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腊历史上的奥德赛(品读古希腊英雄故事)

荷马的史诗以及全部神话——这就是希腊人由野蛮时代带入文明时代的主要遗产。

——恩格斯

纵观欧洲文学史,最不能绕开的经典著作,便是荷马史诗。正如恩格斯所言,荷马史诗以及古希腊神话,照亮了欧洲的荒蛮原野,塑造了文明灯塔下地中海地区的人文精神。这种精神,通过代代传承,成为一种文化的基因和标记,时至今日,仍生生不息、绵延不衰。

《奥德赛》便是荷马史诗的一部分。人们将《伊利亚特》和《奥德赛》合称为“荷马史诗”,是因为它们的作者相传都是同一个人:盲眼的游吟歌手、生卒年都已无据可考的古希腊最伟大的诗人荷马。但丁赞誉他为“诗人之王”,法国浪漫主义作家雨果对他更不吝赞美之词,曾这样评价他和他的作品:

一部杰作已经出现,便会永存不朽。第一位诗人成功了,也就达到了成功的顶峰。你跟随着他攀登而上,即便达到了同样的高度,也绝不会比他更高。哦,你的名字就叫但丁好了,而他的名字却叫荷马。

希腊历史上的奥德赛(品读古希腊英雄故事)(1)

今天,就让我们一道,通过《奥德赛》这部伟大诗人的伟大作品,去体味它波澜壮阔的叙事技巧、感受它精美华丽的语言魅力、挖掘它故事背后的价值理念。同时,在此过程中,和中国的传统经典稍作对比,以感受彼此在对文字美感认同上的遥相呼应,以及在价值判断上的相似和差异,从而带给我们更多的美的享受和更深的文化思考。

一、四线合一,倒叙、插叙、正叙完美结合的叙事手法

《奥德赛》的故事,发生在著名的特洛伊战争之后。讲述的是特洛伊之战后,希腊军队主要首领之一奥德修斯由特洛伊返乡,杀死求婚人、成功复仇的故事。从战争结束,到奥德修斯返家,中间经历了重重艰难险阻,时间跨度长达十年。作者用了四条线,并采用倒叙、插叙、正叙等多种叙事手法,来讲述这个宏大的故事,让整部史诗读起来清晰顺畅、跌宕起伏,主要人物的形象也得到了鲜明的刻画。

01.泾渭分明却又互为应和的四条线

第一条线:以雅典娜和天界众神的参与为线索。为了确保奥德修斯返国这一目标的顺利达成,雅典娜做了几件事,将故事中其它的几条线巧妙的串联了起来。

天界方面,她敦促众神降下旨意,同意奥德修斯返国。由此,奥德修斯才得以离开女神卡吕普索的居住地,在被羁留七年后终于再次踏上返乡之路。

凡人世界里,她为奥德修斯的返回也做出了诸多安排。她前往奥德修斯的家园伊塔卡,鼓励奥德修斯的独子特勒马科斯外出探访父亲的消息,经受锻炼和考验,由此引出了故事中的第三条线。奥德修斯抵达伊塔卡后,雅典娜将他幻化成一个游荡的穷乞丐模样,为他向求婚人复仇创造条件,此处,又和故事中的第二、第四条线重合。

在整个故事中,第一条线虽不是故事中最重要的那条线,却对推动整个故事情节的发展有着统筹全局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引线。

希腊历史上的奥德赛(品读古希腊英雄故事)(2)

第二条线:以奥德修斯之妻佩涅罗佩和她的众多求婚人为线索。英雄的奥德修斯在特洛伊之战后一度失联,长达十年音信渺无,这使得几乎所有人都认定他已离开人世。伊塔卡岛和附近其它地区的首领们觊觎奥德修斯的王位和财产,纷纷前来向奥德修斯的妻子佩涅罗佩求婚,并长住奥德修斯家,肆意消耗他的家产。这条线索,为数线合一后奥德修斯的复仇做了层层铺垫。

