陆不如沿海,内陆甚至可能会赔钱,但他坚持投资贫困地区。

据他自己所说,认为锦上添花容易,雪中送炭难。

放在今天来说,倘若熊德龙的钱,真投到了沿海地区,收益可能是今天的几百倍几千倍!

以商人的角度来看,熊德龙投资贫困地区很奇怪;但以家国的角度来看,熊德龙想着的不是赚钱,而是把钱投给最需要的人。

熊德龙儿子近况:48年被华人收养的外籍弃婴熊德龙(15)

2018年,熊德龙为某大学捐款千万,发表演讲

熊德龙说,当他去到贫困地区,看到烟厂生产香烟的时候连过滤嘴都没有,这还谈什么发展呢?

因为那时候中国太穷了,无法配套到足够的人民币,所以熊德龙想方设法,把国外的设备带到国内贫困地区。

当产业链的工人赚了钱,熊德龙也跟着高兴,虽然说失去了暴富的机会,但雪中送炭帮了穷人。

熊先生的教育慈善捐款,遍布全国各地的多所学校,他深知上学艰难,贫困生改变命运更艰难,所以他特别重视教育。

据熊德龙所说,他赚了一些钱之后,脑子里最重要的不再是利润,而是该如何弘扬中华文化。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