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锤子手机还可以用吗(锤子依旧是当初那个锤子)

坚果R1又出问题了。继此前的摄像头刮花、微信清空、卡死等小状况,这一次坚果R1遇到了大面积的屏幕脱胶问题,此类问题已经严重影响日常使用,而且就论坛上反馈的的案例来说这已经不是个例。虽然事件发生这么久官方还未正式作出回应,但应该是事实无疑,而公关不过是在想办法如何将损失降到最小。

现在的锤子手机还可以用吗(锤子依旧是当初那个锤子)(1)

现在的锤子手机还可以用吗(锤子依旧是当初那个锤子)(2)

算起来这是锤子发布的第七款手机,前面走着的是Smartisan T1、坚果手机、Smartisan T2、Smartisan M1/L、坚果Pro、坚果3。不过令人无奈的是,前面这七款手机都被爆过手机质量问题,其中大家印象比较深的应该是Smartisan T1。作为锤子科技的第一款手机,T1的质量问题尤其严重,少数机型出厂摄像头玻璃缺失,也存在屏幕严重漏光、屏幕脱胶、中框缝隙过大、按键问题等。后来甚至就因为王自如过分拆解T1,老罗和王自如对簿优酷,在当时一度成为网上的热点话题。而王自如也算是因祸得福,在优酷上与老罗一战成名,此后活跃于科技自媒体的圈子。

现在的锤子手机还可以用吗(锤子依旧是当初那个锤子)(3)

自从那以后,老罗发布的机型,也很少有自媒体人敢那么大张旗鼓的挑刺了,都是优点加着缺点说,唯恐被"优酷见"。但是锤子科技后面发布的手机,似乎也难逃质量问题的阴影。而且问题无外乎出现在三个方向,一个是系统问题,死机、崩溃、变砖;第二个是屏幕问题,漏光、脱胶;第三个则是机身问题,中框缝隙大、易弯曲、摄像头掉漆易磨损。

相信很多人听到锤子手机,第一反应不是某款特别强大的手机,而是先想到罗永浩的"相声"。虽然凭借老罗出色的口才,锤子科技确实剩下了一大笔品牌推广的费用,更让锤子成为互联网上家喻户晓的品牌,但是这也就注定了锤子手机不具备优秀的产品基因。

现在的锤子手机还可以用吗(锤子依旧是当初那个锤子)(4)

2012年5月,罗永浩创办了锤子科技,一头扎进了智能机市场。在那个时候老牌四大手机厂商"中华酷联"还没有接受"互联网思维"的洗脑,也没有开启独立电商之旅。小米手机还只发布了两款机型,vivo、OPPO名声不显,魅族作为一个小而美的企业不温不火地发展着。那时候的智能机市场,没有一家独大,哪怕是所谓的"四巨头"也不过是稍强那么一点点而已。从锤子科技的成立时间来说,选择的时机其实并不晚。

作为智能机行业的门外汉,老罗一直都想弯道超车,思来想去也就是小米的路线最适合自己,而且老罗也自信凭借自己的口才肯定可以混得比小米更好。因为在当时MIUI可以说是最受欢迎的安卓系统,小米手机就是凭借ROM获取大批的原始粉丝。这么看来小米的前期的路线确实是成功的。也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老罗就认定了对智能机而言系统比硬件做工更重要。

现在的锤子手机还可以用吗(锤子依旧是当初那个锤子)(5)

于是我们能看到老罗在发布会上永远都是将系统上的某项新功能拎出来单独讲,从大爆炸、一步再到闪念胶囊、子弹短信。老罗的关注点永远是在手机的细节功能上。虽然确实能提高日常手机使用效率,但是大局上呢?更多的却是忽略。所以即便是想要以系统取胜,锤子科技也只不过是满足了小部分人的需求而已。

现在的锤子手机还可以用吗(锤子依旧是当初那个锤子)(6)

而硬件配置方面,在多年的市场压力下,老罗已经不敢再像当年T1、T2那样玩低配高价了。至于做工设计,挂在嘴边的"工匠精神"其实不过是脱离于现实的自我满足。锤子手机的设计确实独树一帜,就拿坚果Pro2来说,确实设计得非常精美。但是做工工艺和原材料的选择呢?所谓匠人精神,不能只专注于设计草图的勾勒,应该回归到产品的制作上。机身中框易形变,是否可以改用硬度更高的原材料替代;屏幕脱胶,是否应该改进制作工艺;屏幕白班、漏光,是否应选用更优质的面板。

现在的锤子手机还可以用吗(锤子依旧是当初那个锤子)(7)

锤子手机这一路走来确实是磕磕碰碰的,多次濒临倒闭,虽然每一次都挺过来了,但却永远不知道离下一次生死存亡的危机还有多久。每一次老罗在发布会上讲锤子科技的故事,笔者也都会端着小板凳蹲在电脑边上认真聆听,故事确实动听。只是消费者不仅仅是来听故事!当他们成为锤粉之后,怀着信仰购买了一台锤子手机,却发现手机一大堆毛病,粉转黑之后才是最可怕的。

说到底,入行六年的锤子至今还是对智能机行业还是懵懵懂懂,尚未意识到产品品控对一个手机品牌的巨大影响力。假设老罗真的能早点把手机的品控提到一线水准,或许能收获更好的口碑,锤子也就不是今天的锤子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