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的崖山是怎么形成的(走进广西海拔最高的历史文化名山)

广西的崖山是怎么形成的(走进广西海拔最高的历史文化名山)(1)

▲位于越城岭山脉中段的宝鼎岭

越城岭山脉的诸多山峰中,有一座山峰像似一个倒扣在山顶的鼎锅,古人们形象地把它命名为“覆釜山”,但近代人们已经习惯叫它为“宝鼎岭”了。

广西的崖山是怎么形成的(走进广西海拔最高的历史文化名山)(2)

▲宝鼎岭主峰(左)与东峰/白云峰(右)

广西的崖山是怎么形成的(走进广西海拔最高的历史文化名山)(3)

广西的崖山是怎么形成的(走进广西海拔最高的历史文化名山)(4)

▲宝鼎杜鹃红

曾走过祖国的大江南北,夜登泰山观日出东海,静坐峨眉赏金顶佛光,攀华山领略“奇险天下第一山”之峻险,上南岳览荆楚大地连绵群峰。如今年过半百,乡音无改鬓毛衰,想想近在家乡全州的宝鼎岭都还没登临,不觉有些遗憾。

年底,获悉在广西全州县民间文友们计划今年年底出一本关于宝鼎岭的书,听闻这个消息后,作为一名摄影师的我也积极响应了此号召。半年多来,我几乎一有时间就泡在关于宝鼎岭相关的史料和地理资料中。回全州一有时间,我就想办法去接近宝鼎岭,于是在今年春暖花开的时候,我沐浴着春风走进了宝鼎岭山下的五福水库;在年初大雪纷飞的时候,冒着风雪去探访地处宝鼎岭半山腰的苦炼庵;在高山杜鹃盛开的初夏,冒雨登临圣水岩,夜宿白云庵。一次次走近宝鼎、走进宝鼎,让遗憾不再遗憾。

年多来,无数次在动车上、在梦里,宝鼎岭一直占据着我的思维和记忆,也许这就是宝鼎岭无穷魅力之所在吧。

▊一、宝鼎岭的人文之美

鼎岭又名覆釜山,位于五岭之一越城岭山脉的中段,处在广西全州县与资源县的县界上。据史料记载,高僧全真和尚(湘山寺的开山祖师,后世称之为无量寿佛)有先知先觉,在唐宪宗时(唐武宗还未继位前)就离开湘源县(全州在唐代时称湘源县)的净土院(湘山寺前身)来到覆釜山隐居、修行,避开了一场由唐武宗(公元841-846年)发起的大规模拆毁佛寺和强迫僧尼还俗的毁佛运动(史称“会昌法难”)。

宗死后宣宗继位,当朝重拾佛教,信徒们在湘源县城西的湘山脚下重建净土院后把全真和尚从覆釜山请回到净土院。唐懿宗咸通八年,全真和尚圆寂,寿一百三十二岁。全真和尚在覆釜山修行达十二年之久,覆釜山是全真和尚静心修行、悟道、著经的主要驻地之一。在他圆寂后的千百年来,在各种史料中,我们还能看到,每逢天旱或水灾,地方官员不畏艰辛登上覆釜山为民祈福,并得到灵验和福报的记载(凡遇水货旱涝、兵戈疫疠急难,叩之响应)。[据:宋《湘山事状全集》]

真大师在圆寂后的几百年间先后得到皇帝及朝廷的五次敕封,在每次请求敕封的上报材料中,都离不开与覆釜山相关的祈祷活动;据康熙年间绘制的《宝鼎山图》记载,围绕覆釜山从山下到山顶就有定光寺、显龙庵、苦炼庵、莲塘庵、白云庵、快乐庵等一系列从事佛事的场所,宝鼎岭和全州的湘山寺已经形成了一个从事各类佛事活动的规模宏大的综合体系。上宝鼎许愿祈福成了远近百姓的一种精神信仰,所以宝鼎岭/覆釜山的香火一直延续至今千年不断。

广西的崖山是怎么形成的(走进广西海拔最高的历史文化名山)(5)

▲参照清-康熙版《湘山志》重新绘制的宝鼎山图

果说唐代的全真和尚无量寿佛给宝鼎岭带来的是精神层面的加持,那么著名的地理学家、旅行家徐霞客给宝鼎岭赋予的就是文化旅游价值的加持。

1637年闰四月初八日,徐霞客从湖南经黄沙河进入全州 ,十一日他就进入到宝鼎岭这一带山地,夜宿兴龙庵,十三日登真宝顶(游记中为金宝顶),十七日宿宝鼎岭白云庵,直到十八日从宝鼎岭下山,十九日到达界首。