第三条线:以奥德修斯之子特勒马科斯为线索。对内没有父亲的庇护,对外面对一帮不怀好意的求婚人,特勒马科斯的处境一开始便令人堪忧。在女神雅典娜的指引下,他外出寻访父亲,并由此引出父亲的至交好友老英雄涅斯托尔,以及斯巴达的统治者墨涅拉奥斯,并从他们口中探得父亲返程的一些消息。通过这样的安排,讲述了奥德修斯返程过程中发生的一些故事,却又只是展示出冰山一角,留下大片的空白供人遐想,从而大大增强了故事的吸引力。这条线索在奥德修斯返回伊塔卡后,融入到一个完整的线索中去,共同推动了故事高潮情节的到来。

第四条线:以奥德修斯的返程和复仇为线索。这条线索是本书的主线。故事从英雄奥德修斯离开女神卡吕普索的小岛开始,讲述了奥德修斯在返程途中遇到的重重磨难。在海上航行十七个昼夜之后,他被震地神波塞冬掀起的爆裂气流和强大海浪所阻挠,幸得女神琉科特埃相助,得以来到费埃克斯人所居住的国土和城市。在那里,他向费埃克斯人的首领阿尔基诺奥斯详细讲述了他在返程途中遇到的种种磨难和艰险。这部分的讲述荡气回肠,故事情节跌宕起伏、精彩纷呈,是全书最精彩的篇章。其后,奥德修斯在阿尔基诺奥斯的帮助下,顺利返回伊塔卡,开启了向求婚人的复仇之旅。

在漫长而又宏大的故事背景中,四条线的处理,使得整个故事的叙述显得错落有致、层次分明。如果说一开始的四条线是相互独立的,那么到奥德修斯返回伊塔卡后,这四条线就已经融为了完整的统一体。这几条线索糅合起来,使得矛盾冲突更加激烈,推动故事达到高潮,最终以奥德修斯杀死求婚人、夫妻相认、父子相认的圆满结局,完成了史诗的讲述。

02.在四条线牵引下纷繁杂糅的叙事手法

《奥德赛》之所以会被奉为经典,除了用到四线结构外,离不开它独特的叙事技巧。

故事从雅典娜开始营救奥德修斯讲起,讲述了雅典娜为救助奥德修斯,求得宙斯的同意,迫使羁留奥德修斯长达七年之久的女神卡吕普索放奥德修斯返家。这就为故事留下了悬念:奥德修斯为何会流落到卡吕普索的领地?为什么只有他自己独身一人返回?

另一方面,奥德修斯之子特勒马科斯在雅典娜的指引下,开启寻找父亲之路。这条线中,通过倒叙和插叙相结合的手法,重现了当年特洛伊之战的宏大和艰辛,并叙述了战后得胜一方各位首领的命运和归宿。这一方面为特洛伊之战划上了句号,另一方面,也交代了奥德修斯返程之初所发生的一些事情,让我们了解到战争结束之后所发生的一些纷争,这也为奥德修斯艰难的返程打下了铺垫。

希腊历史上的奥德赛(品读古希腊英雄故事)(3)

接下来,画面一转,奥德修斯终于摆脱女神卡吕普索的羁留,再次踏上返程之旅,并遭遇波塞冬的报复,幸得女神琉科特埃相助,死里逃生,流落到费埃克斯人的土地上。在那里,他得到了费埃克斯国王阿尔基诺奥斯的款待,并向其讲述了自己在返程过程中所遭遇的种种挫折和巨大不幸。

在这条线上,通过正叙、倒叙、插叙的手法,完整的重现了奥德修斯一路所经历的种种匪夷所思的所见所闻。他们和基科涅斯人发生战斗,逃过忘忧花的诱惑,戳瞎了波塞冬之子波吕斐摩斯的眼睛,并因此得罪了波塞冬。他们也得到过风王的帮助,几乎已回到伊塔卡的港湾,却因为同伴的贪婪和嫉妒,而无法返回家园。后来,他们被莱斯特律戈涅斯人屠戮残杀、被女神基尔克算计、避过塞壬们的具有诱惑性的美妙歌声、却又遭到怪物斯库拉的杀戮。最后,因为同伴们食用太阳神的牛群,而被宙斯招来狂风、乌云、暴雨和霹雳处死,只留下奥德修斯一人,孤身漂泊到女神卡吕普索居住的岛屿。

