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什么时间测血糖一天测几次(糖友都应学会自己测血糖)

在家什么时间测血糖一天测几次(糖友都应学会自己测血糖)(1)

糖友,自己要常测血糖

中华预防医学会糖尿病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委员

山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郭晓雷

在家什么时间测血糖一天测几次(糖友都应学会自己测血糖)(2)

在家什么时间测血糖一天测几次(糖友都应学会自己测血糖)(3)

我国约有1.18亿糖尿病患者,约占全球患者的27%,已成为世界上糖尿病患者最多的国家。近年来我国的糖尿病患病率显著上升,已达到10.4%,且发病日趋年轻化,农村人群患病增长快速。糖尿病引起的主要危害包括视网膜、肾脏、周围神经和大血管病变,引起失明、肾衰竭、心脑血管意外和截肢等后果,疾病负担沉重。然而,糖尿病可防可控,糖尿病的早期发现和综合管理可以预防和控制糖尿病并发症,降低糖尿病的致残率和早死率。那么应该如何预防与控制糖尿病?如何进行血糖监测呢?

糖尿病并非不可防控

与众多疾病一样,糖尿病也有不少“先天注定”的因素,研究已经发现一些“错误”基因确实是糖尿病发生发展的“罪魁祸首”或者“助推力”。但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尤其是2型糖尿病(常见于中老年肥胖人群,与代谢相关)并不是完全的防不胜防,通过“后天努力”,2型糖尿病可以预防和控制。后天努力的内容包括饮食控制、运动锻炼、健康教育、药物治疗、血糖监测这“五匹驾辕之马”。

糖尿病预防与控制的“五驾马车”对控制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的帮助是确确实实的。例如一些新诊断的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如果接受医生建议改变饮食习惯,适度减重,血糖水平可以恢复到从前的正常水平。或者某些使用胰岛素控制血糖不平稳的患者,采用自我血糖监测后适时调整胰岛素用量,完全可以安全有效降糖,改善2型糖尿病的预后。所以,这“五驾马车”是预防2型糖尿病和控制血糖的基础,我们应该坚定而科学地执行。

自我监测是不可或缺驾辕马之一

那么,为什么要进行自我血糖监测?其实,空腹血糖控制良好并不代表餐后血糖一定控制良好,更不能代表全天的血糖控制情况。在糖尿病管理的“五驾马车”中自我监测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驾辕马”之一。过去很多患者往往根据自我感觉来判断自己病情的好坏,很难坚持进行科学的自我血糖监测。自我血糖监测是一种监测手段,反映血糖的即时变化;也是一个指导手段,指导医生和患者及时根据血糖的变化来调整治疗方案;同时它还是一个教育工具,给患者带来饮食、运动、药物治疗对血糖影响的直观效果,了解这些措施对血糖所带来的变化。

有人会问:进行自我血糖监测有哪些注意事项?

一是自我血糖监测时间点的选择。自我血糖监测时间点包括三餐前血糖、三餐后2小时血糖、睡前血糖、夜间3点血糖以及其他点的血糖(如发生低血糖时的即刻血糖)。一般说来,血糖比较高的患者首先要关注餐前血糖的监测,另外,容易发生低血糖的糖尿病患者如老年人,最好监测三餐前血糖以防止低血糖的发生。对于空腹血糖控制良好但是糖化血红蛋白没有达标的患者,就要进行餐后2小时血糖的监测;对于注射胰岛素的患者应监测睡前血糖,特别是注射中长效胰岛素的患者,以防止夜间低血糖;空腹血糖很高的患者,如要排除夜间低血糖的可能性,这时就要监测夜间2~3点的血糖。

二是自我血糖监测频率的选择。监测血糖频率要因人而异,应根据患者不同的治疗方案以及血糖控制情况选择不同的监测频率。糖尿病患者要明确自己目前的治疗方案是注射胰岛素还是口服药物治疗。如果是注射胰岛素,一天打几针、打什么剂型也要心中有数。比如,对于基础胰岛素治疗的患者(如睡前1次甘精胰岛素注射治疗)可每周监测3天空腹血糖,每2~4周复诊1次,复诊前1天加测包括三餐后2小时及睡前共5个时间点的血糖谱。而对于每日2次预混胰岛素治疗的患者,可每周监测3天的空腹血糖和晚餐前血糖,其他同前。对于非胰岛素治疗的患者一般可每1~2周抽查3天的血糖,比如星期一监测早餐前后血糖,星期三监测午餐前后血糖,星期六监测晚餐前后血糖,用以帮助患者了解饮食和相关治疗措施对血糖水平的影响。总而言之,对于血糖控制较稳定的患者,血糖监测的间隔时间可以较长;对于近期血糖控制不佳、波动大,使用胰岛素治疗、近期有低血糖发生等的患者,应增加监测频率。

三是自我血糖监测结果的记录。不仅要记录血糖测试结果,同时要详细记录饮食、运动等多方面的信息,以便更好地用以评价血糖控制趋势及药物、饮食和运动对血糖控制的影响,指导治疗方案的调整。

四是血糖监测是糖尿病管理中的重要组成成分。必须认识到血糖监测的数值本身并不能对血糖控制有直接作用,医生和患者一定要掌握如何解释血糖监测的结果并在此基础上做出正确的治疗行动后,才能看到血糖控制情况的改变。

在家什么时间测血糖一天测几次(糖友都应学会自己测血糖)(4)

所有糖尿病患者均应进行血糖自我监测

所有糖尿病患者均应进行血糖自我监测,尤其是2型糖尿病药物调整初期、1型糖尿病、胰岛素强化治疗期间、应用胰岛素泵、对低血糖反应不敏感、平时血糖波动大的患者以及妊娠期间的糖尿病患者。对控制稳定的2型糖尿病患者,可以减少检测次数。血糖监测有助于医生和患者掌握病情、指导用药。

要将血糖控制在理想范围之内

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应控制到什么程度?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反映患者近3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的数值是检测治疗结果很重要的指标。世界卫生组织与我国专家提出了我国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目标。

糖尿病患者对血糖的控制,需要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因为如果血糖控制太低,则可能引发低血糖,甚至发生低血糖昏迷,危及生命。根据最新糖尿病指南的建议,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标准为: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7.0%以下。对于身体相对健康的老年糖尿病患者,比如合并的慢性疾病较少、身体状态较好、认知功能完整、有较长的预期寿命,可以考虑将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7.0%~7.5%。

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值,是检验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水平的另一个指标。如果病人空腹血糖小于6.1毫摩尔/升,餐后血糖小于11.0毫摩尔/升,那表示血糖控制得不错;如果高于或低于这个血糖标准,就要分析原因。如饮食量可能超标、运动不够合理、使用的降糖药或胰岛素剂量不对等,应及时去看医生,调整治疗方案,以期血糖尽快达标,减慢或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发展。

文中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 || 董超 万涛

值班主任 || 范宏博

转载及投稿 || 010-62969002转8486

邮箱:ln8103@cnki.net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