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世家文言文及其翻译(孔子家语卷九卷终)

孔子世家文言文及其翻译(孔子家语卷九卷终)(1)

孔子家语 卷九 七十二弟子解第三十八

【原文】

颜回,鲁人,字子渊,少孔子三十岁。年二十九而发白,三十一早死。孔子曰:“自吾有回,门人日益亲。”回以德行著名,孔子称其仁焉。

【译文】

颜回,鲁国人,字子渊,比孔子小三十岁。二十九岁时头发就白了,三十一岁早早就死了。孔子说:“自从我有了颜回这个学生,我的弟子们关系日益亲密。”颜回以品德操守高尚闻名,孔子称赞他仁爱。

【原文】

宰予,字子我,鲁人,有口才,以语言著名。事齐为临淄①大夫,与田常为乱②,夷其三族。孔子耻之,曰:“不在利病③,其在宰予。”

【注释】

①临淄:春秋时为齐国都城。在今山东淄博。

②与田常为乱:田常:即陈恒,春秋时齐国人。曾事齐简公,后弑简公而立平公。据《史记》司马贞索隐,《左传》无宰我与田常为乱的记载,而有一叫阚止的人字子我,被田常所杀。此作辛我事,恐有误。

③利病:利弊,利害。

【译文】

宰予,字子我,鲁国人,有口才,以能言善辩著名。他在齐国做官,为临淄大夫,因与田常一起犯上作乱,被夷灭了三族。孔子以此为耻,说:“这样的结果,不在于有什么利弊,而在于宰予参与了这件事。”

【原文】

端木赐,字子贡,卫人。少孔子三十一岁。有口才,著名。孔子每诎①其辩。家富累钱千金,常结驷连骑,以造原宪。宪居蒿庐蓬户之中,与之言先王之义。原宪衣弊衣冠,并日蔬食②,衍然③有自得之志。子贡曰:“甚矣,子如何之病也。”原宪曰:“吾闻无财者谓之贫,学道不能行者谓之病。吾贫也,非病也。”子贡惭,终身耻其言之过。子贡行贩,与时转货④。历相鲁卫而终齐。

【注释】

①诎:贬退。

②并日蔬食:两日吃一日粮。

③衍然:快乐的样子。

④与时转货:买贱卖贵,随时转货。

【译文】

端木赐,字子贡,卫国人。比孔子小三十一岁,有口才,很著名。孔子经常阻止他的能言善辩。他的家庭非常富有,常驾着马车或骑着马,去看望原宪。原宪居住在茅草屋中,与子贡谈论古代先王治国的道理。原宪穿着破旧的衣服,两天才能吃一天的饭,但仍然很快乐,有自己的志向。子贡说:“太过分了,你怎么会病成这样?”原宪说:“我听说没有钱财叫做贫,学道而不能身体力行叫做病。我是贫,不是病。”子贡听了原宪的话感到很惭愧,终身都为说过这样错误的话而羞愧。子贡贩卖货物,能及时转手获利。曾担任鲁国、卫国的宰相,后来死在齐国。

【原文】

冉求,字子有,仲弓①之宗族。少孔子二十九岁。有才艺,以政事著名。仕为季氏宰②,进则理其官职,退则受教圣师,为性多谦退。故子曰:“求也退,故进之。”

【注释】

①仲弓:即冉雍,字仲弓。孔子弟子。

②为季氏宰:为季孙氏的家臣。

【译文】

冉求,字子有,和冉雍是同族。比孔子小二十九岁。有才艺,以会处理政事著名。曾为季孙氏的家臣。做官时就处理政务,不做官时就在孔子门下学习。为人性情多谦逊退让。所以孔子说:“冉求做事退缩,所以我要鼓励他。”

【原文】

仲由,弁人,字子路,一字季路。少孔子九岁。有勇力才艺,以政事著名。为人果烈而刚直,性鄙而不达于变通。仕卫为大夫①,蒯瞆与其子辄争国,子路遂死辄难。孔子痛之,曰:“吾自有由,而恶言不入于耳。”

【注释】

①仕卫为大夫:子路为卫国大夫孔悝的邑宰。

【译文】

仲由,弁地人,字子路,一字季路。比孔子小九岁。有勇力才艺,以政事著名。为人果烈而刚直,性格粗放而不善于变通。在卫国担任大夫的官职,正赶上蒯瞆与他的儿子蒯辄争夺国君之位,子路为保护蒯辄而死。孔子非常悲痛,说:“自从我有了子路,那些恶意中伤的话再也传不到我耳朵里了。”

【原文】

卜商,卫人,字子夏。少孔子四十四岁。习于《诗》①,能通其义,以文学著名。为人性不弘,好论精微,时人无以尚②之。尝返卫,见读史志者云:“晋师伐秦,三豕渡河。”子夏曰:“非也,己亥耳。”读史志曰:“问诸晋史,果曰己亥。”于是卫以子夏为圣。孔子卒后,教于西河③之上,魏文侯师事之,而谘④国政焉。

【注释】

①习于《诗》:据传子夏精通《诗经》,《毛诗·序》就是他写的。

②尚:超过。

③西河:地名。即今陕西东部黄河西岸地区。子夏曾居于此,并在此讲学。

④谘:商量,征询。

【译文】

卜商,卫国人,字子夏。比孔子小四十四岁。他学习《诗经》,能理解其意,以文学著称。为人胸襟不够宏大,好论证精微的事情,当时没有人能超过他。他曾经返回卫国,见一个读史书的人说:“晋师伐秦,三豕渡河。”子夏说:“不对,不是三豕,是己亥。”读史书的人说:“请教晋国的史官,果然是己亥。”于是卫国的人都把子夏当做圣人。孔子去世以后,子夏在魏国西河讲学,魏文侯把他当做老师,向他咨询治理国家的方法。

【原文】

曾参,南武城人,字子舆。少孔子四十六岁。志存孝道,故孔子因之以作《孝经》。齐尝聘,欲与为卿,而不就。曰:“吾父母老,食人之禄则忧人之事,故吾不忍远亲而为人役。”参后母遇之无恩,而供养不衰。及其妻以藜烝不熟①,因出之。人曰:“非七出也。”参曰:“藜蒸小物耳,吾欲使熟,而不用吾命,况大事乎?”遂出之,终身不取妻。其子元请焉,告其子曰:“高宗以后妻杀孝己②,尹吉甫以后妻放伯奇③。吾上不及高宗,中不比吉甫,庸知其得免于非乎?”

【注释】

①藜:藜羹,用嫩藜做的羹。烝:同“蒸”。

②高宗:即殷高宗武丁。孝己:殷高宗子,因遭后母谗言,被高宗放逐,忧苦而死。

③尹吉甫:周宣王时贤臣。伯奇:尹吉甫之子。因遭后母谗言,被其父放逐于野。

【译文】

曾参,鲁国南武城人,字子舆。比孔子小四十六岁。以孝道为志向,所以孔子因他而作《孝经》。齐国曾聘请他,想让他为卿,他不去,说:“我父母已年老,拿人家的俸禄就要替人家操心,所以我不忍心远离亲人而受别人差遣。”他的后母对他很不好,但他仍供养她孝敬她。他的妻子因藜羹没有蒸熟,曾参为此要休她。有人说:“你妻子没有犯七出的条款啊!”曾参说:“蒸藜羹是小事,我让她蒸熟她却不听我的话,何况是大事呢?”于是就休了妻子,终身不再娶妻。他的儿子曾元劝他再娶,他对儿子说:“殷高宗武丁因为后妻杀死了儿子孝己,尹吉甫因为后妻而放逐了儿子伯奇。我上不及高宗贤能,中不比尹吉甫能干,怎知能避免不做错事呢?”

