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贡燊海井的制作过程(这两个玩泥巴的自贡人)

自贡网记者 张才 摄影 宋姿熠

传统砖厂既不经济也不环保,从英国学成归来的“95后”、富顺小伙尹启原,不愿重蹈父辈旧辙。

自贡燊海井的制作过程(这两个玩泥巴的自贡人)(1)

尹启原

优质印石资源日渐枯竭,本土职业书画家、印人,“70后”周弋寒,看中了传统金石印章最佳替代品“陶印”的市场前景,四处寻找合作伙伴。

自贡燊海井的制作过程(这两个玩泥巴的自贡人)(2)

周弋寒

一年前,沿滩区兴隆镇党委政府牵线搭桥,两个“玩泥巴”的人一拍即合。

2020年底,全市首个乡镇统战文创基地——龙吟陶文创基地(一期)在兴隆当地建成并投入使用。正式生产后这里将成为全国最大的陶印及相关产品生产、销售及文化交流基地。

自贡燊海井的制作过程(这两个玩泥巴的自贡人)(3)

艺术家看中陶瓷印章发展前景:

周弋寒的工作室“二酉堂”位于彩灯公园内半山的一处别院,闹中取静。

这位享誉全国的职业书画家、印人,精通书法、绘画、篆刻等多种艺术,是全国32位大写意篆刻家之一,一方刻有“自贡”二字的印章曾拍出60万高价;在木口木刻上的造诣同样惊人,国内和其水平不相上下者不过十余人,其作品多次入选全国美术作品展。

2021年初,记者在二酉堂工作室见到周弋寒时,他正在创作巨幅木口木刻作品《山海经》,画面上的水波纹、神兽的肌理毛发,无不细致入微。

自贡燊海井的制作过程(这两个玩泥巴的自贡人)(4)

“这块板子(黄杨木)成本要五万多,这套刀具来自六七个国家,全部收齐花了我三四年时间。”除了本身的艺术性,周弋寒并不避讳从成本以及市场价格的角度介绍一件作品,谈到陶印时也是如此。他解释近代出土的大量陶印、封泥证明陶印出现早于铜、玉印,为现代各类印章的鼻祖,相较之下尽管细腻程度有所欠缺,但“自带三分古朴”别有一番韵味,近年来随着传统四大名石(寿山石、青田石、昌化石、巴林石)资源的日渐枯竭,陶印作为金石印章的替代品已经形成趋势。

自贡燊海井的制作过程(这两个玩泥巴的自贡人)(5)

周弋寒称陶印生产主要集中在北方,总体来说比较散乱,制作水平相对较低,其中最大的企业位于山东年产量约20万枚,目前国内在西南地区还是一块空白。为了填补这一空白,近年来周弋寒走访了本地多家陶瓷生产企业商谈合作事宜,但均无下文。

“很多人看不上(陶印)这么个小玩意儿!”周弋寒拿起手边一方陶印,给记者算了一笔账:首先陶印原材料(陶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其次和传统金石印章相比,陶印不但造型多样,在价格上还有巨大的优势(目前价格从几十元到上百元不等),他表示该产业看似“小众”实则市场巨大,全国篆刻爱好者超过了一百万,书法及绘画爱好者则超过了五千万,多者一人便拥有印章达几十上百枚。

自贡燊海井的制作过程(这两个玩泥巴的自贡人)(6)

海归青年不愿重蹈父辈旧辙:

“俗话说隔行如隔山,生产坛坛罐罐的企业不愿意转行生产陶印,更何况还要投入资金搞研发——”屡屡碰壁之后,一次聊天中,周弋寒的想法被沿滩区兴隆镇党委书记罗宁听入了耳:“我们镇上有一个砖厂,你看有没有合作的可能性?”

在罗宁牵线搭桥下,2019年7月,周弋寒和兴隆砖厂相关负责人进行了第一次接触,出面商谈的是砖厂老板的儿子尹启原。据悉,尹启原出生于1995年,2016年从英国留学归来后,一直在家族企业工作。

自贡燊海井的制作过程(这两个玩泥巴的自贡人)(7)

“但这些都不是我想要的。”尹启原称尽管三年来自己一直很努力,也取得了不错的业绩,但一直都没找到人生价值,在和周弋寒见面之前已计划好再次出国深造。

“陶印包含的深厚文化内涵是我心之向往,但一直不敢触碰的,这次我想挑战一下!”让尹启原作出选择的不只是因为年轻人的敢闯敢干的天性,还有传统砖厂如今面临环保和生产成本增加的双重压力,据了解,为了保证环保达标,兴隆砖厂仅仅在除硫设施上的支出就高达数十万元。

