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氢动力技术解析(氢能汽车基因优势显著)

来源:关注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1月12日电(孙笑天)以“汽车革命与交通、能源、城市协同发展”为主题的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19)在北京召开。北京低碳清洁能源研究所新能源中心助理主任、氢能研发部门经理何广利在论坛期间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近年来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异军突起,成为新能源汽车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这与氢能技术的“基因优势”不无关系,但他同时指出,氢能储运和加氢站等基础设施建设先行,是氢燃料电池汽车推广普及的关键所在。

汽车氢动力技术解析(氢能汽车基因优势显著)(1)

何广利接受新华网记者专访

修规立约,让投资者得其正门而入

何广利指出,不同于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是将能源存储即氢气储存和能源转化即燃料电池分离,实现“轻装上阵”,提高了续航里程,同时又能像传统能源车那样迅速补充能源。正因为这些“基因”上的优势,近年来人们对以氢气为动力的燃料电池汽车给予越来越多的关注。然而,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的纵深很大,尤其在氢源生产、储运和加注这些“用车前环节”上,其短板也是客观存在的。

尽管电力基础设施已相当完善,纯电动汽车在使用中仍面临充电难问题;而氢气本身比电力的易取程度更差很多,推广过程中会衍生出来更多问题。何广利举例说:“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已经有约300座商业化运营的加氢站,但国内的加氢站只有十几个,而且大部分都属于厂内自用或者示范,并不能对外运营。推广氢燃料电池汽车,加氢站的数量一定要上来,而且要能够对外运营。”

何广利认为,弥补短板,应该从行业政策、技术研发、消费习惯培养等多个方面齐头并进。“例如,由于政策方面的空白,想建设加氢站却不知道该找哪个政府机构审批。目前佛山,如皋等一些地方政府非常支持行业发展,与全国氢能标委会合作,制定了自己的审批流程,有借鉴意义,但国家层面尚无明确的主管部门和审批流程,建议尽快明确全国性的相关项目审批主管部门和流程。”

技术优化 市场培育:两手都要硬

从技术上讲,加氢站设备最高要在95兆帕的高压下工作,远高于化工行业常用压力,对设备提出了很多的挑战。氢气本身分子非常小,更容易泄露,对设备气密性提出更严苛的要求,同时,氢气和某些金属时间长接触,有可能会使后者变“脆”,影响设备安全性。氢气本身爆炸极限为4—75%,密闭环境下发生泄漏时的危险程度更高。何广利建议,一定要从基础层面就把上述安全问题考虑好,不然一旦发生重大事故,对行业的整体发展都是致命性打击。因此,要加大相关领域的基础研发工作,同时,目前加氢站所涉及的阀门,管路,设备等进口比例很高,一定要加大自主研发力度。

谈到市场培育时,何广利指出:“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讲,可能对燃料电池汽车比较突出的关注点就是安全问题,大家都会想到燃料电池汽车上用的高压氢气瓶发生爆炸怎么办?对于此类关注,还是要多做科普。实际上国内外对车载储氢气瓶都出台了严格的一系列安全测试标准——比如将瓶子放在火上烤12分钟不会出什么问题,用子弹打都不会爆。”

新生市场发展毋庸讳言“补贴”

何广利直言,氢燃料电池汽车是新生事物,而且是公认能够对环境产生有利影响的产业,在前期阶段提供补贴是必需的,美日欧等国家和地区都有补贴。“当然,要成为一个市场化行业,不能总靠补贴,可以效法鼓励纯电动汽车的做法,形成一些规模效应了以后,补贴缓慢退坡,五年或者十年后彻底取消。”

何广利认为,需要在补贴形式上进行一些变通。“现在燃料电池汽车补贴上已经考虑到道德风险问题了,所以规定车辆确实跑满了一定的里程才可以拿到补贴。我们可以进一步参考国家对新能源发电的补贴形式,按照实际上网电量给持续补贴,而不按照发电设备投资或装机容量给予一次性补贴。新能源车替代传统能源车实际运行的里程越多,所产生的环境效益就越显著,我觉得这是合理的。”

何广利强调,有必要参考上述新能源发电领域的补贴方式,加氢站投入运营后,按照实际加注氢气的数量提供补贴,因为氢燃料只有被加注到车辆中实际使用了,才会产生环境效益。“所以我建议从一次性投资和使用过程这两方面结合来给补贴,更能够杜绝出现骗取补贴等道德风险。”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