【原文】

澹台灭明,武城人,字子羽。少孔子四十九岁。有君子之姿。孔子尝以容貌望①其才,其才不充孔子之望。然其为人,公正无私,以取与去就,以诺为名。仕鲁为大夫也。

【注释】

①望:期望。

【译文】

澹台灭明,武城人,字子羽。比孔子小四十九岁。他有君子的姿容。孔子曾因他的容貌而期望他的才能可以和容貌相称,可是他的才能没能达到孔子的期望。然而他的为人公正无私,以获取与给予来选择去就,以重信用知名。在鲁国做官,官为大夫。

【原文】

高柴,齐人,高氏之别族,字子羔。少孔子四十岁。长不过六尺,状貌甚恶。为人笃孝而有法正①。少居鲁,见知名于孔子之门。仕为武城②宰。

【注释】

①法正:礼法规矩。

②武城:地名。故址在今山东费县西南。

【译文】

高柴,齐国人,属高氏家族的分支,字子羔。比孔子小四十岁。他身高不到六尺,相貌很丑。为人特别注重孝道而又遵守礼仪法度。小的时候居住在鲁国,在孔子的弟子中有一定名声。官为武城宰。

【原文】

宓不齐,鲁人,字子贱。少孔子四十九岁。仕为单父宰,有才智,仁爱,百姓不忍欺。孔子大①之。

【注释】

①大:看重。一本作“美”。

【译文】

宓不齐,鲁国人,字子贱。比孔子小四十九岁。担任单父宰,有才智,有仁爱,连百姓都不忍欺骗他。孔子很赞美他。

【原文】

南宫韬,鲁人,字子容。以智自将①,世清不废,世浊不湾②。孔子以兄子妻之。

【注释】

①自将:自己保全。

②不湾:不污秽。

【译文】

南宫韬,鲁国人,字子容。能以自己的聪明才智保全自己,世道清平会有所作为,世道污浊也不会同流合污。孔子把自己哥哥的女儿嫁给了他。

【原文】

公析哀,齐人,字季沉。鄙①天下多仕于大夫家者,是故未尝屈节②人臣。孔子特叹贵之。

【注释】

①鄙:鄙视。

②屈节:折节。

【译文】

公析哀,齐国人,字季沉。鄙视天下很多人到大夫家去做家臣,因此他没有屈节去做别人的家臣。孔子特别赞赏他。

【原文】

曾点①,曾参父,字子皙。疾②时礼教不行,欲修之,孔子善焉。《论语》所谓“浴乎沂,风乎舞雩”③,之下。

【注释】

①曾点:即曾皙。

②疾:痛心,痛恨。

③浴乎沂(yí),风乎舞雩(yú):此为《论语·先进》文。这是曾点回答孔子的话。意为到沂水沐浴,到舞雩的树下去乘凉。舞雩:古代求雨祭天,设坛命女巫为舞,故名舞雩。

【译文】

曾点,曾参的父亲,字子皙。他痛心于当时不施行礼教,想改变这种情况。孔子很赞同他的想法,就像赞同他在《论语》中所说的“在沂水沐浴,在舞雩乘凉”一样。

【原文】

漆雕开,蔡人,字子若。少孔子十一岁。习《尚书》,不乐仕。孔子曰:“子之齿可以仕矣,时将过。”子若报其书曰:“吾斯之未能信。”孔子悦焉。

【译文】

漆雕开,蔡国人,字子若。比孔子小十一岁。他研习《尚书》,不愿做官。孔子说:“按你的年龄可以做官了,不然就错过时机了。”子若给孔子回信说:“我对您的话还不太明白。”孔子很高兴。

【原文】

颜刻,鲁人,字子骄。少孔子五十岁。孔子适卫,子骄为仆。卫灵公与夫人南子同车出,而令宦者雍渠参乘①,使孔子为次乘②。游过市,孔子耻之。颜刻曰:“夫子何耻之?”孔子曰:“《诗》③云:‘觏④尔新婚,以慰我心。’”乃叹曰:“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注释】

①参乘:陪乘。

②次乘:后面的车。

③《诗》:指《诗经·小雅·车辖》。

④觏(gòu):遇见。

【译文】

颜刻,鲁国人,字子骄。比孔子小五十岁。孔子到卫国去,子骄为仆从。卫灵公和夫人南子同车出游,让宦官雍渠陪乘,让孔子乘坐后面的车陪着。游览经过闹市,孔子感到很耻辱。颜刻说:“先生为何感到耻辱呢?”孔子说:“《诗经》说:‘遇到你们新婚,你们美满我欢欣。’”又叹息说:“我没有见到喜好美好品德如同喜欢美色一样的人啊!”

【原文】

梁鳣,齐人,字叔鱼。少孔子三十九岁。年三十未有子,欲出其妻。商瞿①谓曰:“子未也。昔吾年三十八无子,吾母为吾更取室。夫子使吾之齐,母欲请留吾。夫子曰:‘无忧也,瞿过四十,当有五丈夫②。’今果然。吾恐子自晚生耳,未必妻之过。”从之,二年而有子。

【注释】

①商瞿:春秋时鲁国人,字子木,孔子弟子。

②丈夫:指男孩。

【译文】

梁鳣,齐国人,字叔鱼。比孔子小三十九岁。到了三十岁还没有儿子,想休了他的妻子。商瞿对他说:“你不要这样做。从前我三十八岁还没有儿子,我母亲为我又娶了一房妻子,先生派我到齐国去,母亲请求让我留下来。先生说:‘不要担忧,商瞿过了四十岁,会有五个儿子。’现在果然如此。我恐怕你的子女晚生,未必是你妻子的过错。”梁鳣听从了商瞿的话,过了两年就有了儿子。

【原文】

琴牢,卫人,字子开,一字张。与宗鲁①友,闻宗鲁死,欲往吊焉。孔子弗许,曰:“非义也。”

【注释】

①宗鲁:春秋时卫国人。为卫灵公兄卫公孟的参乘。公孟为人不善,但对宗鲁很亲近。宗鲁为保护公孟而死。

【译文】

琴牢,卫国人,字子开,一字张。和宗鲁是好朋友,听到宗鲁死了,想去悼念他。孔子不让他去,说:“这不合乎义。”

【评析】

据《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记载,孔子曰:“受业身通者七十有七人。”都是有杰出能力的人。其中以德行见长的有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以政事见长的有冉有、季路,以言语见长的有宰我、子贡,以文学见长的有子游、子夏等等。


孔子家语 卷九 本姓解第三十九

【原文】

孔子之先,宋之后也。微子启,帝乙之元子①,纣之庶兄,以圻内②诸侯,入为王卿士。微,国名,子爵。初,武王克殷,封纣之子武庚于朝歌③,使奉汤祀。武王崩,而与管④、蔡、霍三叔作难,周公相成王东征之。二年,罪人斯得,乃命微子代殷后,作《微子之命》⑤申之。与国于宋,徙殷之子孙,唯微子先往仕周,故封之贤。其弟曰仲思,名衍,或名泄。嗣微子之后,故号微仲。生宋公稽,胄子⑥虽迁爵易位,而班级⑦不及其故者,得以故官为称。故二微虽为宋公,而犹以微之号自终。至于稽乃称公焉。

【注释】

①帝乙:商代帝王。纣王的父亲。元子:长子。

②圻内:皇帝都城千里之地叫圻。此指都城千里之内的地方。

③武庚:商纣王之子,名禄父。周武王灭纣,封武庚以续殷祀。后因与管叔、蔡叔一起作乱,为周公所杀。朝歌:殷朝都城。故址在今河南淇县。

④管:管叔,周武王弟,周公兄。周灭商,封于管。

⑤《微子之命》:微子,名启,纣王的同母长兄,帝乙的长子。武庚被杀后,微子启代替武庚为殷之后裔,封于宋国。史官记录成王封微子的诰命,叫《微子之命》。

⑥胄子:古帝王与贵族的长子。

⑦班级:爵位等级。

【译文】

孔子的祖先,是宋国的后裔。微子启,是帝乙的长子,纣的同父异母哥哥,以都城千里之内诸侯的身份,进入朝廷为国王的卿士。微,是诸侯国名,属于子爵。当初,武王征服了殷国,封纣的儿子武庚于朝歌,让他奉行商汤的祭祀。武王死后,武庚与管叔、蔡叔、霍叔共同谋反,周公辅佐成王东征讨伐他们。第二年擒获了罪人,于是命令微子启代替武庚为殷的后裔,作《微子之命》申告此事。封微子于宋国,迁徙殷人的子孙到此地,唯有微子先到周朝去做官,被周朝封为贤人。微子的弟弟仲思,名衍,或名泄,继承了微子的爵位,因此又称微仲。仲思生宋公稽,后代虽然爵位变迁,但等级都没有祖辈高,仍然以旧的爵位称呼。所以微子和微仲虽然是宋公,但始终都用微子称号。到了稽即位,才开始称公。