霞客在全州短短的十一天时间,其中八天就给了宝鼎岭这片山林,他白天攀岩过水考察山脉地势,追究溪水源头,晚上灯下疾书所闻所见,留下了对宝鼎岭相关的近三千字的详尽记载。徐霞客一生足迹遍及大半个中国,见过多少名山大川,而对宝鼎岭如此不惜时间和笔墨,足见宝鼎岭在他心目中的地位。他笔下的悬峡飞瀑、绝壁崖刻、古庵古寺、肥美山珍、农人村舍、草木植被、沿途路线等已成为研究宝鼎岭的重要文献,是宝鼎岭历史文化的浓墨重彩。

代文学家、官至兵部尚书的顾璘,曾谪知全州,遇大旱,上覆釜山祈雨,大雨随至。顾璘还为覆釜山写下多篇诗篇。自宋至明、清,覆釜山及其周边景观被诸多文人骚客描写、赞美,留存下许多游记和诗文,这也是宝鼎岭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地方志均有记载]

宝鼎岭一带的广大地区,流传着许许多多与无量寿佛相关的民间故事,比如阴船石的传说,产子岩的传说,豆腐石的传说,哪吒山的传说等等。这些民间故事代代相传,流传了千百年,也是宝鼎岭历史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

什么称宝鼎岭是广西海拔最高的历史文化名山?

鼎岭海拔1926米,处在华南第一高峰海拔2142米的猫儿山和第二高峰海拔2123米真宝顶之间。关于猫儿山,清代以前少有记载,近年来有学术研究把它跟《山海经》里记载的“招摇山”联系在了一起;真宝顶最早的记载始于徐霞客的《粤西游记》,除此以外也无他史料叙述。外,桂中的元宝山、圣堂山、桂南的大明山、十万大山,桂西的岑王老山、桂东的天龙顶、姑婆山、大容山,虽然也有海拔高的,但在历史文化上都不及宝鼎岭;玉林的都峤山、融水的老子山,虽是道教名山,但其海拔不可与宝鼎岭相并论。所以,我称宝鼎岭为广西海拔最高的历史文化名山或许是能站得住脚的。如果您有更好的看法,请在文末留言区赐教!

▊二、宝鼎岭的自然之美

1、远眺宝鼎巍峨之美

广西的崖山是怎么形成的(走进广西海拔最高的历史文化名山)(6)

▲广西全州县的古清湘八景之一湘峡归云

前我们看到的这一景,就是广西全州县的古清湘八景之一“湘峡归云”。视线向西穿过峡谷,在视野的尽头是一列群山,这就是越城岭山脉。气晴好的时候,站在全州县城西磐石脚的万乡河边向西眺望,宝鼎岭一定是众多山峰中最巍峨、最抢眼的那座山峰。

广西的崖山是怎么形成的(走进广西海拔最高的历史文化名山)(7)

▲在全州城东遥望宝鼎岭

广西的崖山是怎么形成的(走进广西海拔最高的历史文化名山)(8)

▲在飞驰的动车上透过车窗遥看宝鼎岭

广西的崖山是怎么形成的(走进广西海拔最高的历史文化名山)(9)

▲在资源县金竹坪村药材场位置仰望宝鼎岭

在资源县金竹坪村药材场位置仰望宝鼎岭,因近大远小的视角原因,这个角度看,主峰显得更高大。

广西的崖山是怎么形成的(走进广西海拔最高的历史文化名山)(10)

▲在全州县五福村位置仰望宝鼎岭,宝鼎岭主峰则显得稍矮一点

广西的崖山是怎么形成的(走进广西海拔最高的历史文化名山)(11)

▲在全州县才湾镇山川中学仰望宝鼎岭

广西的崖山是怎么形成的(走进广西海拔最高的历史文化名山)(12)

▲在全州县才湾镇山川口阎家村仰望宝鼎岭

鼎岭由于海拔高,东西两边又没有高山遮挡,因此在全州及资源的大部分地方,只要天气晴好都能看到。这是一种“远在天边,近若眼前”的视觉与心灵感应之美

[注:越城岭是著名的五岭之一,远古时是三苗国属地。越城岭山脉呈西南-东北走向,南起桂林,北至湖南新宁,最高峰为兴安的猫儿山、第二高峰为全州的真宝顶。1934年冬,红军长征湘江战役后翻越的老山界、三清界、青坪(清明)界、才喜界就是越城岭山脉中的山隘口古道。]

2、近赏宝鼎的四季之美

广西的崖山是怎么形成的(走进广西海拔最高的历史文化名山)(13)

▲雨雾中的宝鼎岭/覆釜山主峰

雾从宝鼎岭南面登上主峰却又被北边的风吹回,南北两股气流在宝鼎岭主峰两边进行着激烈的斗争。

鼎岭由于海拔达1926米,从山脚到山顶,近2千米的落差,山间气温因海拔抬升而变化,造就了宝鼎岭气候、植被分布的多样性。

春夏之季,从3月底开始直到7月中旬,是宝鼎岭赏花的季节,当山腰、山谷漫山的白色杜鹃(当地叫羊角木花)掉落成泥,接着就是山头上的红色高山杜鹃登场了,高山杜鹃谢幕以后,山谷或盆地里的高山黄花(橐吾菊的一种)又唱起了主角。置身在宝鼎的花海之间,您就是宝鼎的神仙啊!