到了这里,最初的谜团终于揭开,为何奥德修斯会孤身一人漂泊到卡吕普索的居住地?他经历了哪些坎坷曲折?在他的叙述下,往事纷纷涌现,壮观和宏大的场景展现在读者面前,传奇和跌宕的故事情节步步深入,引人入胜,奥德修斯的个人形象也在这些叙述中逐渐清晰、立体、饱满起来,让读者深深为之着迷。

此外,故事中间还穿插着求婚人极度无礼的所作所为,以及奥德修斯之妻佩涅罗佩对丈夫的忠贞,和她为拒绝求婚人所做出的努力。一方面是奥德修斯的英勇无畏和足智多谋,一方面是求婚人的蛮横无理和贪婪傲慢,这些铺垫和对比,使得奥德修斯的复仇显得水到渠成、自然而然。

通过多线讲述,并杂糅多种叙事手法,使得整篇故事显得宏大壮观、荡气回肠。在二千多年前,游吟歌手荷马就能创作出如此精彩绝伦、跌宕起伏、引人入胜的史诗,实在无愧于“诗人之王”的称号。

二、皇冠上的明珠:华美瑰丽的语言,无与伦比的精巧比喻

如果说,多线合一、巧妙杂糅的叙事手法,使得《奥德赛》成为史诗作品中最有分量的那一部,甚至可以被称为史诗中的皇冠。那么,《奥德赛》中无与伦比的精巧比喻,以及它所用到的华美语言,无疑是这皇冠上的明珠。

当奥德修斯赞美艾尔基诺斯的女儿瑙西卡娅时,他这样说道:

我去过得洛斯岛,在阿贝罗祭坛旁见到

一棵棕榈的如此美丽的新生幼枝

我去那里,一支巨大的军队跟随我,

顺道路过,在那里遭受到许多不幸。

我一见那棕榈,心中惊愕不已,

从未有如此美丽的树木生长于大地。

姑娘啊,我一见你也如此愕然惊诧,

不敢抱膝请求你,虽然正遭遇不幸。

希腊历史上的奥德赛(品读古希腊英雄故事)(4)

当奥德修斯的同伴被海怪库拉斯抓走时,史诗中是这样描述的:

当我回首查看快船和同伴们的时候,

只见那几个同伴的手脚在头顶上方,

高悬在半空中。他们不停地大声喊叫,

呼唤着我的名字,发出最后的企求。

有如渔人在突出的岩石上扔下饵食,

用长长的钓竿诱惑成群浮游的小鱼,

穿过牧放的壮牛的角尖甩向海里,

待鱼儿上钩,便将鱼蹦跳着扔到岸边,

我的同伴们也这样蹦跳着被抓上崖壁。

当奥德修斯终于得到阿尔基诺奥斯的帮助,要返程回家时,他急切的心情被描述如下:

奥德修斯不断抬头观望高照的太阳,

希望它快快降落,因为他急欲启程。

如有人盼望晚餐,跟随两只褐色牛,

整日里拖着坚固的犁铧翻耕田地,

终于如愿地看到太阳的光辉下沉,

能拖着疲惫的双腿,回家准备晚饭;

太阳光辉西沉也这样合奥德修斯的愿望。

这样精巧的比喻,在书中随处可见。它所举例子极为恰当贴切,描述也极为生动形象,有些给人以深深的震撼,有些则给人以无尽的美感。这样的比喻,配上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使得这部书的可读性大大增强,也使得它成为经典中的经典。