【原文】

宋公生丁公申,申生缗公共及襄公熙,熙生弗父何及厉公方祀。方祀以下,世为宋卿。弗父何生宋父周,周生世子胜,胜生正考甫,考甫生孔父嘉。五世亲尽,别为公族①,故后以孔为氏焉。

【注释】

①公族:同祖的一族。

【译文】

宋公稽生丁公申,申生缗公共和襄公熙,熙公生弗父何及厉公方祀。从方祀以下,世代为宋国卿。弗父何生宋父周,宋父周生世子胜,世子胜生正考甫,正考甫生孔父嘉。传到五代以后,分出同族,所以后来有一支以孔作为姓氏的族亲。

【原文】

一曰孔父者,生时所赐号也,是以子孙遂以氏族。孔父生子木金父,金父生罩夷,罩夷生防叔,避华氏之祸而奔鲁。防叔生伯夏,伯夏生叔梁纥。纥虽有九女而无子。其妾生孟皮,孟皮一字伯尼,有足病。于是乃求婚于颜氏。颜氏有三女,其小曰徵在。颜父问三女曰:“陬①大夫虽父祖为士,然其先圣王之裔。今其人身长十尺,武力绝伦,吾甚贪②之。虽年长性严,不足为疑。三子孰能为之妻?”二女莫对。徵在进曰:“从父所制,将何问焉?”父曰:“即尔能矣。”遂以妻之。徵在既往,庙见。以夫之年大,惧不时③有男,而私祷尼丘之山以祈焉。生孔子,故名丘而字仲尼。

孔子三岁而叔梁纥卒,葬于防。至十九,娶于宋之亓官氏,一岁而生伯鱼。鱼之生也,鲁昭公以鲤鱼赐孔子。荣君之贶④,故因以名曰鲤,而字伯鱼。鱼年五十,先孔子卒。

【注释】

①陬(zōu):春秋时鲁地,孔子出生于此。故址在今山东曲阜东南。

②贪:舍不得。

③不时:不及时。

④贶(kuàng):赐予,加惠。

【译文】

一说孔父这个名号,是出生时君王所赐的号,所以子孙就以此作为姓氏。孔父生子木金父,金父生罩夷,罩夷生防叔,防叔为了躲避华氏之祸逃亡到鲁国。防叔生伯夏,伯夏生叔梁纥。叔梁纥有九个女儿而无儿子。叔梁纥的妾生孟皮,孟皮字伯尼,脚有毛病。于是叔梁纥向颜氏求婚。颜氏有三个女儿,小女儿叫徵在。颜父问他的三个女儿:“陬邑孔氏的父辈和祖辈虽是士,但他们的祖先是圣王的后裔。现在求婚的叔梁纥身高十尺,武力绝伦,我很看中他。虽然年龄大了些性子又急,但不必担心。你们三人谁愿意做他的妻子?”大女儿二女儿都不说话。徵在走上前说:“听从父亲的安排,还有什么可问的呢?”她父亲说:“就是你能做他的妻子。”就把徵在许给叔梁纥做妻子。徵在去叔梁纥家时,先在宗庙见面。因为丈夫的年龄大,担心不能及时生儿子,便私下到尼丘山去祈祷。后来生下孔子,所以名丘字仲尼。

孔子三岁时叔梁纥去世,葬在防山。孔子十九岁,娶了宋国亓官氏的女儿为妻,一年后生下伯鱼。伯鱼出生时,鲁昭公送给孔子一条鲤鱼。孔子得到国君的赏赐感到很荣耀,所以给儿子取名鲤,字伯鱼。伯鱼活到五十岁,比孔子先去世。

【原文】

齐太史子与适鲁,见孔子,孔子与之言道。子与悦,曰:“吾鄙人也,闻子之名,不睹子之形久矣,而求知宝贵也。乃今而后知泰山之为高,渊海之为大。惜乎夫子之不逢明王,道德不加于民,而将垂宝以贻后世。”

遂退而谓南宫敬叔①曰:“今孔子先圣之嗣,自弗父何以来,世有德让,天所祚也。成汤以武德王天下,其配在文。殷宗以下,未始有也。孔子生于衰周,先王典籍,错乱无纪,而乃论百家之遗记,考正其义,祖述②尧舜,宪章③文武,删《诗》述《书》,定礼理乐,制作《春秋》,赞明《易》道,垂训后嗣,以为法式,其文德著矣。然凡所教诲,束脩④已上三千余人,或者天将欲与素王⑤之乎?夫何其盛也!”

敬叔曰:“殆如吾子之言,夫物莫能两大。吾闻圣人之后,而非继世之统,其必有兴者焉。今夫子之道至矣,乃将施之无穷,虽欲辞天之祚,故未得耳。”

子贡闻之,以二子之言告孔子。子曰:“岂若是哉?乱而治之,滞而起之,自吾志,天何与焉?”

【注释】

①南宫敬叔:鲁国大夫。

②祖述:效法前人,加以陈说。

③宪章:效法。

④束脩(xiū):学生家长送教师的酬劳。十条干肉称束脩。

⑤素王:有帝王之德而未居其位的人。后来儒家专以素王称孔子。

【译文】

齐国的太史子与来到鲁国,见到孔子。孔子和他谈论道,子与很高兴,说:“我是浅陋无知的人,久闻您的大名,而没能和您见面,而求知的机会是很宝贵的。从今以后我知道了泰山的高大,大海的广阔。只可惜啊,先生没有遇到圣明的君主。道德不能在百姓中施行,而只有把这些宝贵的东西留给后世了。”

子与辞别孔子后对南宫敬叔说:“现今的孔子是先圣的后代,从弗父何以来,孔氏后代世世有德谦让,这是上天所赐的福分啊。成汤以武德称王天下,用礼乐相配合。殷商以下,就没有这样的情况了。孔子生在周朝衰败的时代,先王的典籍错乱无序,孔子就整理论述百家遗留的记录,考证其正确的含义,师法和陈说尧舜的盛德,效法周文王、周武王的文功武治,删定《诗》整理《书》,制定礼,理清乐,制作《春秋》,阐明《易》道,给后世留下训诫,作为法则,孔子的文德是何等显著啊!他所教诲的弟子,奉上束脩的就有三千多人,或许是上天要他成为无冕的素王吧?为什么如此兴盛呢!”

南宫敬叔说:“如果像你说得那样,事物不会两全其美。我听说圣人的后代,如果不是继承王位的统系,也必然会有兴盛的人。现在孔子之道已非常完美,并将长久地施行于后世,即使想推却上天赐予的福分,也不可能。”

子贡听了这些话,把他们二人的议论都告诉了孔子。孔子说:“哪是这样的呢?乱了就要治理,停滞就要兴起,这是我的志向,和天有什么关系呢?”

【评析】

本篇是对孔子家世的考证。开首即说孔子的祖先是宋国的后裔,因而孔子就是“先圣之嗣”。鲁国大夫南宫敬叔说:“吾闻圣人之后,而非继世之统,其必有兴者焉。今夫子之道至矣,乃将施之无穷,虽欲辞天之祚,故未得耳。”似乎是天降大任。但孔子听到这话却说:“岂若是哉?乱而治之,滞而起之,自吾志,天何与焉?”他认为世道混乱就要治理,事物停滞就要兴起,这是他自己的志向,和天没有关系。所以孔子终生都努力推行仁义之道,一生失意而不失望,这种对社会高度的责任感是值得赞扬的。