夏秋之季,宝鼎岭绝对是最佳的避暑胜地。当山下村镇三伏天气温高达38-39度的时候,宝鼎岭上气温才20度左右。海拔每上升1千米气温降低6℃,宝鼎岭山顶多云雾,遇上雨雾时气温更低。

秋冬之季,从9月底开始到12月初,除了各山谷中原始森林呈现出的不同色调的黄,最抢眼的要数宝鼎岭的莽草花了。莽草花由紫红变成银白,花絮寒风中飞落以后莽草变成了黄色,在朝阳或落日的光照下,莽草花就是主角,莽草花就是那光彩照人的明星!

冬春之季的冰雪之美,由于海拔高,每年的隆冬和初春,只要有冷湿空气到来,在山下气温低于8-9度的时候,宝鼎岭山顶就会有雾凇或下雪的天气产生,而且这种几率特别的高。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宝鼎岭正处在湘江流域和资江流域的两个呈南北走向的气候槽分界线上。上宝鼎赏南国高山冰雪之美,人生一大快事!

广西的崖山是怎么形成的(走进广西海拔最高的历史文化名山)(14)

▲宝鼎云海日出(廖福义摄影)

广西的崖山是怎么形成的(走进广西海拔最高的历史文化名山)(15)

▲在宝鼎岭东峰(白云峰)的人像石

广西的崖山是怎么形成的(走进广西海拔最高的历史文化名山)(16)

▲初夏,宝鼎杜鹃红

广西的崖山是怎么形成的(走进广西海拔最高的历史文化名山)(17)

▲仲夏黄花盛开时

广西的崖山是怎么形成的(走进广西海拔最高的历史文化名山)(18)

▲初冬,阳光下的莽草花

广西的崖山是怎么形成的(走进广西海拔最高的历史文化名山)(19)

▲宝鼎岭苦炼庵春雪

3、亲悟宝鼎的险峻之美

上宝鼎岭,当走过定心桥,向圣水岩和飞锡绝顶攀越的时候,你就会切身地感受到宝鼎岭的险峻之美了,也就在那时那刻,我们才会真正体会到“从定心桥下过脊处,觅莲瓣隙痕,削崖密附,旁无余径。乃从脊东隔峡望之,痕虽岈然,然上垂下削,非托庐架道处也。”(明•徐霞客《粤西游记》)。“予兴勃然欲往,而遥视崖峭立,所称定心桥,仄在盈尺,斜横绝壁,下临无际,自揣力不能度,而心犹未已”(清•蒋啟敭《游覆釜山记》)。

尤其是曹一湛先生的这段描述,我真是感同身受:“路稍下,石脊若梁,广才盈尺,长亘数丈,左右皆深壑,曰定心桥,至此心悸目眩,能定则真神定矣。前岩削立如壁,举步石不受履,微风至覆欲坠,导者以手垂援,乃登立崖下,视攀者如猱缘者、如鼯伏者、如蝙蝠。山之嶻嶭,乃至此,复臂引杖扶趦趄……缘岩斗折而西不百武,悬崖万仞,不可着足,伏而窥之,毛发耸然。昔东野登阁,尚称脚脚踏坠魂,今足未蹑,而魂已先坠矣。僧云:“此舍身崖。”予谓昔佛不从此舍身,而乃驻锡湘山耶!然逾顶必经此险,予甚难之,乃命儇疾者先度,予闭听壹视,匍匐而寸进之,自笑不复为人态矣。凡人能行托于足,兹则席石以腹,寄力于手,而足无容焉。”(清•曹一湛《游覆釜山》)。

广西的崖山是怎么形成的(走进广西海拔最高的历史文化名山)(20)

▲从这个角度看,宝鼎岭主峰好像是一张巨大的侧面像

广西的崖山是怎么形成的(走进广西海拔最高的历史文化名山)(21)

▲宝鼎岭圣水岩

▊三、宝鼎岭的超然之美

广西的崖山是怎么形成的(走进广西海拔最高的历史文化名山)(22)

▲在宝鼎岭白云庵前的望乡台看日出

广西的崖山是怎么形成的(走进广西海拔最高的历史文化名山)(23)

