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研究透的人(研究周易的五种基本方法)

廖名春,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当代著名易学大家。著作颇丰,此不赘述,自行搜索。

周易研究透的人(研究周易的五种基本方法)(1)

早期关注我的朋友,大概都很清楚。无论是读什么经典,我一定要先搞清楚两件事情,一、书的来龙去脉;二、寻求正确的解读方法。在来龙去脉不清楚的情况下,我是不会贸然解读一本经典著作的。毕竟两千多年了,书是一代一代誊抄而传的,中间发生过什么事情一定要搞清楚。

我曾写过《论语》的读书方法,也多次探讨过《道德经》的读书方法。只是因为《周易》这种特殊性,传统的经学功夫很难起到有效的作用。据易学圈里的人讲,三百八十六爻中,至少有多一半属于争议性问题。这是一个本包罗万象的书,也是一本争议性较大的书。

周易研究透的人(研究周易的五种基本方法)(2)

采用传统读经的方法,先探明经书的由来,再考证其源流,最后再深入经文探其究竟。为此,详细考证了《河图·洛书》,又调查了《先天八卦》和《太极图》。这三者在《易学史》上,争端尤其激烈。通过大量学术论文,现在基本上可以确定,西周有《易象》,东周至西汉期间完成了《易传》,北宋邵雍炮制了《先天八卦》学案,周敦颐门人炮制了《太极图》案。而《河图洛书》经历了三个时代的变迁,后被朱熹移花接木。

周易研究透的人(研究周易的五种基本方法)(3)

《易学史》梳理出了一个大概,然后需要探索的是学《易》的具体方法。有幸在图书馆乱翻书,看到了廖名春的《周易经传十五讲》,其目录中列有《学易的方法》,遂喜而购入此书。书中所列的方法,跟民间神民主义的方法是完全不同的,是属于学术研究的方法。这一点很对脾气。

(一)先学易史,从源溯流,对易学发展有一个基本把握

前面说了,我很重视一门学问的由来问题。一门学说即是在被吹乎的神乎其神,弄不清楚来龙去脉我是不学的。民间是访问过很多“大师”,他们几乎都从事占卜副业。孔子说:不占而已矣。我觉得这些人背离圣人之道了,不能学。更要紧的是,请教他们易学源流问题,无不以“三古三圣”作答,又夹杂“神龟白马”之传说。作为一个无神论者,这套世界观我是接受不了的。

周易研究透的人(研究周易的五种基本方法)(4)

廖名春教授,很客观的承认了易学界鱼龙混杂的现实状况,并且认为信口开河空谈玄论的人太多了。如果不能对易学的发展,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很难走到正道上来。这一切基本符合个人学易的经验。廖教授认为:只有对古往今来有一个大概的了解,才能做出判断,哪些书该精读?哪些书读了也没用?哪些书只需泛读?如果不搞清楚来龙去脉,很容易南辕北辙。

(二)经传一体,旁及其他

《易经》是由《经》和《传》两部分构成,其间相差数百年。有人发现即是把晦涩难懂的《经》弃之不用,单《传》也是一本完成的哲学书。还有人认为《传》纯粹是后来儒家强行把自己的思想注入《经》内,要想了解纯粹的《经》,须得把《传》放在一边,不然就堕入腐儒之门了。

周易研究透的人(研究周易的五种基本方法)(5)

任何事情,都有争议。《易经史》可以很好的说明,古人学易都是《经传》一体的,厚此薄彼只是近代史上弄出来的纷争。我们应该遵循一体性,同时要兼顾其他著作。廖名春推荐《左传》《国语》《穆天子传》以及出土的简帛。有一些名家的注释,也是值得参考的。

(三)象辞一体,象数为义理服务

有一些神秘主义者,把这个颠倒过来,义理不义理的不甚重要,重要的是象辞可以占卜,占卜可以赚钱。跟这种大师,可以学一门谋生的手艺,但恐怕这个境界难以做到“读经明道”。荀子说:善易者不卜。

《易》源于筮,这个一点不假。但是自从姜子牙摔了周武王的乌龟壳之后,进军朝歌打赢了。这件事对周人的天命观影响是至关重要的,周不仅仅是取代了商的江山社稷,同时还改变了当时的信仰。《周易》是在“德”本位的天命观下形成的,而不是在商人重鬼神的思想指导下形成。

周易研究透的人(研究周易的五种基本方法)(6)

“名物为象数所依,象数为义理而设”,这之间是有必然联系的。廖名春教授认为:只谈义理,不论象数,那么《周易》跟其他经典就没区别了。泯然众人了。只谈象数,不顾义理,还非要往现代科学体系上靠,那么必然行将不远。易学就完了。帛书易传记载:孔子幽赞而达乎数,求其德义。

(四)掌握《易》例

朱伯崑教授说过,《易》有两套预言,筮法语言和哲学语言。筮法是有规律的,用“数”可以表示,古人称之为《易》例。掌握了《易》例,便是掌握了筮法语言。历来谈占卜的,离不开讨论背后的哲理问题。谈哲理的也离不开谈筮法后面的规律。因此廖名春教授认为:了解六爻、卦时、卦主、中正等规律,对于学《易》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周易研究透的人(研究周易的五种基本方法)(7)

(五)重视出土材料和传世文献的互证

事实上我第一次知道“廖名春”这个名字,是因为读《道德经》的时候,查询马王堆出土帛书资料看到的。廖名春对马王堆出土的《帛书易传》研究的比较早,后来还研究了荆门郭店出土的《楚简老子》。一个重视考证的人,必然是非常重视出土材料的。

周易研究透的人(研究周易的五种基本方法)(8)

廖名春教授列举了很多出土资料,我就不介绍了。重点说一下注意事项:1、尽量避免使用二手材料。引用释文要核对照片,避免以讹传讹。汉代的隶书我们大致还认得些,楚国的篆书就不太容易识别了。这一条很显然是对专门研究人员说的。2、立足于文献互证明,要去激活传世文本的研究,而不是轻易地否定和排斥。3、坚持系统的研究,从个别易学问题上升到易学观的高度来认识。这几条建议都是针对专门研究者的。

周易研究透的人(研究周易的五种基本方法)(9)

廖名春教授推荐的书单:

  1. 黄寿祺、张善文《周易译注》
  2. 金景芳、吕绍刚《周易全解》
  3. 廖名春、康学伟、梁伟弦《周易研究史》
  4. 朱伯崑《易学哲学史》
  5. 刘大钧《周易概论》
  6. 董光璧《易学科学史纲》

笔者已购书单,仅供参考:

  1. 周振甫《周易译注》
  2. 王博《易传通论》
  3. 朱伯崑《易学哲学史》
  4. 廖名春《周易经传十五讲》

极简方法论:浅谈《论语》的读法

浅谈《老子道德经》的读法:旧书不厌百回读

再谈《老子道德经》的读法:熟读深思子自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