孔子家语:终纪解第四十

孔子蚤晨作,负手曳杖,逍遥于门,而歌曰:“泰山其颓乎!梁木其坏 乎!哲人其萎乎!”歌既而入,当户而坐。子贡闻之,曰:“泰山其颓,则 吾将安仰?梁木其坏,吾将安杖?哲人其萎,吾将安放?夫子殆将病也。” 遂趋而入。夫子叹而言曰:“赐,汝来何迟?予畴昔梦坐奠于两楹之间。夏 后氏殡于东阶之上则犹在阼,殷人殡于两楹之间即与宾主夹之,周人殡于西 阶之上则犹殡之。而丘也,殷人也。夫明王不兴,则天下其孰能宗余?余逮将死。”遂寝病,七日而终,时年七十二矣。哀公诔曰:“昊天不吊,不鹙遗一老,俾屏余一人以在位,茕茕余在疚。於乎哀哉!尼父,无自律。”子贡曰:“公其不没于鲁乎。夫子有言曰: ‘礼失则错,名失则僭,’失志为昏,失所为僭。生不能用,死而诔之,非礼也。称一人,非名。君两失之矣。”既卒,门人疑所以服夫子者。子贡曰:“昔夫子之丧颜回也,若丧其子而无服,丧子路亦然。今请丧夫子如丧父而无服。”于是弟子皆吊服而加麻,出有所之,则由絰。子夏曰:“入宜絰可居,出则不絰。”子游曰:“吾闻诸夫子:丧朋友,居则絰,出则否;丧所尊,虽絰而出,可也。”孔子之丧,公西掌殡葬焉。含以疏米三贝,袭衣十有一称,加朝服一,冠章甫之冠,象环,径五寸,而綦组绶,桐棺四寸,柏棺五寸。饰庙,置翣。 设披,周也;设崇,殷也;绸练设旐,夏也,兼用三王礼,所以尊师,且备 古也。 葬于鲁城北泗水上,藏入地不及泉,而封为偃斧之形,高四尺,树松柏为志焉。弟子皆家于墓,行心丧之礼。既葬,有自燕来观者,舍于子夏氏。子贡谓之曰:“吾亦人之葬圣人,非圣人之葬人。子奚观焉?昔夫子言曰:‘吾见封若夏屋者,见若斧矣。’从若斧者也,马鬣封之谓也。今徒一日三 斩板而以封,尚行夫子之志而已。何观乎哉?” 二三子三年丧毕,或留或去,惟子贡庐于墓六年。自后群弟子及鲁人处 于墓如家者,百有余家,因名其居曰孔里焉。

【大意】

本篇写孔子临终前后的情形。孔子临终前,还在慨叹世无明主,惋惜自己的主张无法施行于天下。孔子死后,弟子们以古礼安葬并守丧。


孔子家语:正论解第四十一

孔子在齐。齐侯出田,招虞人以旌,不进,公使执之。对曰:“昔先君之田也,旌以招大夫,弓以招士,皮冠以召虞人。臣不见皮冠,故不敢进。”乃舍之。孔子闻之,曰:“善哉,守道不如守官。君子韪之。”齐国书伐鲁,季康子使冉求率左师御之,樊迟为右。师不逾沟,樊迟曰: “非不能也,不信子,请三刻而逾之。”如之,众从之,师入齐军,齐军遁。冉有用戈,故能入焉。孔子闻之,曰:“义也。”既战,季孙谓冉有曰:“子之于战,学之乎?性达之乎?”对曰:“学之。”季孙曰:“从事孔子,恶乎学?”冉有曰:“即学之孔子也。夫孔子者大圣,无不该,文武并用兼通。求也适闻其战法,犹未之详也。”季孙悦。樊迟以告孔子,孔子曰:“季孙于是乎可谓悦人之有能矣。”南宫说、仲孙何忌既除丧,而昭公在外,未之命也。定公即位,乃命之。辞曰:“先臣有遗命焉,曰:‘夫礼,人之干也,非礼则无以立。’属家老使命二臣必事孔子而学礼,以定其位。”公许之。二子学于孔子,孔子曰:“能补过者君子也。《诗》云:‘君子是则是效。’孟僖子可则效矣,惩己所命,以诲其嗣。 《大雅》所谓‘诒厥孙谋,以燕翼子’,是类也夫。”卫孙文子得罪于献公,居戚。公卒,未葬,文子击钟焉。延陵季子适晋,过戚,闻之,曰:“异哉!夫子之在此,犹燕子巢于幕也。惧犹未也,又何乐焉?君又在殡,可乎?”文子于是终身不听琴瑟。孔子闻之,曰:“季子 能以义正人,文子能克己复义,可谓善改矣。” 孔子览晋志,晋赵穿杀灵公,赵盾亡,未及山而还。史书赵盾弑君,盾曰:“不然。”史曰:“子为正卿,亡不出境,返不讨贼。非子而谁?”盾曰:“呜呼!‘我之怀矣,自诒伊戚’,其我之谓乎!”孔子叹曰:“董狐古之良史也,书法不隐。赵宣子,古之良大夫也,为法受恶。惜也,越境乃免。” 郑伐陈,入之,使子产献捷于晋。晋人问陈之罪焉,子产对曰:“陈忘周之大德,介恃楚众,凭陵敝邑,是以有往年之告,未获命,则又有东门之役。当陈隧者,井湮木刊,敝邑大惧。天诱其衷,启敝邑心,知其罪,授首于我,用敢献功。”晋人曰:“何故侵小?”对曰:“先王之命,惟罪所在, 各致其辟。且昔天子一圻,列国一同,自是以衰,周之制也。今大国多数圻矣,若无侵小,何以至焉?”晋人曰:“其辞顺。”孔子闻之,谓子贡曰:

“志有之:言以足志,文以足言。不言,谁知其志。言之无文,行之不达。晋为伯,郑入陈,非文辞不为功。小子慎哉。”楚灵王汰侈,右尹子革侍坐,左史倚相趋而过,王曰:“是良史也,子善视之。是能读三坟五曲,八索九丘。”对曰:“夫良史者,记君之过,扬君之善。而此予以润辞为官,不可为良史。”又曰:“臣又乃尝问焉:昔周穆王欲肆其心,将过行天下,使皆有车辙并马迹焉。祭公谋父作祈昭,以止王心,王是以获殆于文宫。臣问其诗焉而弗知,若问远焉,其焉能知?”王曰:“子能乎?”对曰:“能。其诗曰:‘祈昭之愔愔乎,式昭德音。思我王度,式如玉,式如金。刑民之力,而无有醉饱之心’。”灵王揖而入,馈 不食,寝不寐,数日,则固不能自胜其情,以及于难。孔子读其志,曰:“古者有志:克己复礼为仁。信善哉!楚灵王若能如是,岂期辱于乾溪?子革之 非左史,所以风也,称诗以谏,顺哉!”

叔孙穆子避难奔齐,宿于庚宗之邑。庚宗寡妇通焉,而生牛。穆子反鲁,以牛为内竖,相家。牛谗叔孙二人,杀之。叔孙有病,牛不通其馈,不食而死。牛遂辅叔孙庶子昭而立之。昭子既立,朝其家众曰:“竖牛祸叔孙氏,使乱大从,杀嫡立庶,又披其邑,以求舍罪,罪莫大焉,必速杀之。”遂杀竖牛。孔子曰:“叔孙昭子之不劳,不可能也。周任有言曰:‘为政者不赏私劳,不罚私怨。’诗云 ‘有觉德行,四国顺之。’昭子有焉。”晋邢侯与雍子争田,叔鱼摄理。罪在雍子,雍子纳其女于叔鱼,叔鱼弊狱刑侯。刑侯怒,杀叔鱼与雍子于朝。韩宣子问罪于叔向,叔向曰:“三奸同坐,施生戮死,可也。雍子自知其罪而赂以买直,鲋也鬻狱,邢侯专杀,其罪一也。己恶而掠美为昏,贪以败官为默,杀人不忌为贼。夏书曰:昏默贼杀。咎陶之刑也,请从之。”乃施刑侯,而尸雍子、叔鱼于市。孔子曰:“叔向,古之遗直也。治国制刑,不隐于亲。三数叔鱼之罪,不为末。或曰 义,可谓直矣。平丘之会,数其贿也,以宽卫国,晋不为暴;归鲁叔孙,称其诈也,以宽鲁国,晋不为虐;邢侯之狱,言其贪也,以正刑书,晋不为颇。三言而除三恶,加三利,杀亲益荣,由义也夫。”郑有乡校,乡校之士非论执政。鬷明欲毁乡校,子产曰:“何以毁为也?夫人朝夕退而游焉,以议执政之善否。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否者,吾 则改之。若之何其毁也?我闻忠言以损怨,不闻立威以防怨。防怨犹防水也:大决所犯,伤人必多,吾弗克救也。不如小决使导之,不如吾闻而药之。”孔子闻是言也,曰:“吾以是观之,人谓子产不仁,吾不信也”。晋平公会诸侯于平丘,齐侯及盟。郑子产争贡赋之所承,曰:“昔日天子班贡,轻重以列,列尊贡重,周之制也。卑而贡重者甸服。郑伯男也,而使从公侯之贡,惧弗给也,敢以为请。”自日中争之,以至于昏,晋人许之。

