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板战横板应注意什么(技术专栏登峰造极)

这是一个全新的、技术为主的专栏。以问答的形式。答疑的神秘人物为:不愿透露名字的两位前国手(都是资深教练)。他们只想岁月静好,安稳睡大觉,不想出名。

黑马君觉得与大家分享这些技术心得,是颇有价值的。也是对“黑马聊乒乓”的一个补充。

于是,“登峰造极”栏目应运而生。

直板战横板应注意什么(技术专栏登峰造极)(1)


您认为直板的“轻灵”主要来源于什么,横板应该如何拥有这种特性呢?

直板的轻灵,首先是因为:直板真的比横板轻。

直板轻,相对来说,加速就更快。其次,手腕更灵活,手腕转动更快,吃球时间就相对短,可以在上升期就模糊处理下旋球。以前直板有一个技术,台内突击下旋球,就是横板没有的。

横板的握板方式是五指握紧手柄,带动之下,手腕就紧。

很多球友问我,横板如果不会台内拧和挑打,小球很吃亏,怎么办?我说,在接发球时,后三指相对松开,就是“虚握”就行,可以增加灵活性,拧和挑打的上台率都会增加很多。但要注意,重心一定要进入到台内,通过虎口、大拇指和食指发力。这能保证手腕灵活,也可以手腕发力引板击球。


张本智和的正手弧圈是不是不扎实,感觉他打的比例比摩擦高?

乒乓球一般都是要求低、快、转,你要让球回去,首先要给它一个回去的力量;其次,要产生一定的摩擦来制造弧线,使其过网。但每个来球的高度不同,所以我们必须用不同的打摩比例。

水平高的、脚步快的,能抢到相同的点位,所以给人的感觉是能板板发力。水平低的,每板点位都不同,给人感觉是一会儿拉高吊,一会儿拉前冲,就是这个原理。

像张本智和和林高远,相对瘦,力量也不是强项。如果退台太多,速度就会慢下来,杀伤力下降。这个跟基因和骨骼肌肉有关,有的人很瘦,但力量极大;有的很壮,实际上没有多大力气。

如王励勤,号称天下第一正手,专业地讲,并不是他发上了多大的力量。而是身体的合力点位,以及来球的力量,和打摩的比例,都比较完美。

张本智和为什么正手弧圈中打的比例比较高,是因为:他的力量不是所长,如果只是连续地拉住对手,就意味着“力量减小”,打不死对手,没啥用。他不得不增加撞击的比例来争取一两板就把对手打穿。为什么形成这种风格?不是因为他正手基本功不行,他的父母都是职业选手,非常清楚,目标就是冠军。靠稳定性来击败中国队是不可能的,所以需要牺牲一部分稳定性来获取更多的力量。


张本这种打法是不是比较容易受伤?

张本这种近台摆速,特点是什么:一,必须自己主动;二,自己必须非常兴奋;三,球风要比较顺。如果缺一,双方相持摆速,就容易拉空拉漏。

但客观来说,达到这种水平的运动员,除了削球,都容易受伤。

张本智和和柳承敏属于同类人,都比较狠,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不讲理打法。为什么国家队不会出现,因为这样的打法,在省队就已经被淘汰了。因为状态不稳定,成功率不高。

国乒选人,和思想、理念有关,注重凶稳关系的平衡。所以国家队中,打法足够狠的,极少。

不过嘛,这种不讲理打法的选手,思想上不容易出问题。因为他的打法就是简单粗暴,鱼死网破。每一分都不会患得患失,也不会改变战术。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