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斯卡为什么贴墙(你非你我非我)

纳斯卡为什么贴墙(你非你我非我)(1)

生命的意义是什么

听说你仰望云际的光祈祷

在我看来不过是红日将出

其实那绚烂的由来

科学早就能解释清楚

若追问由来的由来

我怔住了

维度让思想陷入荒芜

纳斯卡为什么贴墙(你非你我非我)(2)

是伟大还是残酷

信仰证明我不是动物

又如何区分你我也非同属

你生来像火

格局中带着光明

与燎原之势

像神一样伟大

像神一样残酷

纳斯卡为什么贴墙(你非你我非我)(3)

泽菊的花语是信仰

为延续一束花开的美

选择传承还是轮回

这就要看

你放弃的意义

我为什么要守护

你所厌倦的孤独

不是我所期望的孤独

纳斯卡为什么贴墙(你非你我非我)(4)

罂粟的花语是救赎

一首诗的雏形与演化过程

最近听说一本书名非常拗口的书——《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是德国哲学家、思想家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创作的散文诗体哲学著作。被评为哲学史上的里程碑、近现代哲学必读之书,所以决定拜读一番,而最终浅尝辄止。我实在不适应那种因为文化差异和翻译导致的那种西方文学的赘述与情感夸张,就行西方接受不了翻译后的中国古诗词一样,但又不愿就此放弃,所以不得不选择去听别人解读。为了避免别人解读不准确亦或加入太多个人理解,就选择听多个版本求同一下得出这本书要表达的主旨:上帝死了;超人哲学;永恒回归。

在听这本著作解读的过程中,我有些不一样的观点,通过诗的方式表达一下,写这些文字的意思在于记录观点和写诗的过程。

上帝死了,多么震撼的话,而且强调上帝死于悲悯。换句话说,是被太多的祈祷累死的。所以书中阐述人们需要的不是同情,是自救,更是经历之后的坚强。但是人是种很奇怪的生物,是种需要信仰的生物。如果“上帝”死了,那就需要有新的“上帝”出现,新的信仰出现,来支撑即将坍塌的生存目的。那么《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可以做到么?如果尼采看过我的《造神论序》或许会有答案,因为有一个相似的例子,那就是道教的由来。先有的无党派人士老子,其创作了非教义著作《道德经》,后被五斗米教嫁接、演化形成了道教。这不恰似当年纳粹想以《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为纲领一样么。而我不同意这一说法并不是因为我是无神论者,我信奉未知,信奉冥冥之中,信奉缘与命运,信奉物外有物。用人类思维构造的有形之神势必会带有人的气息,自然会死,而无形之“神”不会。

神是基于人类的意识而存在的,罗素说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是欲望,我也这么认为,而且当时我不知道罗素是谁,只有人类有本能欲望之外的欲望。那么人与人之间靠什么划分的呢?为什么人会有不同的发展?我觉得有三个因素:第一个便是基因,优质的基因加上不定向组合后,有一种结果就是天赋;第二个是成长,在经历不同的洗礼后,有人会获得像思维模式、处事格局、主角气场等后天能力;第三个是外界因素,有时候可以叫做机遇,有时候可以叫做灾难。只有同时具备这些条件才会有超人出现,而不是所有人都能达到统一标准的自我超越,即使超人完成了自我超越又将走向何方呢?

人类社会能运转的基础是共识,如果有人跑的太快就会逐渐脱离共识,结果要么成神,要么成鬼。整本书听起来我都有一种莫名的感觉,那就是孤独。一个人身处繁华下的孤独,呼喊着哪些不被接受的话,最终只能将嘶哑的声音变成枯燥的诗歌,才能得以延续。延续思想的方式也有三种:第一种就是生育,靠基因里的思考模式传递;第二种是被记录,靠一代一代记忆传递;第三种是创造思想,是思想本身的传递。不管哪一种形式,都需要人类作为载体。如果没有了人类这一载体,意义本身就没有了意义。在传递的过程中或有耀眼的光芒出现,可那也不是曾经的光芒。

纵观这本书,大有造“神”之势,然而不懂“神”的本质。可我仍然佩服书中的否认既有规则与认知的勇气,却望着那孤独的背影而却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