孔子曰:“子产于是行也,足以为国基也。诗云:‘乐只君子,邦家之基。’子产,君子之于乐者。”且曰:“合诸侯而艺贡事,礼也。”郑子产有疾,谓子太叔曰:“我死,子必为政。唯有德者能以宽服民,其次莫如猛。夫火烈,民望而畏之,故鲜死焉。水濡溺,民狎而玩之,则多死焉。故宽难。”子产卒,子太叔为政,不忍猛,而宽。郑国多掠盗,太叔悔之曰:“吾早从夫子,必不及此。”孔子闻之曰:“善哉。政宽则民慢,慢则纠之于猛,猛则民残,民残则施之以宽。宽以济猛,猛以济宽,宽猛相济,政是以和。诗曰: ‘民亦劳止,汔可小康。惠此中国,以绥四方。’施之以宽也。 ‘毋纵诡随,以谨无良。式遏寇虐,惨不畏明。’纠之以猛也。 ‘柔远能迩,以定我王。’平之以和也。又曰:‘不竞不絿,不刚不柔。布政优优,百禄是遒。’和之至也。”子产之卒也,孔子闻之,出涕,曰:“古

之遗爱也。”孔子适齐,过泰山之侧,有妇人哭于野者而哀。夫子式而听之,曰:“此哀一似重有忧者。”使子贡往问之,而曰:“昔舅死于虎,吾夫又死于虎,今吾子又死焉。”子贡曰:“何不去乎?”妇人曰:“无苛政。”子贡以告孔子,子曰:“小子识之:苛政猛于暴虎。”晋魏献子为政,分祁氏及羊舌氏之田,以赏诸大夫及其子戌,皆以贤举 也。又谓贾辛曰:“今汝有力于王室,吾是以举汝。行乎,敬之哉,毋堕乃 力。”孔子闻之曰:“魏子之举也,近不失亲,远不失举,可谓义矣。”又 闻其命贾辛,以为忠:“诗云:‘永言配命,自求多福’,忠也。魏子之举 也义,其命也忠,其长有后于晋国乎。”赵简子赋晋国一鼓钟,以铸刑鼎,著范宣子所为刑书。孔子曰:“晋其 亡乎,失其度矣。夫晋国将守唐叔之所受法度以经纬其民者也。卿大夫以序 守也,民是以能遵其道而守其业。贵贱不僭,所谓度也。文公是以作执秩之 官,为被庐之法,以为盟主。今弃此度也,而为刑鼎,民在鼎矣,何以尊贵, 何业之守也?贵贱无序,何以为国?且夫宣子之刑,夷之蒐也,晋国乱制, 若之何其为法乎。” 楚昭王有疾,卜曰:“河神为祟。”王弗祭,大夫请祭诸郊。曰:“三 代命祀,祭不越望。江、汉、沮、漳,楚之望也。祸福之至,不是过乎。不 谷虽不德,河非所获罪也。”遂不祭。孔子曰:“楚昭王知大道矣,其不失 国也,宜哉。夏书曰: ‘维彼陶唐,率彼天常,在此冀方。今失厥道,乱其 纪纲,乃灭而亡。’又曰: ‘允出兹在兹’由己率常可矣。” 卫孔文子使太叔疾出其妻,而以其女妻之。疾诱其初妻之娣,为之立宫, 与文子女,如二妻之礼。文子怒,将攻之。孔子舍蘧伯玉之家,文子就而访 焉。孔子曰:“簠簋之事,则尝闻学之矣。兵甲之事,未之闻也。”退而命 驾而行,曰:“鸟则择木,木岂能择鸟呼?”文子遽自止之,曰:“圉也岂 敢度其私哉,亦防卫国之难也。”将止,会季康子问冉求之战,冉求既对之, 又曰:“夫子播之百姓,质诸鬼神而无憾,用之则有名。”康子言于哀公, 以币迎孔子,曰:“人之于冉求,信之矣,将大用之。” 齐陈恒弑其君简公。孔子闻之,三日沐浴而适朝,告于哀公曰:“陈恒 弑其君,请伐之。”公弗许三请,公曰:“鲁为齐弱久矣,子之伐也,将 若之何?”对曰:“陈恒弑其群,民之不与者半。以鲁之众,加齐之半,可 克也。”公曰:“子告季氏。”孔子辞,退而告人曰:“以吾从大夫之后, 吾不敢不告也。” 子张问曰:“《书》云:‘高宗三年不言,言乃雍。’有诸?”孔子曰: “胡为其不然也?古者天子崩,则世子委政于冢宰三年。成汤既没,太甲听 于伊尹;武王既丧,成王听于周公。其义一也。” 卫孙桓子侵齐,遇,败焉。齐人乘之,执,新筑大夫仲叔于奚以其众救 桓子,桓子乃免。卫人以邑赏仲叔于奚,于奚辞,请曲悬之乐,繁缨以朝, 许之,书在三官。子路仕卫,见其故,以访孔子。孔子曰:“惜也,不如多 与之邑,惟器与名不可以假人。君之所司,名以出信,信以守器,器以藏礼,礼以行义,义以生利,利以平民,政之大节也。若以假人,与人政也。政亡则国家从之,不可止也。” 公父文伯之母纺绩不解,文伯谏焉。其母曰:“古者王后亲织玄紞,公 侯之夫人加之纮綖,卿之内子为大带,命妇成祭服,列士之妻加之以朝服。 自庶士以下,各依其夫。社而妇事,而献功,男女纺绩,僭则有辟,圣王之 制也。今我寡也,尔又在下位,朝夕恪勤,犹恐忘先人之业。况有怠惰,其 何以避辟?”孔子闻之,曰:“弟子志之,季氏之妇,可谓不过矣。” 樊迟问于孔子曰:“鲍牵事齐君,执政不挠,可谓忠矣。而君刖之,其 为至暗乎?”孔子曰:“古之士者,国有道则尽忠以辅之,国无道则退身以 避之。今鲍庄子食于淫乱之朝,不量主之明暗,以受大刖。是智之不如葵, 葵犹能卫其足。” 季康子欲以一井田出法赋焉,使访孔子。孔子曰:“丘弗识也。”冉有 三发,卒曰:“子为国老,待子而行,若之何子之不言?”孔子不对,而私 于冉有曰:“求,汝来。汝弗闻乎:先王制土藉田以力,而底其远近;赋里 以入,而量其有无;任力以夫,而议其老幼。于是鳏寡孤疾老者,军旅之出 则征之,无则已。其岁,收田一井,出获禾秉缶米刍藁,不是过。先王以为 之足。君子之行,必度于礼,施取其厚,事举其中,敛从其薄。若是其已, 丘亦足矣。不度于礼,而贪冒无厌,则虽赋田,将有不足。且季孙若欲行之 而取法,则有周公之典在。若欲犯法,则苟行之,又何访焉?” 子游问于孔子曰:“夫子之极言子产之惠也,可得闻乎?”孔子曰:“惠 在爱民而已矣。”子游曰:“爱民谓之德教,何翅施惠哉?”孔子曰:“夫 子产者,犹众人之母也。能食之,弗能教也。”子游曰:“其事可言乎?” 孔子曰:“子产以所乘之舆济冬涉者,是爱无教也。” 哀公问于孔子曰:“二三大夫皆劝寡人,使隆敬于高年,何也?”孔子 对曰:“君之及此言,将天下实赖之,岂惟鲁哉!”公曰:“何也?其义可 得闻乎?”孔子曰:“昔者,有虞氏贵德而尚齿,夏后氏贵爵而尚齿,殷人 贵富而尚齿,周人贵亲而尚齿。虞夏商周,天下盛王也,未有遗年者焉。高 年者贵于天下久矣,次于事亲。是故,朝廷同爵而尚齿。七十杖于朝,君问 则席。八十则不俟朝,君问则就之,而悌达乎朝廷矣。其行也,肩而不并, 不错则随。白者不以其任于道路,而悌达乎道路矣。居乡以齿,而老穷不 匮,强不犯弱,众不暴寡,而悌达乎州巷矣。古之道,五十不为甸役,颁禽 隆之长者,而悌达乎蒐狩矣。军旅什伍同爵则尚齿,而悌达乎军旅矣。夫圣 王之教,孝悌发诸朝廷,行于道路,至于州巷,放于蒐狩,循于军旅,则众 感以义,死而弗敢犯。”公曰:“善哉,寡人虽闻之,弗能成。” 哀公问于孔子曰:“寡人闻东益宅不祥,信有之乎?”孔子曰:“不祥 有五,而东益不与焉。夫损人自益,身之不祥;弃老而取幼,家之不祥;释 贤而任不肖,国之不祥;老者不教,幼者不学,俗之不祥;圣人伏匿,愚者 擅权,天下不祥。不祥有五,东益不与焉。” 孔子适季孙,季孙之宰谒曰:“君使求假于田,特与之乎?”季孙未言, 孔子曰:“吾闻之,君取于臣,谓之取;与于臣,谓之赐。臣取于君,谓之 假;”与于君,谓之献。”季孙色然悟曰:“吾诚未达于此义。”遂命其宰 曰:“自今已往,君有取之,一切不得复言假也。”

