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体创作22天(我在自媒体搞创作的一些思考)

得益于#我在头条搞创作#这个话题,激活了自己在自媒体搞创作的一些思绪并把这些思绪变成文字以动态的方式,在自己的自媒体号更新当我把动态整理成文章时,就觉得应该发在今日头条的这个话题里,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自媒体创作22天?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自媒体创作22天(我在自媒体搞创作的一些思考)

自媒体创作22天

得益于#我在头条搞创作#这个话题,激活了自己在自媒体搞创作的一些思绪。并把这些思绪变成文字以动态的方式,在自己的自媒体号更新。当我把动态整理成文章时,就觉得应该发在今日头条的这个话题里。

这个系列里,没有自媒体的成功学,如果想看怎么创作能拿到更多的流量变现,请绕开这篇文章,这里只有一些成功前的思考和坚持,和该如何通过自媒体创作这件事进行自我探索。如果不考虑成功密码,这些内容又都能适用所有人,不管是尚未入门的小白,还是拥有千万流量的高手,因为——这里有问题,也有答案。

以下为正文部分:

1.可不可以只为了赚钱成为自媒体人?

这是一个不是问题的问题。做自媒体是一件耗费精力和知识的事,赚钱可以不是首位,但如果想做好,一定不能少了这个理由。

在学心理咨询师课程的时候,老师们总会说,“付费是治疗的一部分”。不管费用高低,“付费”能让求助者意识到治疗的意义。

做自媒体同理。不管多少,都不要无视这笔钱,虽然它不代表创作本身的价值,却能让自媒体人感知到创作的意义。

2.自媒体人该不该积极参加已入驻各平台的活动?

很长时间是比较抗拒这些计划外的创作,后来发现有些内容适合一些活动后,就从活动页面发布,比之前得到了更多“推荐”。能获得平台额外的流量支持,提高曝光率,是第一个参加的原因。

如果自己没有推广渠道,平台的流量扶持非常重要。以前不太理解,也不太重视,后来看到一篇介绍SMAP的文章时,发现日本的前顶尖流行组合,在出道时也因为无人问津而上各种综艺、当演员刷存在感,他们奋力表演,只是希望有人能看到——哦,原来他们是组合,在唱歌。

相信没有哪个自媒体人能获得SMAP的成就,但他们为本职付出的努力值得借鉴。

第二原因是能获得流量以外的额外收入。

3.自媒体人该怎么拒绝别人的维权请求?

虽然没有流量,但身边知道我做自媒体的朋友,遇到一些不公平的事之后,总会向往求助,希望我把他们的遭遇公布到网上,便于维权。

面对这些,作为朋友能帮忙的地方一定帮,但如果只是维权前的舆论造势,不考虑内容是否违规,也不建议当事人以外的自媒体人参与。

举个例子。一个几年前有一面之缘的朋友,买房遇到开发商虚假学区宣传,希望我能够在公众号或找其他公众号帮忙说一下这是个事,我问了对方几个问题:

1)你们是想维权,还是只是发开发商的负面?

2)如何是后者,有没有考虑过,学区虚假宣传的负面对开发商可能影响不大,但买到手的房子可能会因此贬值?

3)如果是前者,你们的维权最终诉求是什么?退房、降价、还是要学区?前两个售楼公司能办,最后一个是政策,开发商这边谁都不能保证。

4)如果只是想问责开发商虚假宣传,有没有和相关部门反应过?

5)学区医院等早就禁止作为房产卖点宣传,他们的每一个出街广告都有免责,虽然小但它存在,你们有没有其他证据证明,比如销售人员录音等,证明开发商就是靠学区卖房?

6)如果是无凭无据的内容,很容易因“不实”被删文或封号,人证、物证,你们能出多少?

几个问题下来,对方理清己的诉求,明白贸然优先找自媒体曝光是非常不理智的做法,决定和其他业主重新规划一下后面的事该怎么做。

4.自媒体人该怎么帮助别人维权?

一直认为自媒体不是维权的优先和唯一途径,就算是目前舆论中的“实名认证”,最终的解决途径也仍是司法渠道。这是法治社会的特点,也是现存制度中人权可以最大程度实现平等的社会形态。

最近看到一个前同事转发了一个朋友的实名维权视频。对方的遭遇令我生气,光天化日店被砸了,但内容除了单方诉说外,只有施工合同,这些不能构成维权证据。

如果有人主动找自媒体人求助,或看到类似的内容,建议自媒体人不要盲目义愤填膺,而是在自己能力和认知范围之内,帮对方梳理情况,让对方用更有效的方式维权。

5.当觉得付出大于收获时,如果找不到改进的方向,就看看更努力的自媒体人。

北京恢复堂食前,跟朋友逛街,看到一个主播在一条小吃街做直播。中午11点我们去买饭他在,下午4点我们去做核酸他还在,不停地解说不停地来回走动。

我说:“看看人家多努力,我那个号不火是有原因的。”朋友说,这行太卷了。

这行比她想的可能还要卷。

不仅有为内容不停直播的主播,还有日更N条的视频博主、图文博主,还有一些前传统媒体人,他们在用传统媒体人的敬业和专业做着自媒体,还有医生、营销、心理、投资、娱乐……等各个行业的专家,他们在做内容,也在时时更新自己。

6.网红和只是发自己状态的账号,算不算自媒体?

