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士博士的学术能力区别(讲真学士)

学士博士的学术能力区别(讲真学士)(1)

学士”“硕士”“博士”是舶来词吗?

答案当然是“否”!

学士、硕士、博士三级学位制,始于欧洲,但“学士”“硕士”“博士”这三个名词,却是我国古已有之的名词。

学士博士的学术能力区别(讲真学士)(2)

学士,最早出现在周朝,是指在学读书的贵族子弟。《周礼·春官·乐师》有云:“诏及,帅学士而歌。”后亦泛指学者文人,《尚书注疏》卷第一有云:“及秦始皇灭先代典籍,焚书坑儒,天下学士逃难解散”。

魏晋六朝时,征文学之士掌典礼、编篡、著述诸事,通称学士;唐开元时,置学士院,官员称翰林学士,掌起草皇帝诏命;至明清时,于内阁置学士,翰林院置侍读学士、侍讲学士。

硕士,这一名称始于五代,指贤能之士。《新五代史·张翰传》中有“故前后左右者日益亲,则忠臣硕士者日益疏,而人主之势日益孤”之语。硕士亦有“积学之士”之意,宋曾巩《元丰类稿·与杜相公书》中“宿师硕士,立相望”之语,即是此意。

博士,最早出现在战国时代,是一种官职。汉承秦样,诸子、诗赋、术数、方技等皆置博士。晋置国子博士;唐有太学、国子诸博士,另有律学、算学、医学博士等名目,属国子监,皆为教授官。

明末时,建州女真勃兴,努尔哈赤有书房之设,掌文案者赐房之设,掌文案者赐号“巴克什”(满语baksi),即汉语“博士”之音译也。

学士博士的学术能力区别(讲真学士)(3)

本来“学士、硕士、博士”和“BACHELOR 、 MASTER、DOCTOR”,一中一西,各有各的含义,互不搭嘎。

但是日本在明治年间引入西方的学位制度时,同时引入了汉语“学士、硕士、博士”三个名词,来对应翻译“BACHELOR 、 MASTER、DOCTOR”三个学位名称。

就这样,汉语的三个词就与三级学位挂上了钩,民国初年,中国人又从日本把这套译法照搬了回来,造成了“学士、硕士、博士”是舶来词的假象。

学士博士的学术能力区别(讲真学士)(4)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