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贸易出口(广东应积极开拓汽车出口市场)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讯 胡钊 、记者皮泽红报道 9月17日,本报记者从《广东外经贸蓝皮书(2020)》发布会上获悉,随着国内汽车市场的渐趋饱和, 扩大外需, 积极开拓出口市场成为广东必然发展趋势,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汽车贸易出口?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汽车贸易出口(广东应积极开拓汽车出口市场)

汽车贸易出口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讯 胡钊 、记者皮泽红报道 9月17日,本报记者从《广东外经贸蓝皮书(2020)》发布会上获悉,随着国内汽车市场的渐趋饱和, 扩大外需, 积极开拓出口市场成为广东必然发展趋势。

广东是中国汽车的重要生产基地与消费市场, 汽车业是广东重要的战略支柱产业之一, 是拉动广东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根据广东省统计局的信息, 目前广东共有规模以上整车制造企业 27 家, 汽车零配件企业 876 家。随着比亚迪、 广汽传祺等自主品牌发展壮大, 小鹏汽车、 腾势汽车、 广汽蔚来等新能源造车企业逐步发展, 已形成日系、 欧美系和自主品牌多元化的产业发展格局。

受到全球疫情反复、 大宗商品价格上涨、 国际海运运力紧张、 关键零配件供应短缺等多重因素影响, 2021 年广东汽车制造业的工业贡献率与增长拉动率下降。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最新资料, 中国汽车市场规模全球最大,汽车产销量、 保有量已连续多年居世界首位。 到 2021 年 9 月底, 中国汽车 保有量达 2. 97 亿辆, 到 2021 年底将超 3 亿辆, 届时每 4. 6 人就拥有一辆汽车, 虽然相对美国每 1. 3 人一辆车、 日本每 1. 5 人一辆车还有差距, 但中国汽车保有量的增速已经开始迅速下降, 从 2010 年的 24. 27%降为 2021 年的6. 81%。 广东省汽车流通协会发布的 《2020 年广东省汽车、 二手车资料分析报告》 显示, 截至 2020 年底, 广东各地汽车保有量增长率均呈逐步放缓的趋势。

如何增强广东汽车出口竞争优势?相关专家表示,从整体来看, 广东汽车出口存在以下问题: 汽车出口整体规模不大, 且呈下降趋势, 汽车出口的全国相对优势在减弱; 新能源汽车出口量涨价跌, 出口车型低端, 不具有价格优势; 新能源汽车尚未形成出口规模优势, 而燃油车由于消费替代出口数量出现明显的下降, 出口结构的变化将使广东汽车出口规模面临整体下行的挑战。

蓝皮书相关专家表示,针对上述问题, 提出以下增强广东汽车出口竞争优势的对策。

利用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优势, 形成产业链完整配套, 加强自主创新, 通过技术迭代提升新能源汽车出口档次, 增强出口价格优势。 随着“碳达峰” “碳中和” 的积极推进, 新能源汽车替代燃油车是未来的必然趋势。 广东可以充分利用珠三角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优势, 发挥广州、 深圳、肇庆生产新能源乘用车集群优势, 珠海、 佛山、 中山、 惠州生产新能源客车集群的优势, 不断提高自主研发与创新能力, 在逆全球化背景下, 不断提升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配套能力, 以应对技术 “卡脖子” 和产业链断裂的风险, 通过技术迭代, 不断提升自身新能源汽车的核心竞争力, 提高出口新能源汽车的档次, 增强价格优势, 进而扩大出口价值规模。

大力扶持新能源汽车代表性企业, 利用内需做大做强新能源汽车产业, 提高产业集中度, 实现规模经济, 增强新能源汽车出口的规模竞争优势。 扶持以广汽、 比亚迪、 小鹏汽车等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企业, 大力发展广汽传祺、 比亚迪、 东风日产启辰、 北汽绅宝、 小鹏汽车等一众新能源汽车自主品牌, 在整车生产、 三电、 电池等关键领域实现规模化量产, 促进产业集中度的提高。 2021 年 1~9 月, 全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达 9. 66%, 广东达 12. 68%, 新能源汽车的国内市场接受度迅速提高。 广东应充分利用国内强大的内需市场, 尽早实现规模经济, 降低成本, 增强出口新能源汽车的规模竞争优势。

加快新能源汽车在全球的布局以获取先入优势, 有序地推进燃油车向新能源汽车的过渡。 主要利用世界各国环境政策落地实施的时间差以及新能源汽车基础设施建设的时间差, 依托比亚迪抓住从燃油车向新能源汽车过渡时期的生产先机。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