不管是图文,还是视频,只在发在其他人可见的网络中,都具备媒体的力量,只是影响力大小不一样而已。

这是很多人忽略的东西。

有时我会想,如果每个人都能有“自媒体人”意识,网暴会不会少一点?

7.聊聊很多人都比较关心的——自媒体变现。

很多人想到“变现”,最先想到“变成现金”,然后就不再继续思考。作为文案,有的朋友也总会对我说“你该考虑考虑变现的事”,而她口中的“变现”和一些写作培训班给学员灌输的“变现”理论相似——能写什么就写什么,以最快的速度把文字换成钱。

这个误区在自媒体创作领域也有。

流量高能赚钱,就按照流量模板创作,或者干脆做标题党;哪个平台赚钱快,或者哪个平台接广告多,就去哪个平台……每个人都很努力,但也禁锢了自己的影响力。

在自媒体,没急着变现的人,反而取得了更多成就。比如毒舌电影、六神磊磊、白茶、混子、胡辛束、papi酱……自媒体如人生跳板,给了他们超过金钱以外的名利。

我一直坚持创作,就算账号没有流量也坚持。一方面是喜欢有个地方能充分地表达自己,另一方面是这些内容总能在求职时助我一臂之力。之前的一个同事也是偶尔更,他做的微博内容,就是为了找工作用。

可见,自媒体“变现”不应该只是短期内的收入,也可以是个人创业的跳板,或者是自己简历中亮眼的那部分。

8.聊聊短视频的创意细节构思。

最近看到一个模仿小视频——模仿扔鞋关灯。就用这个内容举例。

就像给广告视频写脚本一样,越短的时间越需要精彩的细节,否则就不能吸引人。

不清楚“扔鞋关灯”会有多少模仿视频,但这个看似简单的场景,可创意的点还是挺多的。

比如低调炫富类,把普通的拖鞋换成各种名鞋;可以纯搞笑,鞋多到堵住门口仍没关上灯;也可以增加一个情节,比如增加后面的场景——老公正在耍帅老婆猛然闯进来,或者增加前面的场景——装病就是为了联系扔鞋关灯……

如果用创意的方式创作内容,哪怕只是一个简单的小细节,都会有很多内容产出。

9.之前写过内容的定位、更新频次、是否专兼职等,今天聊聊如果兼职自媒体创作和本职工作在时间方面频繁冲突,该怎么办?

先要在一个较宽泛的时间周期看自己的总工作量,比如每天更新是一周7篇,每周更新是一个月4到5篇。

然后再评估自己的单篇内容创作时间,有人可能20分钟一篇,有人或许4个小时一篇,经过多次评估验证后,相信每个人都能有一个较准确的数据,根据这个时间给自己制定合理地创作计划,创作过程就会从容许多。

此外,如果是集中创作,一定要提前制定内容计划,用碎片时间思考内容大纲,用某个完整时间,比如长假、调休、火车上等,完成创作。

企业双微内容撰写是我曾经工作的一部分。一些客户非常注重休假质量,特别是外资品牌,赶在十一、春节等长假时,内容发布不不暂停的话,统一的应对方式就是提前写出内容。越早计划那部分工作量,加班的时间就越少。

10.聊聊突然全职自媒体的经济应对计划。

不知道多少人和我一样,因为疫情带来的就业、工作环境变化,决定把自媒体当成自己的一份事业来做。一些朋友总在全职和不敢全职间犹豫,其中一部分人因为经济问题。

对全职做自媒体这事,如果给经济压力来个排序,存款数额相同的话,个人感觉应该是:33以下单身<33 以上单身<已婚女性<已婚男性<有孩子的男性和女性。

如果没有储蓄习惯,也没有自媒体创业的靠谱投资人,又没有做好准备,同时有其他不错的机会,不建议全职做自媒体,如果不得不全职,或和我想的一样——与其在疫情这样不太好的环境下勉强职场生存,不如索性给自己放长假,做点想做的事,经济问题必须要提前考虑清楚。

先核算自己所有的存款、可用现金和负债,根据计划周期粗略预估每月的开销,包括生活费、节假日送出的礼金、朋友聚会、犒赏自己、推广、就医等意外开销。

这个时候不要迷信之前网络上的攻略帖——一定要给自己预留好工作时1.5~2.5倍的生活费,否则就别考虑做自由职业者。这样的储蓄量至少提前3到5年计划才能实现,对于没有培养储蓄习惯的人来说,完成这个计划的难度甚至高于做自媒体本身。

还要在自己的认知内,列出没工作的可收入项。比如理财产品收益、开网店、稿费等,尽可能罗列。这些可收入项可看做自己的“睡后收入”,就像对专职上班的人来说,兼职做自媒体带来的收入是“睡后收入”一样。

做好全面地评估,自己的全职自媒体生活会从容、轻松很多,才会有更多的心思放在创作中。

11.作为图文类自媒体人,经常有的冲突。

一是,看到视频类内容自媒体人赚到的钱比较多,获得流量扶持的机会也比较多。

二是,发现多几个推广、涨粉的渠道资源比内容更能吸粉。加油!

(本文原创,如非授权请勿转载。)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