【大意】

本篇记孔子从礼法制度和仁义的标准,对史事及时事所做的评论。从文 中可以看出,凡是符合礼义标准的人和事,孔子都予以肯定、赞扬,并要求 弟子们学习;凡是悖于礼义的人和事,孔子必予以批评,让弟子们引以为戒。


孔子家语:曲礼子贡问第四十二

子贡问于孔子曰:“晋文公实召天子,而使诸侯朝焉。夫子作《春秋》,云‘天王狩于河阳’。何也?”孔子曰:“以臣召君,不可以训,亦书其率诸侯事天子而已。”孔子在宋,见桓魋自为石椁,三年而不成,工匠皆病。夫子愀然曰:“若是其靡也,死不如速朽之愈。”冉子仆,曰:“礼,凶事不豫,此何谓也?”夫子曰:“既死而议谥,谥定而卜葬,既葬而立庙,皆臣子之事,非所豫属也,况自为之哉?”南宫敬叔以富得罪于定公,奔卫。卫侯请复之,载其宝以朝。夫子闻之,曰:“若是其货也,丧不如速贫之愈。”子游侍,曰:“敢问何谓如此?”孔子曰:“富而不好礼,殃也。敬叔以其富丧矣,而又弗改,吾惧其将有后患也。”敬叔闻之,骤如孔氏,而后循礼施散焉。孔子在齐,齐大旱,春饥。景公问于孔子曰:“如之何?”孔子曰:“凶年则乘驽马,力役不兴,驰道不修,祭祀不悬,祀以下牲。此贤君自贬以救民之礼也。”孔子适季氏。康子昼居内寝,孔子问其所疾。康子出见之,言终,孔子退。子贡问曰:“季孙不疾,而问诸疾,礼与?”孔子曰:“夫礼,君子不有大故,则不宿于外;非致齐也,非疾也,则不昼处于内。是故夜居外,虽吊之可也;昼居于内,虽问其疾可也。”孔子为大司寇,国厩焚。子退朝而之火所,乡人有自为火来者,则拜之,士一,大夫再。子贡曰:“敢问何也?”孔子曰:“其来者,亦相吊之道也。吾为有司,故拜之。”子贡问曰:“管仲失于奢,晏子失于俭,与其俱失矣,二者孰贤?”孔子曰:“管仲镂簋而朱纮,旅树而反坫,山节藻棁,贤大夫也,而难为上。晏平仲祀其先祖,而豚肩不掩豆,一狐裘三十年,贤大夫也,而难为下。君子上不僭下,下不偪上。”冉求曰:“昔文仲知鲁之政,立言垂法,于今不亡,可谓知礼矣。”孔子曰:“昔臧文仲安知礼?夏父弗綦逆祀而不止,燔柴于灶以祀焉。夫灶者,老妇之所祭,盛于瓮,尊于瓶,非所柴也。故曰礼也者,由体也。体不备,谓之不成人。设之不当,犹不备也。”子路问于孔子曰:“臧武仲率师与邾人战于狐鲐,遇,败焉。师人多丧而无罚,古之道然与?”孔子曰:“谋人之军,师败则死之;谋人之国,邑危则亡之,古之正也。其君在焉者,有诏则无讨。”晋将伐宋,使人觇之。宋阳门之介夫死,司城子罕哭之哀。觇者反,言于晋侯曰:“阳门之介夫死,而子罕哭之哀。民咸悦宋,殆未可伐也。”孔子闻之,曰:“善哉,觇国乎。诗云‘凡民有丧,匍匐救之’,子罕有焉。虽非晋国,其天下孰能当之?是以周任有言曰:‘民悦其爱者,弗可敌也。’”楚伐吴,工尹商阳与陈弃疾追吴师,及之。弃疾曰:“王事也,子手弓而可。”商阳手弓,弃疾曰:“子射诸。”射之,毙一人,其弓。又及,弃疾谓之。又及,弃疾复谓之。毙二人。每毙一人,掩其目,止其御曰:“朝不坐,燕不与,杀三人亦足以反命矣。”孔子曰:“杀人之中,又有礼焉。”子路怫然进曰:“人臣之节,当君大事,唯力所及,死而后已。夫子何善此?”子曰:“然,如汝言也。吾取其有不忍杀人之心而已。”孔子在卫,司徒敬子卒,夫子吊焉。主人不哀,夫子哭不尽声而退。蘧伯玉请曰:“卫鄙俗,不习丧礼,烦吾子辱相焉。”孔子许之,掘中而浴,毁灶而缀足袭于床。及葬,毁宗而躐行也。出大门,男子西面,妇人东面,既封而归,殷道也。孔子行之,子游问曰:“君子行礼,不求变俗。夫子变之矣。”孔子曰:“非此之谓也,丧事则从其质而已矣。”宣公八年六月辛巳,有事于太庙,而东门襄仲卒,壬午犹绎。子游见其故,以问孔子曰:“礼与?”孔子曰:“非礼也,卿卒不绎。”季桓子丧,康子练而无衰。子游问于孔子曰:“既服练服,可以除衰乎?”孔子曰:“无衰衣者不以见宾,何以除焉?”邾人以同母异父之昆弟死,将为之服,因颜克而问礼于孔子。孔子曰: “继父同居者,则异父昆弟从为之服;不同居,继父且犹不服,况其子乎?”齐师侵鲁,公叔务人遇人入保,负杖而息。务人泣曰:“使之虽病,任之虽重,君子弗能谋,士弗能死,不可也。我既言之,敢不勉乎?”与其邻嬖童汪锜乘往,奔敌死焉。皆殡,鲁人欲勿殇童汪锜,问于孔子。孔子曰: “能执干戈,以卫社稷,可无殇乎?”鲁昭公夫人吴孟子卒,不赴于诸侯。孔子既致仕,而往吊焉。适于季氏,季氏不絰,孔子投絰而不拜。子游问曰:“礼与?”孔子曰:“主人未成服,则吊者不絰焉,礼也。”公父穆伯之丧,敬姜昼哭。文伯之丧,昼夜哭。孔子曰:“季氏之妇,可谓知礼矣。爱而无私,上下有章。”南宫縚之妻,孔子兄之女。丧其姑,而诲之髽,曰:“尔毋从从尔,尔毋扈扈尔,盖榛以为笄,长尺而总八寸。”子张有父之丧,公明仪相焉,问启颡于孔子。孔子曰:“拜而后启颡,颓乎其中顺;启颡而年拜,颀乎其至也。三年之丧,吾从其至也。”孔子在卫,卫人有送葬者,而夫子观之,曰:“善哉,为葬乎,足以为法也。小子识之。”子贡问曰:“夫子何善尔?”曰:“其往也,如慕;其返也,如疑。”子贡曰:“岂若速返而虞哉?”子曰:“此情之至者也,小子识之,我未之能也。”卞人有母死而孺子之泣者,孔子曰:“哀则哀矣,而难继也。夫礼,为可传也,为可继也。故哭踊有节,而变除有期。”孟献子禫,悬而不乐,可御而处内。子游问于孔子曰:“若是则过礼也?”孔子曰:“献子可谓加于人一等矣。”鲁人有朝祥而暮歌者,子路笑之。孔子曰:“尔责于人终无已。夫三年之丧,亦以久矣。”子路出,孔子曰:“又多乎哉!逾月则甚善。”子路问于孔子曰:“伤哉!贫也。生而无以供养,死则无以为礼也。”孔子曰:“啜菽饮水,尽其欢心,斯谓之孝乎。敛手足形,旋葬而无椁,称其财为之礼,贫何伤乎。”吴延陵季子聘于上国,适齐。于其返也,其长子死于嬴博之间。孔子闻之,曰:“延陵季子,吴之习于礼者。”往而观其葬焉。其敛以时服而已;其圹掩坎,深不至于泉;其葬无盟器之赠。既葬,其封广轮掩坎,其高可时隐也。既封,则季子乃左袒,右还其封,且号者三,曰:“骨肉归于土,命也。若魂气则无所不之,无所不之”而遂行。孔子曰:“延陵季子之礼,其合矣。”子游问丧之具。孔子曰:“称家之有亡焉。”子游曰:“有亡恶于齐?”孔子曰:“有也,则无过礼。苟亡矣,则敛手足形,还葬,悬棺而封。人岂有非之者哉!故夫丧亡,与其哀不足而礼有余,不若礼不足而哀有余也;祭祀,与其敬不足而礼有余,不若礼不足而敬有余也。”伯高死于卫,赴于孔子。子曰:“吾恶乎哭诸?兄弟,我哭诸庙;父之友,吾哭诸庙门之外;师,吾哭诸寝;朋友,吾哭诸寝门之外;所知,吾哭诸野。今于野则已疏,于寝则已重。夫由赐也而见我,吾哭诸赐氏。遂命子贡为之主,曰:“为尔哭也,来者汝拜之,知伯高而来者,汝勿拜。”既哭,使子张往吊焉。未至,冉求在卫,摄束帛乘马而以将之。孔子闻之,曰:“异哉!徒使我不成礼于伯高者,是冉求也。”子路有姊之丧,可以除之矣,而弗除。孔子曰:“何不除乎?”子路曰: “吾寡兄弟,而弗忍也。”孔子曰:“行道之人皆弗忍。先王制礼,过之者俯而就之,不至者企而及之。”子路闻之,遂除之。伯鱼之丧母也,期而犹哭。夫子闻之,曰:“谁也?”门人曰:“鲤也。”孔子曰:“嘻!其甚也,非礼也。”伯鱼闻之,遂除之。卫公使其大夫求婚于季氏,桓子问礼于孔子。子曰:“同姓为宗,有合族之义,故系之以姓而弗别,缀之以食而弗殊。虽百世,婚姻不得通,周道然也。”桓子曰:“鲁卫之先,虽寡兄弟,今已绝远矣,可乎?”孔子曰: “固非礼也。夫上治祖祢,以尊尊之;下治子孙,以亲亲之;旁治昆弟,所以教睦也。此先王不易之教也。”有若问于孔子曰:“国君之于百姓,如之何?”孔子曰:“皆有宗道焉。故虽国君之尊,犹百姓不废其亲,所以崇爱也。虽以族人之亲,而不敢戚君,所以谦也。”