当我们放开视线,将目光从古希腊转移到古代中国,从《奥德赛》转向《离骚》和《诗经》,便会发现,同为东西方的经典诗歌作品,它们的差异固然存在,但它们带给人的美的震撼却是相同的,这正是经典作品经久不息被后人传唱的魅力所在。

具体来说,就诗歌本身而言,《奥德赛》作为西方诗歌的代表,非常注重故事情节和细节方面的描述,所以,它被称为“叙事诗”;而作为中国诗歌的代表,《离骚》和《诗经》则更注重意象的表现和情感的表达。这种差别,也塑造了东西方不同的文学气质。后代的文学作品中,不难发现,西方文学多以“讲故事”为主,讲究故事情节的蜿蜒曲折、扑朔迷离;中国则以“诉情怀”为先,讲究通过文学作品表达个人的情感。这在但丁的《神曲》和唐宋文人的作品中都有明确的体现。

希腊历史上的奥德赛(品读古希腊英雄故事)(5)

但它们也有相同的地方。在精准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时,它们具有共同的文学属性。比如《离骚》中,作者用名贵芬芳的草木,来比喻自己高洁的志向;《诗经》中,则更经常的运用比兴的手法,如 《雎鸠》 《桃夭》 《氓》等经典篇章,无一例外都采用了比兴的手法。这种手法,在艺术表达上,和《奥德赛》中所用到的比喻,是具有异曲同工之妙的。

从这个层面上来讲,不管是古希腊还是古中国,不管是西方还是东方,人们对于经典文学作品的欣赏品味大体是一致的。这样的经典,带给人美的享受,以及心灵的震撼。

三、英勇与智慧、斗争与杀戮:复仇故事下的古希腊文化特征

一部经典的作品,通常都是一个时代文化背景的集中展现,《奥德赛》亦是如此。

在这部史诗中,我们可以明晰的看到它的褒贬倾向,这种倾向,其实就是文化的一种印记,以及一个群体共同遵从的基本价值观的体现。具体来说,有三个点尤其值得我们注意:

01.对女性忠贞的赞扬。本书中,奥德修斯的妻子佩涅罗佩出场次数非常有限,却让人印象深刻。作为奥德修斯之妻,她一直深受求婚人的困扰。她既无力拒绝,却又无法摆脱,最后只能靠拖延的方法,来等待奥德修斯的归来。她许诺求婚人,等她将一幅宽大的布锦织完,就在他们中间挑选合适的人下嫁;然而每到夜晚,她都将白天织的布匹再重新拆掉,如此拖延了三年的时光,直到该计策被贴身的女仆泄露。在这里,佩涅罗佩所表现出的智慧和坚贞,是极受歌者推崇的。

后来,当奥德修斯返家后,因多年未见,佩涅罗佩不能确定眼前人就是奥德修斯,故而始终远远的进行观望和思索,而不愿同他亲近。面对奥德修斯的责怪,她这样解释:

现在请不要气愤,不要责备我,

刚才初见面,我没有对你热烈相迎。

须知我胸中的心灵一直谨慎提防,

不要有人用花言巧语前来蒙骗我,

现在有许多人常想出这样的恶计。

在这里,佩涅罗佩的坚贞、智慧、谨慎再一次得到了全面的体现,直到她确认眼前的人就是奥德修斯本人,这才真正欢欣的和丈夫相认。

希腊历史上的奥德赛(品读古希腊英雄故事)(6)

特洛伊战争发生在公元前十二世纪初期,按照时间推算,上述故事当发生在3000多年前。由此可见,早在那时,古希腊对女性的忠贞便有了要求,当她们能全心忠于自己的丈夫时,便会得到热烈的赞扬。

回望同时期的中国,彼时,《诗经》中便也有了“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美丽诗篇。从这些传世的诗作中,我们很轻易的便能看出,不论是东方还是西方,对于夫妻间相互的忠贞,都是持极大的鼓励和肯定态度的。

