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嗽痰多肺炎属于风热还是风寒(风寒与风热如何辨别)

昨天,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

介绍中医药医疗救治

新冠病毒感染者工作有关情况。

咳嗽痰多肺炎属于风热还是风寒(风寒与风热如何辨别)(1)

咳嗽是机体的保护性反射

本身不会引起肺炎

咳嗽是机体的保护性反射,有利于清除呼吸道内的分泌物或异物。

从中医来看,热退之后余邪未尽发生咳嗽,往往表现为痰少、痰粘、咽痒等,多为痰热、阴伤等导致肺气失宣,临床可以选用清肺、润肺、宣肺、化痰一类的中成药都会有效,如急支糖浆、养阴清肺丸、杏贝止咳颗粒等。

咳嗽本身不会引起肺炎,肺炎除咳嗽以外还会有发热持续不退,或喘闷,或乏力,或有大量的浓痰等症状,如出现这些症状建议去医院就诊。

家里老人、儿童如与平时状态不同,比如精神倦怠,乏力、食欲下降、呼吸急促等要引起重视,及时去医院就诊。

老中医教你如何辨别

风寒与风热症状进行治疗

北京中医医院院长刘清泉介绍,近期很多人都在咨询用药的风寒、风热问题,说明大家对于如何辨识和认识风寒风热是非常关注和重视的。对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这样的疾病来看,中医称为“疫病”,通俗的话来说,它就是传染性很强的外感病,既然是外感病,不管它是风寒的诱因还是风热的诱因,出现临床症状大部分都表现出发烧、怕冷、乏力、咽喉疼痛等等这些症状。

首先,不管是风寒、风热引起的临床不适,运用具有解表功能、治疗感冒的药物治疗都是有效的。从临床来看,什么样情况下是风寒,出现发烧、很怕冷,老想穿一些厚的衣服,肌肉比较酸痛、咽干咽痛、乏力、鼻塞流涕,这样的症状我们往往把它归属在风寒的诱因所导致的,这类疾病我们往往服用疏风解表这样一些治疗感冒的中成药就够了,比如在北京地区或者北方地区常用的感冒清热颗粒,传统的名方荆防颗粒、正柴胡饮颗粒等等,这些都可以解决这类问题。

如果有一部分人出现发烧,发烧很重,体温可能到39度,这时候咽喉疼痛非常明显,没有怕冷的明显感觉,只是感觉肌肉酸痛,不是冷得非要穿厚衣服、盖厚被子,有乏力、咳嗽的情况下,从中医的归属上,它可能是风热诱因所导致的疾病。这时候我们要用一些疏风清热或者化湿解表、清热解毒这类的中成药,国家中药管理局的《新冠病毒感染者居家中医药干预指引》里面推荐的一些药物,比如连花清瘟、金花清感、疏风解毒、宣肺败毒、清肺排毒、热炎宁、银翘解毒颗粒、蓝芩口服液、复方芩兰口服液、痰热清、双黄连、抗病毒口服液等。

从患者来讲,如果有了这样的症状不适的时候,选择中药的时候,选准了一种,这一种药物按照说明书,或者咨询一下专业医师来进行服用就够了,如果服用1-2天,症状没有明显缓解或者持续加重了,烧一直退不下来,没有任何退烧的现象,还是希望及时到医院、到医疗机构去就诊,千万不要盲目吃这个药不行,马上加另外一个药,再加上另外一个西药,这样加来加去,可能会有很多不良反应,这是不科学不规范的服用方法。

一些特殊人群、家里面或者人群里面一些重点的老年人,65岁以上尤其是80岁以上的人群有慢性基础病的,比如有肿瘤的,还有免疫相关疾病的,慢性肾功能衰竭在做常规透析的,这些人群如果感染了新型冠状病毒以后,吃中成药的时候一定要向专业医师咨询,在医生的规范指导下才能真正取得很好的疗效,否则可能会耽误病情、延误病情,如果等到很重了再到医院去救治,最佳的救治时期就错过了。

着重缓解药品供应紧张

推荐70种中成药供群众居家治疗时使用

当前,防控工作进入新阶段,国家中医药局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工作。

一是着重缓解药品供应紧张。印发《新冠病毒感染者居家中医药干预指引》,推荐70种中成药供群众居家治疗时使用,鼓励各地制定治疗新冠病毒感染症状的中药协定处方,允许相关的医疗机构中药制剂在医疗机构间调剂使用。

二是快速扩充中医医疗救治资源。加强中医医院发热门诊、急诊、肺病科、ICU等科室建设。目前全国二级以上中医医院都设置了发热门诊,扩容了ICU床位。开展医疗救治培训,增加重症救治力量。各中医医院积极开展互联网诊疗,缓解接诊压力,同时统筹使用设施设备和调配医护人员,提升资源利用效能。

三是在重症医疗救治中强化中西医结合。进一步建立完善“有团队、有机制、有措施、有成效”中西医结合医疗模式,各地的救治专家组进一步充实中医专家力量,进行重症、危重症中西医结合救治巡诊指导。各个医院建立医疗救治中西医协作工作机制,共同参与患者诊疗决策,同时发挥中医药在老年人和儿童医疗救治中的作用。

记者 杜雨敖,综合新闻联播

来源: 新民晚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