【大意】

本篇记载了孔子评论礼仪的一些言论,并着重描述了孔子平时按照礼仪处事的情形。


孔子家语:曲礼子夏问第四十三

子夏问于孔子曰:“居父母之仇如何?”孔子曰:“寝苫枕干不仕,弗与共天也。遇于朝市,不返兵而斗。”曰:“请问居昆弟之仇,如之何?”孔子曰:“仕弗与同国,衔君命而使,虽遇之不斗。”曰:“请问从昆弟之仇如之何。”曰:“不为魁,主人能报之,则执而陪其后。”子夏问:“三年之丧既卒哭,金革之事无避,礼与?初有司为之乎?”孔子曰:“夏后氏之丧三年,既殡而致事。殷人既葬而致事。周人既卒哭而致事。记曰:君子不夺人之亲,亦不可夺故也。”子夏曰:“金革之事无避,非与?”孔子曰:“吾闻诸老聃曰:‘鲁公伯禽,有为为之也。’今以三年之丧从利者,吾弗知也。”

子贡问于孔子曰:“记云‘周公相成王,教之以世子之礼。’有诸?”孔子曰:“昔者成王嗣立,幼未能莅阼,周公摄政而治,抗世子之法于伯禽,欲王之知父子君臣之道,所以善成王也。夫知为人子者,然后可以为人父;知为人臣者,然后可以为人君;知事人者,然后可以使人。是故抗世子法于伯禽,使成王知父子君臣长幼之义焉。凡君之于世子,亲则父也,尊则君也。有父之亲,有君之尊,然后兼天下而有之,不可不慎也。行一物而三善皆得,唯世子齿于学之谓也。世子齿于学,则国人观之曰:此将君我,而与我齿让,何也?曰:有父在,则礼然。然而众知父子之道矣。其二曰:此将君我,而与我齿让,何也?曰:有臣在,则礼然。然而众知君臣之义矣。其三曰:此将君我,而与我齿让,何也?曰:长长也,则礼然。然而众知长幼之节矣。

故父在斯为子,君在斯为臣。居子与臣之位,所以尊尊而亲亲也。在学,学之为父子焉,学之为君臣焉,学之为长幼焉。父子君臣之道得,而后国治。语曰:乐正司业,父师司成,一有元良,万国以贞,世子为谓也。闻之曰:为人臣者,杀其身而有益于君,则为之。况于其身以善其君乎?周公优为也。”

子夏问于孔子曰:“居君之母与妻之丧,如之何?”孔子曰:“居处言语饮食尔,于丧所则称其服而已。”“敢问伯母之丧如之何?”孔子曰:“伯母叔母疏衰期,而踊不绝地。姑姊妹之大功,踊绝于地。若如此者,由文矣哉。”子夏问于夫子曰:“凡丧小功已上,虞袝练祥之祭,皆沐浴。于三年之丧,子则尽其情矣。”孔子曰:“岂徒祭而已哉?三年之丧,身有疡则浴,首有疡则沐,病则饮酒食肉。毁瘠而病,君子不为也。毁则死者,君子为之无子。则祭之沐浴,为齐洁也,非为饬也。”

子夏问于孔子曰:“客至,无所舍,而夫子曰:‘生于我乎馆’;客死,无所殡矣,夫子曰:‘于我乎殡’。敢问礼与?仁者之心与?”孔子曰:“吾闻诸老聃曰: ‘馆人,使若有之,恶有有之而不得殡乎?’夫仁者,制礼者也。故礼者不可不省也。礼不同不异,不丰不杀,称其义以为之宜。故曰:我战则克,祭则受福,盖得其道矣。”孔子食于季氏,食祭,主人不辞,不食亦不饮,而餐。子夏问曰:“礼也?”孔子曰:“非礼也,从主人也。吾食于少施氏而饱,少施氏食我以礼。吾食祭,作而辞曰:疏食不足祭也。吾餐,作而辞曰:疏食不敢以伤吾子之性。主人不以礼,客不敢尽礼;主人尽礼,则客不敢不尽礼也。”

子夏问曰:“官于大夫,既升于公,而反为之服,礼与?”孔子曰:“管仲遇盗,取二人焉,上之为公臣,曰: ‘所以游僻者,可人也。’公许,管仲卒,桓公使为之服。官于大夫者为之服,自管仲始也,有君命焉。”子贡问居父母丧,孔子曰:“敬为上,哀次之,瘠为下。颜色称情,戚容称服。”曰:“请问居兄弟之丧。”孔子曰:“则存乎书策也。”

子贡问于孔子曰:“殷人既定而吊于圹,周人反哭吊于家,如之何?”孔子曰:“反哭之吊也,丧之至也。反而亡矣,失之矣,于斯为甚,故吊之。死,人之卒事也。殷以悫,吾从周。殷人既练之,明日袝于祖。周人既卒哭之,明日袝于祖。袝,祭神之始事也,周以戚,吾从殷。”子贡问曰:“闻诸晏子,少连、大连善居丧,其有异称乎?”孔子曰: “父母之丧,三日不怠,三月不解,期悲哀,三年忧。东夷之子,达于礼者也。”子游问曰:“诸侯之世子,丧慈母如母,礼与?”孔子曰:“非礼也。古者男子外有傅父,内有慈母,君命所使教子者也,何服之有?昔鲁孝公少丧其母,其慈母良。及其死也,公弗忍,欲丧之。

有司曰: ‘礼,国君慈母无服。今也,君为之服,是逆古之礼而乱国法也。若终行之,则有司将书之,以示后世,无乃不可乎。’公曰: ‘古者,天子丧慈母,练冠以燕居。’遂练以丧慈母。丧慈母如母,始则鲁孝公之为也。”孔子适卫,遇旧馆人之丧,入而哭之哀。出,使子贡脱骖以赠之。子贡曰:“于所识之丧,不能有所赠。赠于旧馆,不已多乎。”孔子曰:“吾向入哭,遇一哀而出涕。吾恶夫涕而无以将之,小子行焉。”