经过一下午面谈,双方达成了初步合作意向。尹启原打消了出国念头,为了对陶瓷行业有所了解,进一步考察生产陶印的可行性,接下来3个月时间他走遍了江西景德镇、江苏宜兴、福建德化等地,以及北方多家陶瓷印章生产企业。当尹启原考察位于山东济南、国内生产规模最大的陶印生产企业时,被“七八个人”在“一百平方左右民房”里就创造出近千万年产值,而惊讶不已。

通过考察,尹启原了解到目前陶印生产多为“家庭作坊”,主要生产中低端产品,在产品精细度以及种类上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这让他坚定了进入该行业的信心和决心。

自贡燊海井的制作过程(这两个玩泥巴的自贡人)(8)

文创基地落成做行业引导者:

2020年12月23日,经过长达半年的建设,投资500余万元的龙吟陶文创基地(一期)在兴隆当地建成并投入使用,授牌仪式上来自市、区统战部门以及新联会的嘉宾纷纷赞叹不已。

文创基地分为生产加工区和展示区域,两栋充满艺术气息的现代化建筑和旁边稍显陈旧的砖厂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生产线上的工人各司其职,一团平淡无奇的陶土经过塑性、印胚、修胚、上釉、烧制等多道工序,最终变成了一方方精美的陶印。

据悉,文创基地18名员工中绝大多数被派往江苏学习,接受过长达数月的培训。他们当中既有当地村民,也有返乡农民工,还有刚从学校毕业的学生,其中家住大安区的张霞曾经是一名幼儿园老师。“在这里不但有不错的收入,还学到了一门手艺。”张霞称文创基地之所以能吸引了大量年轻人前来应聘,除了别具一格的工作机制、相对宽松的工作环境还有浓厚的文化、艺术氛围,她表示打算在兴隆安家:“准备过段时间把孩子接过来,在这边上幼儿园。”

自贡燊海井的制作过程(这两个玩泥巴的自贡人)(9)

尹启原称自己留学时攻读的金融与管理专业在日常管理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但在陶印制作工艺及流程方面自己是一个门外汉。

“温度不够釉水无法烧制结晶,温度高了印面太硬又刻不动,相差往往只是在毫厘之间。”据了解,为了掌握烧制温度尹启原不但多次前往景德镇等地请教当地经验丰富的窑工,还带队扎根于“陶都”钻研技艺。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尹启原和他的同事们在传统石膏模的基础上,创造性发明了新型模具,历时半年经反复试验最终获得成功,不但成倍提高了效率,产品的密度、精细程度等方面都得到了很大提高。

“我们要做的不但是生产规模最大,产品质量也要做到最好。”作为龙吟陶文创基地艺术总监,周弋寒手里的刻刀是唯一检验标准,“篆刻艺术”和“制作工艺”紧密结合,不断调整生产工艺及烧制温度,以期到达最佳效果。据了解文创基地正式投产后年产陶印将达到70万枚(主要通过电商以及行业内部渠道进行销售),将会在行业内占据绝对优势。

自贡燊海井的制作过程(这两个玩泥巴的自贡人)(10)

据悉,龙吟陶文创基地正在下一盘大棋。除生产陶印之外,基地还将在今年年内准备筹办全国陶印展和各种文化交流活动;除了在景德镇当地设立工作室,基地还和本地高校四川轻化工大学美术学院建立联系,为雕塑系学生提供实习场所。

上了一定年纪的市民大多对“私章”印象深刻,有的人挂在钥匙串上,有的人揣在怀里,不论是开证明还是领工资,掏出来蘸上印泥往纸上一戳——除了针对专业人群,龙吟陶文创基地的“野心”是让其重新回归大众生活,除了陶印之外还会推出茶宠、文房用品、摆件、器皿等相关文化产品以及私人订制,打造一份有着个人专属印迹的伴手礼。

自贡燊海井的制作过程(这两个玩泥巴的自贡人)(11)

“制作一件龚扇往往历时数月,很难批量化生产,剪纸的情况和龚扇类似且市场狭小,扎染则并非自贡所独有。”周弋寒表示相对自贡“小三绝”,同样传承了丰厚文化底蕴的陶印,在产业化方面拥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有可能后来居上,有望成为继盐、龙、灯、美食之后,第五张城市名片。

编辑:马莉莎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