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物致知的具体内容(五格物致知)

《大学》对格物致知的阐述比较含糊,只有以下两句:

子曰:“听讼,我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

无情者不得尽其辞。大畏民志,此谓知本。

格物致知的具体内容(五格物致知)(1)

“听讼,我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圣人之所以是圣人,就在于普通人往往想到的只是自己如何能当好一个法官,去帮人们断案。而圣人想的则是如何能让人们之间不再有争讼。

无情者,不得尽其辞。没有仁爱天下之心的人,不可能情真意切地把道理透彻地讲给别人听。其所讲的大道理也往往是令人感到苍白空洞的,令人厌烦而排斥。

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这也就是说,致知就是知本,也就是从根本上明白的意思。而能做到大畏民志,就是从根本上明白了“人心即天意”。

何谓民志?从字面理解,应该就是人民的意志。民志又从何而来?是从具有天命的人性的人心而来。

格物致知的具体内容(五格物致知)(2)

举个例子来说,人们都有向往美好生活的愿望,这就是民志。

而为啥人们都向往美好?这就是上天对人的设计了。

人的生理功能及心理功能(包括人心)及其所体现出来的属性,都是天命使然。

因为民志从根本上讲,是天意的体现,所以大畏民志就是敬畏天命。

在人生参照系一文中,我们讲到人生最大的参照系是知天命;在人生境界一文中我们也谈及人的最高境界是天地境界;这都是我们对人生这一事物进行“格物致知”所得出的结论。

事实上,从“知天命”开始,本书所揭示的一系列人生的本质、规律及原理等,都是对人生进行极致剖析(格物)、领悟(致知)的结果。

格物致知的具体内容(五格物致知)(3)

这种深刻的人生领悟,让我们在面对人生时,别无选择地要做天使、行天命,这就是达到了“意诚”的目的。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