子路问于孔子曰:“鲁大夫练而杖,礼也?”孔子曰:“吾不知也。”子路出,谓子贡曰:“吾以为夫子无所不知,夫子亦徒有所不知也。”子贡曰:“子所问何哉?”子路曰:“由问鲁大夫练而杖,礼与?夫子曰‘吾不知也’。”子贡曰:“止,吾将为子问之。”遂趋而进曰:“练而杖,礼与?”孔子曰:“非礼也。”子贡出谓子路曰:“子谓夫子而弗知之乎?夫子徒无所不知也。子问非也。礼,居是邦,则不非其大夫。”叔孙武叔之母死,既小敛,举尸者出户。武叔从之,出户,乃袒,投其冠而括发。子路叹之,孔子曰:“是礼也。”

子路问曰:“将小敛,则变服。今乃出户,而夫子以为知礼,何也?”孔子曰:“由,汝问非也,君子不举人以质士。”齐晏桓子卒,平仲粗衰斩,苴絰带杖,以菅屦,食鬻,居倚庐,寝苫枕草。其老曰:“非大夫丧父之礼也。”晏子曰:“唯卿大夫。”曾子以问孔子,孔子曰:“晏平仲可谓能远害矣。不以己之是驳人之非,逊辞以避咎,义也夫。”季平子卒,将以君之玙璠敛,赠以珠玉。孔子初为中都宰,闻之,历级而救焉。曰:“送而以宝玉,是犹暴尸于中原也。其示民以奸利之端,而有害于死者,安用之?且孝子不顺情以危亲,忠臣不兆奸以陷君。”乃止。

孔子之弟子琴张与宗鲁友。卫齐豹见宗鲁于公子孟絷,孟絷以为参乘焉。及齐豹将杀孟絷,告宗鲁使行,宗鲁曰:“吾由子而事之,今闻难而逃,是僭子也。子行事乎,吾将死以周事子,而归死于公孟,可也。”齐氏用戈击公孟,宗鲁以背蔽之,断肱,中公孟,宗鲁皆死。琴张闻宗鲁死,将往吊之。孔子曰:“齐豹之盗,孟絷之贼也。汝何吊焉?君子不食奸,不受乱,不为利病于回,不以回事人,不盖非义,不犯非礼。汝何吊焉?”琴张乃止。郕人子革卒,哭之,呼灭。

子游曰:“若是哭也,其野哉。”孔子恶野哭者。哭者闻之,遂改。公父文伯卒,其妻妾皆行哭失声。敬姜戒之曰:“吾闻好外者士死之,好内者女死之。今吾子早夭,吾恶其以好内闻也。二三妇人之欲供先祀者,请无瘠色,无挥涕,无拊膺,无哀容,无加服,有降服,从礼而静,是昭吾子也。”孔子闻之,曰:“女智无若妇,男智莫若夫。公父氏之妇,智矣。剖情损礼,欲以明其子为令德也。”子路与子羔仕于卫,卫有蒯贵之难。孔子在鲁,闻之,曰:“柴也其来,由也死矣。”既而卫使至,曰:“子路死焉。”夫子哭之于庭中。有人吊者,而夫子拜之。已哭,进使者而问故。使者曰:“醢之矣。”遂令左右皆覆醢,曰:“吾何忍食此。”季桓子死,鲁大夫朝服而吊。子游问于孔子曰:“礼乎?”夫子不答。他日,又问,子曰:“始死则矣,羔裘玄冠者,易之而已,女何疑焉?”

孔子有母之丧,既练,阳虎吊焉。私于孔子曰:“今季氏将大飨境内之士,子闻诸?”孔子答曰:“丘弗闻也。若闻之,虽在衰绖,亦欲与往。”阳虎曰:“子谓不然乎?季氏飨士,不及子也。”阳虎出,曾点问曰:“答之何谓也?”孔子曰:“已则衰服,犹应其言,示所以不非也。”颜回死,鲁定公吊焉,使人访于孔子。孔子对曰:“凡在封内,皆臣子也。礼,君吊其臣,升自东阶,向尸而哭,其恩赐之施,不有算也。”原思言于曾子曰:“夏后氏之送葬也,用盟器,示民无知也。殷人用祭器,示民有知也。周人兼而用之,示民疑也。”

曾子曰:“其不然矣,夫以盟器,鬼器也。祭器,人器也。古之人胡为而死其亲乎?”子游问于孔子,子曰:“之死而致死乎,不仁,不可为也。之死而致生乎,不智,不可为也。凡为盟器者,智丧道也,备物而不可用也。是故竹不成用而瓦不成膝,琴瑟张而不平,笙竽备而不和,有钟磬而无簨簴。其曰盟器,神明之也。哀哉,死者用生者之器,不殆于用殉也。”子罕问于孔子曰:“始死之设重也,何谓?”孔子曰:“重,主道也。殷主缀重焉,周人彻重焉。”“请问丧朝。”子曰:“丧之朝也,顺死者之孝心,故至于祖考庙而后行。殷朝而殡于祖,周朝而后遂葬。”孔子之守狗死,谓子贡曰:“路马死则藏之以帷,狗死则藏之以盖,汝往埋之。吾闻弊帐不弃,为埋马也;弊盖不弃,为埋狗也。今吾贫无盖,于其封也,与之席,无使首陷于土焉。”

【大意】

本篇写孔子为弟子们阐述各种礼仪的意义和具体形式,其中绝大部分篇幅都与丧礼有关,比较集中地反映了孔子对于丧礼的认识。


孔子家语:曲礼公西赤问第四十四

公西赤问于孔子曰:“大夫以罪免卒,其葬也,如之何?”孔子曰:“大夫废其事,终身不仕,死则葬以士礼。老而致仕者,死则从其列。”公仪仲子嫡子死,而立其弟。檀弓问子服伯子曰:“何居?我未之前闻也。”子服伯子曰:“仲子亦犹行古人之道。昔者文王舍伯邑考而立武王,微子舍其孙腯立其弟衍。”子游以问诸孔子,子曰:“否,周制立孙。”孔子之母既丧,将合葬焉,曰:“古者不袝葬,为不忍先死者之复见也。诗云: ‘死则同穴。’自周公以来,袝葬矣。故卫人之袝也,离之,有以间焉。鲁人之袝也,合之,美夫。吾从鲁。”遂合葬于防,曰:“吾闻之,古墓而不坟。今丘也,东西南北之人,不可以弗识也。吾见封之若堂者矣,又见若坊者矣,又见覆夏屋者矣,又见若斧形者矣。吾从斧者焉。”于是封之崇四尺。孔子先反虞,门人后,雨甚至,墓崩,修之而归。孔子问焉,曰: “尔来何迟?”对曰:“防墓崩。”孔子不应,三云,孔子泫然而流涕曰: “吾闻之,古不修墓。”及二十五月而大祥。五日而弹琴不成声,十日过禫,而成笙歌。子游问于孔子曰:“葬者涂车刍灵,自古有之。然今人或有偶,是无益于丧。”孔子曰:“为刍灵者善矣,为偶者不仁,不殆于用人乎。”颜渊之丧,既祥,颜路馈祥肉于孔子。孔子自出而受之。入,弹琴以散情,而后乃食之。孔子尝,奉荐而进,其亲也悫,其行也趋趋以数。已祭,子贡问曰:“夫子之言祭也,济济漆漆焉。今夫子之祭,无济济漆漆,何也?”孔子曰:“济济者,容也,远也。漆漆者,自反容以远。若容以自反,何神明之及交?必如此,则何济济漆漆之有?反馈乐成,进则燕俎,序其礼乐,备其百官,于是君子致其济济漆漆焉。夫言岂一端而已哉,亦各有所当也。”子路为季氏宰,季氏祭,逮昏而奠,终日不足,继之以烛,虽有强力之容,肃敬之心,皆倦怠矣。有司跛倚以临事,其为不敬也大矣。他日,子路与焉。室事交于户,堂事当于阶,质明而始行事,晏朝而彻。孔子闻之,曰: “以此观之,孰谓由也而不知礼?”

【大意】

本篇集中记载了孔子关于丧葬和祭祀礼仪的一些看法。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