02.对勇武智谋的肯定。《奥德赛》中,最光辉的人物形象当数主人公奥德修斯。全诗对奥德修斯的勇气和智慧进行了全景展示和充分肯定。当奥德修斯一行受困于独眼人波吕斐摩斯时,奥德修斯用计将他灌醉,并趁机戳瞎他的眼睛;后来,为了逃脱,奥德修斯又将同伴绑缚在羊身上,自己也趴在羊腹部,随着羊群混出波吕斐摩斯的洞穴。在此过程中,奥德修斯所用的计谋很难称得上光彩,但诗歌对此是极度褒扬的。

当奥德修斯一行到达巨人国时,当其他人无所顾忌的将船只驶入海港时,只有奥德修斯一人谨慎的将船停在港湾外面。后来,当巨人们展开杀戮时,所有的船只都被破坏,只有奥德修斯和他的同伴得以驾船离开。

类似的情节还有很多。在这样不断斗争的过程中,除了奥德修斯,所有的同伴最终都命丧归途之中。在不断推进的故事中,奥德修斯的谨慎、机警、勇武和智谋一次次得到体现。也因为他所具备的这些品质,使他备受推崇。

强者赢得奖赏,弱者失去生命,这就是《奥德赛》中所体现的基本的价值观。三千多年前,当地中海地区尚处在文明早期,当洪荒与野蛮还未退出这片土地,这样的生存观和价值观,无疑符合那个时代的基本准则。

希腊历史上的奥德赛(品读古希腊英雄故事)(7)

同时期的中国,对勇武和智谋虽然也有诸多赞扬,如流传的后羿射日的故事,但总体来说,更倾向于赞美可以为部落争取到最大利益的首领,如大禹治水这样的故事。对比来说,古希腊更推崇个人英雄主义,而古代中国则更注重领袖气质和德行修养,是团体利益至上的。

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差别,大约是同中国古代发达的农业文明相关。在农业文明之下,要想提高工作效率,必须团结协作;而处在地中海地区的古希腊,则以海洋文明为主,航海事业中需要更多的冒险精神,这就需要塑造奥德修斯这样的英雄人物,以激发人们的探索欲望。从这个层面来讲,一个地域的主流文化价值观,离不开它所身处的大的自然环境。

03.对血腥复仇的鼓励。《奥德赛》的结尾,奥德修斯在儿子和几名忠心奴隶的帮助下,用计谋射杀了全体求婚人。三千多年后,回望当年的场景,仍会被这样血腥屠杀的场面所震撼。在奥德修斯的家中,在那个平日里歌舞升平、觥筹交错的大厅里,昔日里不可一世的求婚人全部哀嚎连连,命丧当场。这样的复仇,不可谓不血腥。但是,史诗中奥德修斯的复仇计划,是得到众神的肯定甚至鼓励的。

除了奥德修斯的复仇,史诗中另外也有明显的复仇举动,且都是以生命为代价。一次是奥德修斯一行戳瞎独眼人波吕斐摩斯后,震地神波塞冬所实施的报复;一次是奥德修斯的同伴们偷吃太阳神的牛群后,在太阳神的控诉下,主神宙斯帮太阳神所实施的报复。这两次神之怒,可以说是奥德修斯一行历经艰难挫折却难以返回故土的重要原因,也是导致奥德修斯的同伴不能活着返回的主要原因。

有仇必报,不计后果,这就是《奥德赛》中所传递出的古希腊文化中的复仇观念。

希腊历史上的奥德赛(品读古希腊英雄故事)(8)

《论语》中讲究“恕”,中国人甚至经常讲“以德报怨”,这样一种文化基因,是存在于国人的血脉之中的。但欧洲并非如此。早在文明诞生之初,欧洲人的血液中就被刻下了有仇必报的印记,这是一个群体对于种群文化的选择和传承。

《论语·宪问》篇有这样一句话:

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作为中华文化的传承人,我们固然不会像欧洲文明那样,对于仇怨,奉行“有仇必报”的原则,但从今以后,我们也不要再“以德报怨”。以直报怨、以德报德,这才是我们真正的民族文化之魂。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