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百年铸辉煌山东(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

记者 杨璐 冯沛然

在党的二十大即将召开之际,9月27日,一场国家级展览——“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在北京展览馆开幕。

这个大展的形式不同寻常,中央展区和各个地方展区共同布展,观众可以在一天内沉浸式感受祖国各地十年的发展与繁荣。

巍巍泰山青未了,滔滔黄河东入海。山东展区布置了“新发展理念开辟新旧动能转换新天地”“勇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排头兵”“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结出新硕果”“努力在发展海洋经济上走在前列”“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促进共同富裕”五个单元,全方位、立体式展示山东经济社会发展的“非凡十年”。

奋斗百年铸辉煌山东(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1)

高质量发展

蹚出新路子、跑出“加速度”

青岛下线时速600公里的磁悬浮试验样车;新型小型化量子卫星地面站进行星地对接试验;全球最先进的潍柴高端重卡(WP13H型)发动机,本体热效率超过51%,高于市场主流产品5个百分点,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全国海洋领域唯一的国家实验室……

“新发展理念开辟新旧动能转换新天地”单元,重点展示了山东深入实施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高质量发展取得的突破性成就。

山东地区生产总值10年跨越4个万亿大台阶,达到8.3万亿元。山东加快建设高水平创新型省份,率先成立省委科技创新委员会,设立省级科技创新资金,建设重大创新平台,实施重大科技工程。在海工装备、轨道交通、量子通信等领域,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实现突破,“国之重器”竞相涌现。

聚焦塑强高质量发展新优势,山东全面实施“十强产业”“十大扩需求”“十大创新”行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深化,需求侧持续发力,经济社会发展创新力全面增强,奋力蹚出了一条供给和需求两端协同发力、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

奋斗百年铸辉煌山东(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2)

勇当黄河流域

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排头兵

“勇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排头兵”单元,重点展示山东充分发挥半岛城市群龙头作用,努力在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前的生动实践。

黄河宁,天下平。山东紧盯“二级悬河”安全隐患,完成东平湖等黄河下游蓄滞洪区防洪工程,全面建成黄河河道标准化堤防,完成8条骨干河道、128条中小河道防洪治理,除险加固病险水库2420座。2021年9月,我们战胜了33年来的最大洪水,保障了沿黄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山东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坚持“有多少汤泡多少馍”,制定了涵盖174个行业类别的1045个用水定额,持续推进农业节水增效、工业节水减排、城镇节水降损,黄河干流山东段全部实现取用水闸监测计量。2021年全省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25.3立方米,较2012年下降42.5%。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重大成效,节能减排目标全面完成,国土绿化行动提质加速,黄河三角洲、泰沂山区、南四湖等重点区域生态修复成效明显,天蓝、地绿、水清的自然美景重回身边。

山东加快黄河三角洲保护修复,积极创建黄河口国家公园,着力打造黄河下游生态廊道,黄河三角洲生态功能和生物多样性显著提升,保护区现有鸟类371种600多万只,被誉为“鸟类国际机场”。

山东不断提高济南、青岛中心城市能级,积极推进省会、胶东、鲁南经济圈一体化发展,聚力构筑外联内畅综合立体交通网络,高高昂起山东半岛城市群龙头。

一河连九省,合作才能赢。山东拥有黄河流域唯一出海口,是黄河流域对外开放门户和“一带一路”战略枢纽,与沿黄8个省区谋划实施102个合作事项,建设28个内陆港,开通76条海铁联运班列,构建起辐射沿黄,通达中亚、南亚、欧洲的多式联运物流大通道,黄河流域合作更加密切,发展空间更为广阔。

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

结出新硕果

“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结出新硕果”单元,重点展示山东坚决扛起农业大省责任,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结出的新硕果。

农业总产值率先突破万亿元,稳居全国第一。把确保重要农产品特别是粮食供给作为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建成高标准农田6778万亩,“济麦”小麦、“登海”玉米等品种不断刷新全国高产纪录,“齐黄”大豆多次创造盐碱地单产纪录,粮食总产量连续8年稳定在1000亿斤以上,2021年首次突破1100亿斤大关。

“诸城模式”“潍坊模式”“寿光模式”创新提升、丰富拓展,预制菜产业方兴未艾,构建起“从一粒种子到一盘菜”的全产业链,烟台苹果、寿光蔬菜等向千亿级产业集群迈进。

黄河滩区居民迁建累计投入377亿元,彻底解除了60万黄河滩区居民的水患威胁,打破了“三年攒钱、三年筑台、三年建房、三年还账”的恶性循环,滩区群众喜圆“安居梦”,“黄河滩”变成“幸福滩”。

2500个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鲁东滨海、泰沂山区、运河沿线、鲁西平原四大乡村风貌区,齐鲁样板展现缤纷画卷。

奋斗百年铸辉煌山东(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3)

向海图强

努力在发展海洋经济上走在前列

“努力在发展海洋经济上走在前列”单元展出的青岛港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动态模型,码头全部由青岛港自主规划建设,智能化水平和装卸效率全球领先,多次创造世界作业纪录。

旁边联动展示的全球首台10万吨养殖工船“国信1号”模型,2022年5月20日交付使用,有望为中国乃至世界深远海养殖打造“中国样本”。

山东陆海统筹、向海图强,努力在发展海洋经济上走在前列。海洋生产总值稳居全国第二,拥有全国近一半的海洋科技人才、1/3的海洋领域院士,海洋生物医药、海洋交通运输等六大产业规模均居全国第一,国家级海洋牧场数量占全国比重达到39.3%。

近岸海域优良水质达92.3%,千里海岸线水清滩净、岸绿湾美、鱼鸥翔集、人人向往。

山东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2021年,进出口总额2.93万亿元、连续6年创历史新高,实际利用外资突破200亿美元。

不断改善人民生活

促进共同富裕

山东是孔子的故乡,儒家思想影响深远。在“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促进共同富裕”单元,儒学传世文献系统性整理出版的最新成果《儒典》引来观众驻足。

奋斗百年铸辉煌山东(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4)

山东大力实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推进“全球汉籍合璧工程”,让优秀传统文化“新”起来;举办尼山世界文明论坛,让优秀传统文化“走”起来;倡导新时代美德健康生活方式,深化“五为”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让优秀传统文化“活”起来;擦亮“好客山东 好品山东”品牌,让优秀传统文化“兴”起来,打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新标杆。

“党群同心、军民情深、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沂蒙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新的光芒,成为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强大动力。

奋斗百年铸辉煌山东(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5)

“山东手造”展台,展示了传统工艺的传承和创新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十年来,山东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促进共同富裕,民生财政支出占比稳定在80%左右。

基础教育质量和群众满意度稳居全国第一方阵;新增高等学校16所,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由31.3%提高到64.2%;职业教育改革全国领先,是首个国家职教创新发展高地。城镇新增就业连年超过120万人;率先实施城乡公益性岗位扩容提质行动,2022年提供公益性岗位40余万个,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一老一小”服务保障惠及千家万户,有效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推进“健康山东”建设,医疗资源总量位居全国前列,组建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康复大学,拥有医疗卫生机构8.6万个、床位67.4万张、卫生人员105.6万人,分别增长24.5%、42.4%和42.9%。主要健康指标显著改善,2020年人均预期寿命提升到79.13岁,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23岁。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