▲在宝鼎岭白云庵前的望乡台看日出,一轮红日撕开天际的云层喷薄而出

上宝鼎岭,看日出,观云海,眺远山,给人一种超然物外之感,此刻尘世尽收眼底,凡间就在脚下,远处县城的高楼大厦,如同蚁穴之渺小,山下的丘陵山岗就像一个个小泥丸,浩大的五福水库,此时变成了一个小水潭。

在白云庵前的望乡台处,闭上眼睛听风吹过草尖、掠过树叶奏出的声音,听各种鸟和虫子的和鸣……站在白云峰顶,我对着山谷大声高呼,声音穿云霄、浸山林……

刻,把生活中的不爽,职场中的不公,肉体上的不适,精神上的不悦都通通抛向脑后,将心身交给宝鼎岭,这是一场洗礼。此刻或许你会感觉到无量寿佛就在你的身边……

许这即是宝鼎岭的超然之美吧!

广西的崖山是怎么形成的(走进广西海拔最高的历史文化名山)(24)

▲位于宝鼎岭白云峰东面缓坡的白云庵

云庵位于宝鼎岭白云峰东面缓坡区,坐西朝东,眼见的前方是哪吒山,右边的宝鼎岭(覆釜)主峰被白云峰挡住了

广西的崖山是怎么形成的(走进广西海拔最高的历史文化名山)(25)

▲宝鼎岭白云庵三面是厚达1米、高近3米的花岗岩石墙,庵后有2排香客房

广西的崖山是怎么形成的(走进广西海拔最高的历史文化名山)(26)

▲宝鼎岭白云庵/宝鼎寺大殿内一位香客正在祈福

广西的崖山是怎么形成的(走进广西海拔最高的历史文化名山)(27)

▲宝鼎岭白云庵/宝鼎寺内简陋的关圣殿

广西的崖山是怎么形成的(走进广西海拔最高的历史文化名山)(28)

▲在宝鼎俯瞰山下山川/五福方向

广西的崖山是怎么形成的(走进广西海拔最高的历史文化名山)(29)

▲雨中的宝鼎白杜鹃

广西的崖山是怎么形成的(走进广西海拔最高的历史文化名山)(30)

▲遍布宝鼎岭山头的扫阶竹(又称观音竹)

广西的崖山是怎么形成的(走进广西海拔最高的历史文化名山)(31)

▲在宝鼎岭随处可见的百合科植物

广西的崖山是怎么形成的(走进广西海拔最高的历史文化名山)(32)

▲从资源县方向上山,几乎都在茂林绿荫中穿行

广西的崖山是怎么形成的(走进广西海拔最高的历史文化名山)(33)

▲上山的路时不时就有小溪相伴,沿途潺潺的流水声不绝于耳

广西的崖山是怎么形成的(走进广西海拔最高的历史文化名山)(34)

▲位于西北山腰的产子岩,从药材材场上山到此已过半程

广西的崖山是怎么形成的(走进广西海拔最高的历史文化名山)(35)

▲在宝鼎岭望乡台夜看全州

广西的崖山是怎么形成的(走进广西海拔最高的历史文化名山)(36)

▲宝鼎岭卫星3D图

广西的崖山是怎么形成的(走进广西海拔最高的历史文化名山)(37)

▲登宝鼎岭路线图

▊四、写在后面

鼎岭/覆釜山是湘山寺寿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宋明时期声名远扬,而最近一百多年为何名声递减,甚至很多全州人都不知宝鼎岭是何山?在何处?我想,也许与国运有关,清末以来至上世纪中叶,战乱连连,普遍老百姓的生活大都处于衣不遮体食不果腹的阶段,哪来精神去宝鼎岭烧香拜佛?不把山上白云庵的铁瓦拆下去卖钱算是好的了。上世纪60-70年代又遇上“破四旧”,宝鼎岭的遭遇可想而知。到改革开放后,无奈全州和资源两县在经济发展上没有跟上步伐。 地方经济的落后和思想观念的落后,导致了全州湘山寺和宝鼎岭错过了一个发展的黄金时期。

鼎岭无论在历史、文化、自然景观等方面都不输中原地区和沿海地区的一些名山,我坚信,是金子总会有发光的时候。当地民间组织编写《探索宝鼎》一书,就当是新时代吹响“建设宝鼎、重振宝鼎雄风”的号角吧。

广西的崖山是怎么形成的(走进广西海拔最高的历史文化名山)(38)

▲在定心桥旁的一块巨石上留影,身后就是万丈深渊

注,本文图片除署名外,其它均为马震宇拍摄,请勿商业使用,转载或引用请注明出处!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